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靴底碾过玄武岩的碎石,发出细碎的摩擦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红沙地上,像一道沉默的警戒线。他抬手按了按头盔侧面的通讯器,小陈带着哭腔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生态舱的温控系统跳针了”,那孩子昨天在空间站搬运培育设备时崴了脚,此刻正躺在医疗舱里,连第一株种子发芽都看不上,想想都觉得委屈。
“别急,我这就去看。”林默对着通讯器轻声安抚,脚下的步伐却加快了。着陆舱左后方的绿色集装箱就是生态舱,远远望去,像一块嵌在红沙里的绿宝石。走近了才发现,舱门没关严,一缕淡绿色的营养液顺着门缝渗出,在红沙上晕开一片片柔和的光斑,像融化的翡翠。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腐殖土与营养液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地球的味道,带着雨后草地的清新,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海藻香(那是小陈特意加的“秘方”,说能让种子想起海洋的故乡)。林默摘下头盔,深吸一口气,胸腔里仿佛也漾起了绿意。舱内的LED灯模拟着地球的晨昏交替,此刻正处在“清晨”模式,暖白色的光线洒在一排排培育架上,照亮了架子上整齐排列的透明培育盒。
每个盒子里都铺着一层细腻的红沙——是林默前几天特意从环形山背坡筛来的,那里的沙粒含硅量最高,最接近地球土壤的质感。沙面上嵌着三两颗黑色的种子,像撒落的星子,正是小陈念叨了大半年的“会发光的勿忘我”。这孩子从在地球时就研究这种改良品种,说要让蓝色的花瓣上缀满荧光点,“晚上开花时,就像把地球的星空戴在了头上”。
“温度显示18℃,但实际摸起来有点凉。”林默伸手碰了碰最上层的培育盒,玻璃外壁的温度明显低于标准值。他快步走到控制面板前,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像条不安分的蛇,在16℃到19℃之间剧烈波动,显然是传感器出了问题。就在他调出检修界面时,培育盒里突然传来“咔嗒”一声轻响,细微得几乎要被通风系统的风声盖过。
林默的心猛地一跳,凑近最左边的盒子。只见一颗种子的外壳裂开了条细密的缝,缝里钻出个半透明的白色芽尖,芽尖上顶着颗晶莹的水珠,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他屏住呼吸,看着那芽尖轻轻颤动,像是在试探着伸展身体。没过几秒,旁边的种子也有了动静,外壳鼓起一个小包,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探出半个脑袋。
“发了……真的发了。”林默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赶紧摸出相机。镜头里,白色的嫩芽在红沙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水珠滚落的瞬间,他按下了快门。刚想把照片发给小陈,通讯器突然“嘀”地响了一声,是张教授发来的实时星图,附带一行小字:“今晚火星会有猎户座流星雨,最佳观测点在你西北方向的哈德利环形山,记得拍点照片,给医疗舱那小子解解馋。”
林默失笑,张教授总是这样,嘴上说着“搞科研别分心”,却比谁都关心他们这些小辈。他快速回了消息:“收到,争取拍点高清的。”转头又对着培育盒拍了段视频,镜头从发芽的种子缓缓移到控制面板,笑着说:“小陈你看,你的‘星星’醒了,还带了个小伙伴。”
视频发过去没多久,通讯器就传来小陈压抑的呜咽声,背景里是医疗舱特有的仪器滴答声:“呜呜呜它好小啊……芽尖是不是有点歪?要不要扶一下?”
“不用,自然生长才好。”林默蹲在培育架前,看着第三颗种子也破土而出,“张教授说今晚有流星雨,我去环形山拍给你看。”
“流星雨!”小陈的声音瞬间拔高,带着浓浓的羡慕,“那你一定要拍清楚!对了,记得把生态舱的实时画面切到医疗舱的屏幕上,我要看着它们长大。”
“好。”林默应着,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地敲击。他调出李哲早上发来的传感器校准代码,那家伙总说“机器比人靠谱”,却在代码末尾加了个用ASCII字符画的笑脸。林默输入代码时,屏幕上的温度曲线果然渐渐平稳下来,像被安抚的蛇,慢慢蜷回18℃的标准线。通风系统的风声也变缓了,带着营养液的雾气轻轻拂过嫩芽,它们像是被逗笑的孩子,微微摇晃着身体。
处理完温控系统,林默起身检查营养液储备罐。罐子旁边放着个磨得边角发白的速写本,是周老师的遗物。作者“爱德华18”推荐阅读《飞往火星的救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他随手翻开,第一页就是火星地表的素描,红沙的纹理用炭笔细细勾勒,旁边写着:“红沙是火星的皮肤,种子是地球的信使。”再往后翻,夹着片干枯的勿忘我花瓣,淡蓝色的,边缘己经微微卷曲,却依然能看出曾经的鲜活。林默记得周老师说过,这是他第一次在空间站培育成功的花,“花瓣落的时候,像看到地球的眼泪”。
“嘀嘀——”通讯器又响了,还是李哲。他发来一段新的程序代码,附言:“按这个调传感器,能让培育盒跟着星轨转动,模拟地球的昼夜变化,发芽速度能快一倍。我算过了,哈德利环形山的自转角度刚好适合,试试?”
林默看着那段行云流水的代码,字符排列得像首严谨的诗,每个括号都对齐得整整齐齐。他想起周老师笔记本里的话:“好的公式里藏着诗。”李哲这小子,平时闷得像块石头,写起代码来却比谁都浪漫。林默按照代码调整好参数,培育架果然缓缓转动起来,白色的嫩芽随着转动轻轻摇晃,像在跳一支缓慢的圆舞曲。
离开生态舱时,林默特意看了眼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湿度65%,光照强度4000lux,一切正常。他把头盔重新戴好,红沙地上的脚印里,还残留着营养液的绿光,像一串引路的灯。哈德利环形山在暮色中显出模糊的轮廓,远远望去,像个扣在地上的巨大玉碗。
爬到环形山边缘时,天边的最后一缕阳光刚好消失,星星开始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林默找了块平坦的岩石坐下,头盔的镜片自动切换成夜视模式,漆黑的天幕上,星星像被打翻的钻石盒,密密麻麻地铺了一层。猎户座的腰带三星格外明亮,像三颗挂在黑丝绒上的蓝宝石。他想起小时候,周老师带他们去郊外观测流星雨,小陈因为太兴奋,追着一只萤火虫摔进了草丛,回来时裤腿上沾着苍耳,像只毛茸茸的刺猬,引得大家笑了好久。
“咻——”一颗流星划破夜空,拖着长长的尾巴,像谁在黑丝绒上划了道银线。林默赶紧按下相机快门,屏幕上定格的瞬间,流星正好落在环形山的中心,像颗掉在红沙上的泪珠。他刚想把照片发给小陈,通讯器里传来李哲的声音,带着点惊奇:“你看东边,有颗特别亮的星!”
林默转头望去,一颗淡绿色的星星正在东边的天空缓缓升起,亮度远超周围的星辰,连星光都带着淡淡的绿意,像生态舱里的嫩芽。他突然想起周老师笔记本里那段未写完的话:“当火星的星光变成绿色,就是地球的种子在发芽……”
“那是空间站的补给舱,”李哲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我申请的技术支援名额批下来了,明天一早就从空间站出发。补给舱里装着小陈托我带的营养液,那小子列了三页清单,说要给‘他的花’最好的待遇,光有机肥就分了五种。”
林默的手指顿了顿,相机正好拍下淡绿色的补给舱划过夜空的瞬间。照片里,绿色的星光与红沙地上的光带连成一线,像条从天空垂到地面的绿丝带。他仿佛能看到明天的场景:补给舱着陆时扬起的红沙雾,李哲穿着舱外航天服,费力地搬下一箱箱贴着“勿忘我专用”标签的营养液;医疗舱里,小陈举着平板电脑,对着生态舱的实时画面傻笑;而自己,正蹲在培育架前,看着嫩芽抽出第一片真叶。
更多的流星划过夜空,像一场盛大的烟花。林默对着星空按下快门,将这一刻的璀璨永远定格。红沙在脚下轻轻呼吸,仿佛在应和着宇宙的脉搏。生态舱里的嫩芽在悄然生长,每片新叶展开时,都带着对地球的思念;远处的补给舱正披着星光而来,载着跨越星球的牵挂。
林默低头看着相机屏幕,照片的角落里,红沙地上的光带正慢慢汇聚,形成一朵花的形状,与生态舱里最先发芽的那颗种子遥遥相对。他忽然明白,救赎从不是孤独的旅程。是种子冲破外壳的勇气,是代码里藏着的善意,是跨越星空的奔赴,是每个朝着光前行的人,用温暖织成的、跨越星球的羁绊。
夜风吹过环形山,带着红沙的气息,林默裹紧了航天服。远处的生态舱亮着暖白色的光,像个守夜的灯塔,里面的小生命们,正在星光的注视下,悄悄酝酿着属于火星的第一抹蓝。他知道,等小陈拆了石膏,李哲卸了补给舱,他们一定会一起来到这里,看着勿忘我开花——那些缀满荧光的花瓣,会比今晚的流星雨更亮,因为那是地球与火星,共同孕育的星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VXG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