A | A | A

第178章 效率和瓶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现代送外卖,在民国当战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VW1G/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天后,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黑风口时,所有早起上工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停住了脚步。

原本那片坚实的黄土地,己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轮廓分明的深坑。坑壁陡峭,坑底平整,宛如被天神用巨斧劈开。那台黄色的“铁蜘蛛”静静地停在坑边,像一头酣睡的巨兽,身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和泥土。

三天,仅仅三天。这台机器干的活,换成一千个壮劳力,拿着镐头和铁锹,不眠不休地干上一个月,也未必能做到。

“都愣着干什么!开饭了!”罗师长的大嗓门打破了寂静。他扛着一把铁锹,身后跟着他警卫排的几十号人,个个龙精虎猛。

他走到坑边,往下看了一眼,然后把铁锹往地上一插,冲着警卫排的兵吼道:“都看见了没?那铁王八是厉害,但咱们也不能当孬种!今天,咱们就跟它比一比!它挖一方土,咱们就挖两方!让杨顾问看看,是他的铁疙瘩硬,还是咱们红军战士的骨头硬!”

“噢!”警卫排的战士们轰然应诺,士气高昂地跳下基坑,排成一排,挥舞着铁锹就开始干活,一时间泥土翻飞,号子声震天。

杨天和谢政委并肩走来,看到这幅景象,都笑了。

“老罗这是……跟机器较上劲了。”谢政委摇了摇头。

杨天没说话,只是走到挖掘机旁,跳上驾驶室,发动了引擎。

“轰——”

沉睡的巨兽再次苏醒,机械臂灵活地一转,巨大的铲斗呼啸着砸进土里,再抬起时,又是满满一斗。

警卫排的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可他们几十人刨半天,刨出来的土,还没那“铁蜘蛛”一铲斗多。一开始,他们还憋着劲,想用号子声压过机器的轰鸣。可半小时后,所有人的动作都慢了下来,号子声也变成了粗重的喘气声。再看那台机器,依旧不紧不慢,有节奏地挥舞着手臂,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

罗师长站在坑边,脸上的表情从不服气,到惊讶,再到彻底的目瞪口呆。他看着自己手下那帮精锐,一个个累得跟三孙子似的,再看看那台气定神闲的钢铁巨兽,终于忍不住一拍大腿,骂了一句:“他娘的,不比了!这不是人干的活!”

他跳下基坑,一把夺过一个战士手里的铁锹:“都歇歇!喝口水去!跟这玩意儿比力气,那是傻!”

战士们如蒙大赦,一个个瘫坐在地上,看着那台挖掘机,眼神里再没有了较劲的意思,只剩下纯粹的敬畏和佩服。

“怎么样,老罗,服了?”杨天熄了火,从驾驶室里跳下来。

“服了!彻底服了!”罗师长走到杨天跟前,伸手在他胳膊上捏了捏,又看了看那台机器,满脸都是不可思议,“杨顾问,你这玩意儿,肚子里装的是个啥?咋就使不完的劲儿呢?”

“效率。”谢政委走了过来,一语中的,“老罗,这台机器,让我们一天干完了一个月的活。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新问题。”

他指着那个巨大的基坑:“坑挖好了,下一步就是浇筑地基。水泥呢?钢筋呢?我们的水泥厂,一天能产多少水泥?够填满这么大一个坑吗?”

罗师长脸上的兴奋劲儿顿时消散了。他这才意识到,跑得最快的那匹马,把整个车队都甩在了后面。这坑挖得是快,可后续的材料要是跟不上,这不就成了一个空摆设?

当天下午,后勤部的窑洞里,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马二兰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面前的那本“家账”,己经快要翻烂了。

“杨先生,账……快算不过来了。”她把账本推到杨天面前,声音里带着一丝焦虑,“‘铁蜘蛛’每天要吃掉二十桶柴油,这是个天大的数字。为了供应它,运输队所有的马车都得优先给它拉油。水泥厂那边,王厂长说要提高产量,就得加煤,可咱们的煤,也是从几十里外拉回来的。工地上的弟兄们干劲足,饭量也大了,粮食消耗比上个月多了三成。这进进出出的,所有东西都拧成了一股绳,一处跟不上,处处都得停工。”

她指着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这个家,突然之间变得太大了,大到她有些管不过来了。

杨天看着她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非但没担心,反而笑了。

“这是好事。”他说,“这说明我们的家,在长大,在变强。以前是小作坊,有多少米做多少饭。现在是工厂,要学会看图纸,排计划。你遇到的问题,不叫混乱,叫‘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马二兰又听到了一个新词。

“对。”杨天从自己的帆布包里,拿出了一个新的东西,放在桌上。那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盒子,上面有一排可以按动的数字键,还有一个小小的摇把。

“这叫手摇计算器。”杨天把账本上的几个数字按了进去,摇动摇把,铁盒子发出一阵清脆的“咔咔”声,很快就算出了结果。“以后,加减乘除,让它帮你干。你的脑子,要用来想更重要的事。”

他又拿出一沓印着表格的纸:“这叫‘物资周转库存表’。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库存还有多少,安全库存是多少,一目了然。你要做的,就是盯着这张表,提前预判,哪个环节快要断了,就赶紧去补上。”

马二兰看着那个神奇的计算器和那沓复杂的表格,感觉自己的脑子又被撞开了一扇门。她忽然明白,管家,不光是记账,更是要让整个家,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顺畅地运转起来。

“还有这些。”杨天打开了另一个从卡车上卸下来的大木箱。

箱子一开,所有人都凑了过来。里面没有机器,没有零件,而是一袋袋包装精美的白色粉末。

“这是……洋面?”罗师长抓起一袋,掂了掂。

“这是化肥。”杨天撕开一袋,抓出一把,凑到鼻子下闻了闻,“专门给庄稼吃的‘精粮’。咱们不能光顾着盖厂子,也得让地里长出更多的粮食。今年秋天,我要让咱们根据地的老百姓,家家都能有余粮。”

箱子底下,还有一些小铁盒,里面装着各种高品质的滚珠轴承和几本印刷精美的《农作物优良育种手册》。

马二兰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忽然就踏实了。她知道,杨天想的,远比她看到的要多,要远。

与此同时,水泥厂。

张敬儒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工装,正站在一座土法建造的窑炉前,眉头紧锁。他手里拿着一块刚出炉的水泥熟料,用手指捻了捻,摇了摇头。

“不行,温度不均匀,熟料里生料太多,强度至少差了三成。”他对旁边的王厂长说。

王厂长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被提拔起来管厂子,只知道一个劲地往炉子里添煤,闻言只是搓着手,一脸为难:“张先生,这己经是咱们能烧出的最好的东西了。煤就那么多,再加,后勤的马部长该骂娘了。”

“问题不在煤,在结构。”张敬儒的职业病犯了,他不能容忍这种低效的浪费。他捡起一根木炭,在地上画起了图,“你们的窑炉热效率太低了,预热方式不对,大量的热都从烟囱里跑了。按照这个方法改,把烟道延长,加一个旋风预热器,煤耗至少能降两成,产量还能翻一番。”

王厂长看着地上那鬼画符一样的图,听得云里雾里:“旋……旋风啥?”

“照我说的做就行。”张敬儒的语气不容置疑。他己经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一个为这群“赤匪”建造基业的工程师。既然是做,就要做到最好。这与信仰无关,只与一个专业人士的尊严有关。

三天后,经过改造的窑炉重新点火。当第一批水泥熟料出炉时,整个水泥厂都沸腾了。新水泥的颜色更深,质地更均匀,经过简单的压力测试,强度比以前高了足足五成,而煤耗,真的降下来了。

王厂长看着张敬儒,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信服,他挠着头,嘿嘿首笑:“张先生,你……你真是神了!”

张敬儒没有笑,他只是看着那座冒着滚滚浓烟的窑炉,心里涌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感觉。他亲手为自己的敌人,锻造出了一把更锋利的剑。

夜里,“一号基地”的工地上,第一车合格的水泥,被缓缓地浇筑进铺设好钢筋的地基里。

后勤部的窑洞里,马二兰借着油灯,在那台手摇计算器上,认真地核算着柴油、煤炭和粮食的周转率。

“咔哒,咔哒……”

计算器清脆的响声,像是这个新生基地有力的心跳。

她在那本“家账”的扉页,“基业”两个字的下面,又添上了一行小字。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悠悠9595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VW1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现代送外卖,在民国当战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VW1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