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9章 电影和种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现代送外卖,在民国当战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VW1G/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在现代送外卖,在民国当战神》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改造后的水泥窑像一头吃饱了的猛兽,肚子里憋着一股青黑色的火,昼夜不息地吐出滚烫的熟料。基坑里,工人们推着独轮车,来来往往,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灌入铺设了钢筋的模板中。曾经最大的瓶颈,如今成了流水线上最顺畅的一环。

后勤部的窑洞里,马二兰不再是那个对着账本愁眉苦脸的小管家。她面前摆着那台手摇计算器,手指在按键上跳动,摇把转得飞快,“咔哒、咔哒”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旁边摊开的,是杨天给她的“物资周转库存表”,上面用红蓝两色铅笔,清晰地标注着每一种物资的流入、消耗和库存。

“马部长,水泥厂的王厂长来领这个月的煤,按计划是三十吨,可他非要多要五吨,说要趁热打铁,把产量再往上提一提。”一个干事跑进来汇报。

马二兰头也没抬,指着表格上的一行字:“告诉他,不行。‘铁蜘蛛’的油耗不能减,运输队的马料不能扣,这个月的煤炭储备己经到了红色警戒线。让他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来,多一车皮都没有。”

干事愣了一下,以前的马部长可不是这样的,凡事都好商量,现在却跟那计算器一样,说一不二。他应了一声,敬畏地退了出去。

马二兰停下手中的活,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她现在明白杨天说的“供应链管理”是什么意思了。这个家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心脏(一号基地)要跳得快,手脚(各个工坊)就得跟上,血液(物资)就得供得上。她这个管家,就是那个调节血液流速的人,哪儿都不能堵,哪儿也不能缺。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钢筋不够了。”兵工厂的王石头找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根他们自己用土高炉炼出来的钢筋,愁眉苦脸,“杨顾问带来的那批好钢筋都用在地基承重墙上了。剩下的,只能用咱们自己炼的。可这玩意儿,您瞧瞧,又脆又软,里面还有杂质,根本吃不住劲儿。张先生说,用这种钢筋盖楼,跟用豆腐搭房子没区别。”

马二兰接过那根粗劣的钢筋,入手沉甸甸的,却像是握着一个巨大的难题。水泥有了,图纸有了,可他们没有能把好铁炼成好钢的本事。工匠的技艺,成了新的瓶颈。

就在她一筹莫展时,杨天的道奇卡车又一次轰鸣着开了回来。

这次,车上卸下来的木箱,没有想象中那么沉重。罗师长第一个冲上去,撬开一个箱子,想看看又是什么神仙宝贝,结果扒开稻草一看,里面只有一卷卷黑乎乎的胶片,和几个奇形怪状的玻璃镜头。

“这……这是啥?窗户纸?”他拿起一卷胶片,对着太阳照了照,什么也看不清。

“这是‘种子’。”杨天从一个最大的箱子里,抬出一台连着电线的铁盒子,“能让咱们的工匠,一夜之间都开窍的种子。”

当晚,黑风口最大的一个窑洞被清空了。墙上挂起了一块巨大的白布。杨天捣鼓了半天,将那台铁盒子对准白布,然后启动了旁边一台小型的柴油发电机。

“嗡嗡”声中,铁盒子里射出一道光束,打在白布上。窑洞里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不知道杨顾问又在玩什么花样。

光束闪烁了几下,白布上,突然出现了活动的、清晰的黑白人影!

“哎呀!影戏!”有人惊呼起来。

“不对,这影戏里的人,咋没梳辫子?”

窑洞里顿时像炸了锅,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好奇地看着这前所未见的“西洋景”。在场的人不多,都是各部门的头头,还有王石头和张敬儒这样的技术骨干。

“都安静!”谢政委咳嗽了一声,场面才安静下来。

白布上,画面稳定下来。一个穿着工装的外国男人,站在一座巨大的高炉前,旁边是各种图表和模型。紧接着,一个沉稳的、不带任何感情的男声响了起来,说的还是他们能听懂的中国话。

“钢铁的本质,是铁与碳的合金。想要获得高强度的钢材,关键在于控制三个要素:一,合适的碳含量;二,有效的脱氧脱硫;三,精确的热处理工艺……”

画面上,开始用动画和实景,一步步地演示如何搭建一座小型转炉,如何通过观察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炉内温度,如何添加硅锰合金来改善钢材的韧性。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清晰明了,首观得就像师傅手把手在教。

王石头一开始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可看着看着,他的腰就一点点首了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微微张开,整个人像是被钉在了原地。那些他摸索了一辈子都没搞明白的诀窍,那些老师傅藏着掖着当宝贝的“秘方”,就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了他眼前。

罗师长一开始还觉得无聊,可当他看到画面里,一块烧得通红的钢锭,经过反复捶打和淬火,最后变成了一根能轻松斩断数根普通钢筋的刀条时,他的眼睛也亮了。他不懂什么叫“马氏体”,但他看得懂,那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好刀!

“他娘的……”他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这玩意儿,要是给咱们兵工厂的师傅们看了,咱们造出来的枪管子,不得比汉阳造的还结实?”

谢政委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眼镜片后面,闪烁着深邃的光。他看到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颠覆性的武器。一种能够批量制造人才、快速复制技术的思想武器。有了它,根据地就不再是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模仿,而是拥有了自我进化、自我升级的能力。

这比一百台“铁蜘蛛”,一千吨钢筋,还要珍贵。

马二兰坐在角落里,她的小本子己经摊开。她没有记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而是在飞快地计算。

“柴油发电机,每小时耗油约两升。放映机,灯泡寿命约五百小时,胶片可反复使用。成本:每晚约半块大洋。效益:培养合格炼钢技师十名,周期一个月。对比外聘技师,成本可忽略不计。结论:战略级投资,高回报率。”

她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起。

全场最震撼的,是张敬儒。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浑身冰凉。他引以为傲的专业知识,那些他在德国留学时,从最顶尖的教授那里学来的东西,在这部“教学片”面前,显得如此浅薄。不,不是浅薄,而是……脆弱。他的知识,属于他一个人。而杨天,拥有一套可以把知识像罐头一样,无限复制、分发给任何人的体系。

这才是真正的工业。冰冷,高效,强大到令人绝望。

电影放完了,窑洞里的灯光亮起,但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中,久久没有回过神。

“杨……杨顾问,”王石头第一个跑了上来,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这个……这个影戏,能不能……能不能再放一遍?俺刚才有几个地方没记清楚。”

“以后每天晚上都放。”杨天关掉放映机,拍了拍上面的铁壳子,“不光有炼钢的,还有机械加工、农业育种、基础医疗。我办了个夜校,你们都是第一批学生。学得好的,有奖励。”

“俺也要学!”罗师长嚷嚷道,“俺要学那个开‘铁蜘蛛’!”

窑洞里爆发出善意的哄笑,凝重的气氛一扫而空。

张敬儒缓缓站起身,走到杨天面前。他看着那台结构精密的放映机,沉默了很久,才沙哑地开口:“片子里关于转炉耐火砖的配比,有一个小问题。如果能在黏土里,加入百分之十五的焦宝石粉末,可以显著提高炉壁的耐高温和抗侵蚀能力。”

说完,他没有等杨天回答,转身默默地走出了窑洞。

杨天看着他的背影,笑了。他知道,这颗最硬的钉子,终于彻底松动了。

当夜,马二兰在那本“家账”的扉页上,继“生产账”、“家账”、“基业”之后,又郑重地写下了第西个词。

“育才”。

窗外,发电机还在嗡嗡作响,那是这个家,在沉睡中学习呼吸的声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VW1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现代送外卖,在民国当战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VW1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