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飞往火星的救赎 第72集 红壤新芽

小说: 飞往火星的救赎   作者:爱德华18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飞往火星的救赎 http://www.220book.com/book/VXGR/ 章节无错乱精修!
 爱德华18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火星基地的合金闸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带起一阵金属摩擦的嗡鸣。凌星摘下头盔,额角的汗珠顺着轮廓滑落,在锁骨处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主控室的蓝光映在他脸上,与种植区传来的实时画面重叠——那片赭红色的荒原上,五十平方米的试验田像块刚铺展的画布,正被点点嫩绿悄悄染色。

“第一组幼苗出土率65%,远超模拟数据32个百分点。”李博士的声音带着电流的微颤,他推了推被哈气模糊的眼镜,指尖在触控屏上划出一道弧线,“看这组微观图像,幼根上的绒毛密度是地球环境的1.8倍,像裹了层银霜,正在主动吸附土壤里的铁元素——它们在给自己穿盔甲。”

屏幕上,放大百倍的根须如同精致的珊瑚,细密的绒毛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小张凑过来时,呼吸差点让面罩起雾:“博士,它们好像知道这里不是温室。”

“它们比我们更懂生存。”李博士轻笑,指尖轻轻点在屏幕上幼苗舒展的子叶处,“昨夜那场沙尘暴里,监测到它们自动闭合了气孔,叶片边缘还分泌了层透明的胶质——这是在实验室里从未出现过的应激反应。”

正说着,王工的通讯突然切入,背景里混着机械运转的低鸣:“凌队,临时电网刚捕捉到一组异常波动,频率很规律,不像自然干扰。光伏板阵列己启动自动防御模式,角度调整至最小受风面。”

凌星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能量监测界面。绿色的波形图上,一串整齐的脉冲信号像排细密的齿痕,突兀地嵌在平稳的曲线里。“记录下频率和来源方向,”他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让轨道监测组核对这组信号与‘星途探索’遗留卫星的参数是否匹配。”

“收到。”王工的声音顿了顿,又添了句,“对了,刚校准完的储能电池组效率提升了2.3%,足够支撑试验田二十西小时的恒温系统,就算再来场沙尘暴,也能保证土壤温度稳定在18℃。”

凌星颔首时,小赵抱着数据板匆匆闯入,靴底的砂粒在地板上拖出细碎的声响:“凌队,三位申请加入的专家背景查清了——前‘星途’大气动力学组的核心成员,因反对秘密部署轨道卫星和团队闹翻的。他们带来的参数显示,那组卫星的轨道倾角正在缓慢降低,预计七十二小时后会进入火星同步轨道。”

“目的不明?”

“他们说,‘星途’解散前最后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到要‘记录火星生态改造的所有原始数据’,但没说用途。”小赵把加密文件推到凌星面前,“这是卫星的轨道预测图,刚好覆盖我们所有试验田的上空。”

屏幕上,代表卫星轨迹的虚线像条银色的蛇,正一点点蜷向基地的坐标。凌星的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掠过试验田的实时画面——那些幼苗的子叶己经舒展开来,叶片边缘的胶质在阳光下泛着虹彩,像给嫩芽镶了圈碎钻。

“让新来的专家加入轨道分析组,”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主控室里格外清晰,“告诉他们,我们不拒绝任何带着诚意的知识,但前提是,得让他们亲眼看看那些幼苗。”

小赵愣了愣:“您是说……”

“带他们去试验田。”凌星看向窗外,火星的恒星正爬过天际,把荒原染成片融化的金红,“让他们看看,我们在种的不是数据,是会呼吸的希望。”

两小时后,试验田的隔离栏外,三位新专家的头盔面罩上,都映着那片倔强的嫩绿。最年长的周教授忍不住伸手,指尖隔着防护层悬在一株幼苗上方,仿佛怕惊扰了这抹生机:“在‘星途’时,我们只见过模型里的虚拟作物……没想到真能在这红土里扎根。”

“它们在改变土壤。”李博士蹲下身,指着幼苗周围微微发黑的土粒,“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正在分解赤铁矿,监测显示,这五十平方米的pH值己经从8.7降到8.5了。”他忽然笑出声,“昨晚沙尘暴最猛的时候,有株幼苗被砂粒砸断了子叶,今早居然从茎节上冒出了新的嫩芽——这韧性,比我们设计的基因序列还要强。”

周教授的呼吸在面罩上凝成白雾,又慢慢散去:“我们掌握着‘星途’卫星的全部加密指令,”他忽然开口,声音因激动而发紧,“那些卫星确实在记录生态数据,但更危险的是,它们携带了轨道武器系统,权限掌握在‘星途’残余势力手里。”

凌星的目光骤然锐利:“具体参数?”

“射程覆盖整个火星表面,搭载的电磁脉冲弹能瘫痪十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周教授调出全息投影,三维模型里,卫星的侧翼正缓缓展开,露出暗藏的发射口,“但我们知道后门程序——当年为了防止技术滥用,留了道紧急关停指令。”

小张惊呼一声,下意识看向试验田:“那它们会不会……”

“七十二小时内不会。”周教授摇头,指尖在投影上点出倒计时,“卫星还在调整轨道,而且它们的能源系统有缺陷,每次启动武器都需要十二小时充能。”他看向凌星,眼神里带着恳切,“我们能帮你们关停它,但需要试验田的实时生态数据作为交换——这些幼苗的应激反应,正是我们研究大气与植物互作的关键样本。”

凌星望着试验田里,那些顶着砂粒倔强生长的幼苗。阳光穿过稀薄的大气层,给每片新叶都镀上了层金边,幼根吸附的铁元素在阳光下闪烁,像撒在红壤里的星子。

“数据可以共享,”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有个条件——加入我们的联合监测组,把卫星改造成生态观测站。”他顿了顿,看向周教授,“火星不需要武器,需要的是会扎根的生命。”

周教授的面罩后泛起笑意,伸手隔着防护层与凌星相触:“成交。”

当基地的合金闸门再次关闭时,试验田的幼苗又长高了两毫米。李博士的监测屏上,新叶的生长曲线正以优美的弧度向上攀升,根须分泌的有机酸浓度持续升高,像支无声的歌,在红壤深处悄悄改写着火星的基因。

小张蹲在田垄边,看着片刚展开的子叶上,那层透明的胶质正慢慢凝固成琥珀色的壳。他忽然想起李博士今早的话——“它们比我们更懂这里”。或许,人类探索火星的意义,从来不是改造,而是学会和这些在绝境中绽放的生命一起,在红壤上,重新书写生存的定义。

夜幕降临时,主控室的屏幕上,轨道卫星的参数正在被逐一改写。凌星站在窗前,望着试验田上方亮起的补光灯,像片悬在红海上的星群。远处,王工的团队正在给光伏板覆盖防尘膜,金属的反光里,新的代码正顺着电缆流淌,像给这片土地,悄悄系上了道护身符。

“第一组幼苗夜间生长速度0.3毫米/小时,”李博士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土壤pH值持续下降,预计一周后达到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

凌星的指尖在窗玻璃上轻轻划着,仿佛在描摹那些看不见的根须如何在地下编织网络。他想起地球总部发来的最新消息,更多的种子正搭载货运飞船赶来。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片红壤上,会有更多的嫩绿破土而出,像无数个小小的惊叹号,在火星的星空下,写下属于生命的答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VXG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飞往火星的救赎 http://www.220book.com/book/VXG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