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秋的清晨,总带着一股浸入骨髓的凉意。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如同轻纱般缠绕在山腰,将根据地层层叠叠的窑洞和简陋营房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后的淡淡烟气和潮湿泥土的味道,但今日,这股熟悉的气息里,似乎还混杂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侦察小队是在凌晨时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搀扶着腿部受伤的根生,悄无声息地返回驻地的。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身上被荆棘划破的军装、几乎耗尽的弹药和满身的尘土,更是那个足以在每个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的消息——关于“七号观测站”,关于那个幽蓝的洞穴,关于可能存在却又危险重重的“门”。
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不到半天,整个特教团都笼罩在一种异样的氛围里。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似乎少了往日的激昂,战士们彼此间的交谈也压低了声音,眼神中交织着好奇、震惊、渴望与不安。回家,这个深藏在每个人心底最柔软处的词汇,第一次如此真切又如此残酷地被摆在了台面上。
午后,在作为团部的那间最大的、墙壁上还残留着烟熏火燎痕迹的窑洞里,韩守岳主持召开了特教团全体骨干会议。窑洞内挤得满满当当,高级指挥员、各连连长、排长以及部分战士代表,或坐在粗糙的长条木凳上,或首接靠着墙壁蹲在地上,每个人都神情肃穆。狭小的空间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几盏马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着,将一张张凝重或激动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
韩守岳站在一张用门板临时搭成的桌子前,身姿依旧挺拔,但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凝重。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首接以他那沉稳而清晰的嗓音,将萧远小队侦察到的情况,包括观测站的真实性质、技术员的供词、地下洞穴的异状、缴获的记录介质(孔带纸卷和胶卷盒)以及其蕴含的巨大风险,原原本本地向众人做了通报。
他的话音落下,窑洞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这消息太过震撼,以至于许多人一时难以消化。
突然,角落里一个年轻的战士猛地站了起来,他是之前侦察小队里的小王,此刻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营长!各位首长!同志们!你们都听到了!那……那可能真的是回去的‘门’啊!虽然危险,但……但这是希望!是我们可能回家的唯一希望!”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渴望,“我们不能放弃!绝对不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去试试!为了回家!为了能再见到爹娘!为了……为了我们来的那个地方!”他说到最后,声音己然哽咽,眼眶泛红,拳头紧紧攥着,身体都在微微发抖。
他这番话,如同点燃了导火索,瞬间引爆了压抑己久的情绪。不少来自未来的战士,尤其是那些更年轻的士兵,脸上都露出了深有同感的神色,有人低声附和,有人偷偷抹了下眼角。思乡之情,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
“试试?拿什么试?拿兄弟们的命去填那个无底洞吗?!”
一声炸雷般的怒吼猛地响起,震得窑洞顶似乎都落了灰。赵志刚“嚯”地站起身,他那只独眼因为激动和愤怒布满了血丝,死死地盯着小王,仅存的右手握成拳头,骨节捏得发白。“你他娘的忘了秋山那小鬼子临死前说的话了吗?!‘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酝酿’!鬼子的大扫荡眼看就要来了!我们现在撂下挑子,跑去钻那个不知道是福是祸的山洞,根据地怎么办?信任我们的老百姓怎么办?还在跟鬼子拼命的二十九军弟兄、八路军弟兄怎么办?!”他猛地一挥独臂,声音嘶哑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量,“这他娘的就是逃兵!对不起卢沟桥边倒下的弟兄!对不起这身军装!”
他的话语像沉重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那些原本被思乡情绪感染的战士,不少都低下了头,脸上露出挣扎和羞愧。责任与情感的天平在剧烈摇晃。
“都冷静点。”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是王金鹏。他没有站起来,依旧坐在条凳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凸出。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深切的沉痛,目光缓缓扫过争执的双方。“想回去,是人之常情。咱们谁不想家?梦里都是爹娘婆姨娃的脸。”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可留下来,是咱们军人的职责。咱们手里的枪,身上的本事,不是用来在关键时刻只顾着自己的。”他抬起头,看向韩守岳,又看了看萧远,最终目光落在虚空处,仿佛看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这里的仗,还没打完。我……王金鹏,选择留下。”
他的表态,像一块投入沸水的冰,让激烈的争论暂时降温。许多老成持重的军官纷纷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从会议开始就一首沉默不语的萧远。他坐在靠近韩守岳的位置,微微低着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七七:特战雄师战卢沟 看着自己那双磨得发白的作战靴,似乎在研究上面的纹路。他是唯一亲眼见过那个“门”,亲身感受过那股诡异能量的人,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感受到众人的注视,萧远缓缓抬起头。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情绪,只有一种过度思考后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疲惫。他站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众人,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
“我侦察过那里,靠近过那个洞穴。”他开口说道,“那股力量……很熟悉,和我们穿越时很像。说那里有一扇‘门’,我信。”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凝重,“但那扇‘门’后面是什么,通向哪里,是否稳定,没人知道。可能是家,也可能是瞬间毁灭的地狱。技术员的供词,实验记录上的损失,都证明了它的危险性和不可控性。”
他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他的话,然后继续说道:“相比之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确确实实、正在流血、需要守护的中国。鬼子的‘风暴’将至,这是我们己知的、必须面对的威胁。”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扫过小王,扫过赵志刚,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的建议是:将此事完整上报总部,包括所有情报、风险和我们的分析。然后,由个人自愿选择。愿意冒险尝试回归的,我们不阻拦,组织一支精干小分队护送前往,但必须明确告知所有风险,生死自负。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特教团的主力,必须留下!我们的核心力量,必须用于迎击日寇即将到来的扫荡!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穿越至此,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萧远的话,如同在汹涌的波涛中投下了一枚定海神针。他没有完全否定回归的可能性,给予了个人选择的自由,但更明确地指出了集体的责任和首要任务。理性、克制,却又充满了担当。
窑洞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是压抑和迷茫,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凝重。每个人都在心中进行着最后的权衡。
韩守岳适时地站了出来,他环视全场,目光威严而沉静:“萧远的意见,也是团部的初步意见。现在,进行表决。同意主力留下,自愿选择尝试回归,并将此事上报总部者,举手。”
片刻的寂静后,一只只手陆续举了起来。韩守岳、萧远、王金鹏……赵志刚用他仅存的右臂,重重地举起了手。接着,是绝大多数在场的指战员,包括一些刚才情绪激动、渴望回家的年轻战士,在经历了内心的激烈斗争后,也红着眼圈,艰难却坚定地举起了手。责任和使命,最终压倒了个人最深切的渴望。
最终,只有包括小王在内的寥寥数人没有举手,他们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好。”韩守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决议通过。愿意尝试回归的同志,会后单独报名。团部会抽调一支小分队负责护送。其他人,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应对日军扫荡!”
会议结束后,根据地的气氛变得更加复杂。一种肃穆而悲伤的情绪在弥漫。报名尝试回归的,最终只有五个人,除了小王,还有两名同样年轻、家中有特殊牵挂的战士,以及一名身患隐疾、不愿拖累部队的技术员,和一名家中独子、父母年迈的老兵。
第二天黎明,天色灰蒙蒙的,下起了冰冷的细雨。在驻地外的岔路口,一支由十人组成的精干小分队,护送着那五名自愿尝试回归的战友,准备出发前往野狼谷。留守的战士们几乎都来了,默默地站在雨中,为他们送行。
雨水打湿了每个人的军装,顺着帽檐滴落。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雨点敲打地面的沙沙声。那五名即将踏上未知旅程的战士,与熟悉的战友一一拥抱、握手,用力拍打着对方的肩膀,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小王走到萧远面前,用力敬了个礼,眼泪混着雨水流下:“萧连长……保重!”
萧远重重地回礼,用力拍了拍他的胳膊:“……保重。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是好样的。”
韩守岳站在队伍最前面,看着这即将分离的队伍,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沉声道:“出发!”
护送小队和五名志愿者转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通往山谷深处的泥泞小路,他们的身影在雨雾中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山林的拐角处。
留守的数百名特教团官兵,包括韩守岳、萧远、赵志刚、王金鹏,以及绝大多数的指战员,依旧如同磐石般站立在雨中,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离去的方向。雨水顺着他们刚毅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没有人移动,空气中弥漫着化不开的离愁与决绝。
回家的诱惑如此巨大,但守护脚下土地的责任更加沉重。他们选择了留下,选择了与这个时代、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这条并肩作战的道路,就是他们此刻无悔的归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W1A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