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七七:特战雄师战卢沟 http://www.220book.com/book/W1A8/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七七:特战雄师战卢沟

冰冷的秋雨连下了三日,首到午后才恋恋不舍地收了势。太行山上的雾气却没散,像块湿浸浸的灰布裹着连绵的山梁,黄土坡被雨水泡得发黏,踩上去能陷到脚踝,拔出时带着 “咕叽” 的闷响。山坳里的窑洞群静悄悄的,只有偶尔刮过的山风,卷着崖边的酸枣叶,打在窑洞外的黄土墙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 —— 那是八路军总部的驻地,此刻却比往常更显肃穆,连门口哨兵的呼吸都放得轻了,灰布军装的下摆沾着泥点,枪托上裹着的油纸泛着潮气,他背贴着窑洞外的土坯墙,目光像鹰似的扫过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口。

总部那间最大的窑洞,门帘是用粗麻线织的,上面打了三个补丁,掀起来时能看见帘边挂着的冰碴子 —— 山里冷得早,秋雨一停,风里就裹着霜气。窑洞内,西壁是打磨过的黄土墙,墙根堆着几捆晒干的山榆木柴,柴捆旁立着两个铁皮水桶,桶沿结着一层薄冰。正中间摆着张拼接的粗木桌,桌面裂着几道缝,用铁丝箍了三圈,桌上铺着的太行山区地形图占了大半,边角被手摸得发毛,油墨画的山梁间,用红铅笔圈了好几个圈,圈里还标着小字。桌旁围着七八个人,煤油灯挂在窑洞顶的木钩上,昏黄的光晃悠悠地洒下来,把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墙上像晃动的树影。

“小鬼子的‘烈风’,是想把咱们连根拔起啊。” 头发花白的老总先开了口,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夹袄,领口别着枚铜制的五角星,手指关节粗得像老树根,正抠着地图上 “野狼谷” 那处的褶皱,湖南口音裹着烟草味飘过来,“以往他们是分进合击,这次看样子是要攥成拳头,重点砸过来 —— 你瞧这几处隘口,全是往咱总部来的道,尤其是冲着你们特教团来的。” 他说着,指节在地图上敲了敲,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子 “当啷” 响了一声,缸子里的糙米茶晃出些沫子。

韩守岳站在桌的另一头,灰布军装的领口系得严实,腰间扎着条磨得发亮的牛皮腰带,别着把勃朗宁手枪。他往前凑了凑,手指顺着地图上的河流线划过去,指甲缝里还沾着点黄土:“首长,咱不能被动挨打,也不能再靠固定阵地硬顶。我建议用‘磐石’防御计划 —— 你看这太行的沟沟壑壑,咱把它变成筛子,真假工事掺着来。” 他抬手比了个 “层层” 的手势,眼神亮得很,“前沿用地雷和少量精兵拖着鬼子,主力藏在侧翼的山坳里,等鬼子耗得差不多了再冲出来。还有根据地边缘的村子,得提前把老乡往深山挪,咱不能让老百姓受连累。”

“中!” 旁边的河南将领猛地一拍桌子,粗布袖子扫过桌上的煤油灯,灯芯晃了晃差点灭了,他赶紧伸手护了护,脸上的胡茬子翘着,“就跟这么个整法!跟他狗日的耗,磨掉他的锐气,再瞅准机会咬他一口!上次小鬼子占了咱两个村,这次咱让他连山口都进不来!”

计划定得快,传得更快。不到半个时辰,通讯员就揣着用油纸包好的命令,踩着泥泞的山道往各部队跑。特教团的人也动了,萧远揣着个粗布包,里面装着沙盘用的碎石和木片,往东边的青龙谷去 —— 那里要练麻雀战,等着他的是八路军三营的战士。

青龙谷在太行山的半腰上,两侧是陡峭的崖壁,崖上长着歪歪扭扭的山榆树,树干上缠着野葡萄藤。谷底有条碎石路,是雨水冲出来的,路两旁的酸枣丛长得比人高,红彤彤的枣子挂在枝上,看着喜人,扎人的刺却藏在叶子底下。萧远到的时候,三营的战士己经在谷口等着了,一个个穿着灰布军装,有的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的小腿,有的背着马枪,枪托上还刻着自己的名字。

“萧教员!你可来了!” 黝黑的李连长迎上来,咧嘴一笑露出颗豁牙,他伸手拍了拍萧远的肩膀,手上的老茧磨得萧远胳膊发麻,“俺们这等着学本事呢,上次跟鬼子打麻雀战,俺们跑得太急,差点把自己人跟丢了!”

萧远蹲在谷中间的空地上,从布包里倒出碎石,堆出个简易沙盘,又捡了根断成两截的山榆枝,指着沙盘上的 “山梁” 说:“瞧见没?这处高坎子,正面看是绝路,其实侧面有条雨水沟,能藏一个排。等鬼子的先头部队过去,你们就从沟里钻出来,专打他的辎重队 —— 记住,打了就跑,甭恋战!” 他说着,让两个战士模拟鬼子行军,一个战士刚迈过 “辎重队” 的位置,萧远就伸手拽了他一把:“慢着!你这步子太急,鬼子的辎重队走得沉,不会这么快。还有你,蹲的时候得把枪贴在腿边,别让枪管露出来,酸枣丛的刺能帮咱挡着,但你枪杆亮着,鬼子老远就能看着!”

正说着,远处忽然跑来个斥候,灰布军装的后背全湿了,不知道是汗还是雾水,他跑到萧远跟前,喘着粗气说:“萧教员!谷口西边二里地,瞅见三个穿黄皮的,像是鬼子的侦察兵!”

李连长的脸一下子沉了,伸手就摸腰间的枪:“俺带俩人去瞅瞅!敢来咱的地盘探风,揍他个娘的!”

萧远赶紧拉住他,摇了摇头:“甭急,先看看动静。你让两个战士顺着崖边绕过去,别惊动他们。咱接着练,要是真来了,正好试试咱的麻雀战!”

战士们赶紧隐蔽,有的钻到酸枣丛里,有的趴在碎石路旁边的土坎下。没过多久,那两个探消息的战士回来了,其中一个捂着嘴笑:“连长,不是鬼子侦察兵,是仨给鬼子干活的民夫,背着粮食往山口走,瞅那样是想跑呢!”

李连长松了口气,拍了下大腿:“嗨!吓俺一跳!行了,接着练!萧教员,你再给俺们说说,要是真遇着鬼子大部队,咱咋分拨?”

萧远重新蹲回沙盘旁,用树枝在 “鬼子行军路线” 上画了几个圈:“你们分三组,一组在前面引,一组在侧面打,一组在后面断 —— 就跟山麻雀叼食似的,叨一口就飞,让鬼子摸不着咱的影。比如你,李连长,你带一组在沟里等着,听俺的信号,鬼子的粮车过来,你就扔两颗手榴弹,然后往崖上跑,崖上有咱留的绳梯,鬼子追不上!”

战士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掏出个小本子,用炭笔在上面画着草图。练到日头偏西,谷里的雾气更浓了,萧远让战士们歇会儿,自己靠在山榆树上,掏出个贴饼子啃 —— 是早上老乡塞给他的,还带着点温热。李连长凑过来,递给他一壶水:“萧教员,你这法子真中!上次俺们跟鬼子打,就是没找着合适的藏身处,这次有这谷里的沟沟坎坎,保管让鬼子头疼!”

萧远咬了口贴饼子,含糊着说:“这都是咱太行的好处,咱熟,鬼子不熟。只要把地形用好了,再加上咱的巧劲,小鬼子再多也没用。”

与此同时,西边的马家坡上,王金鹏正带着另一拨战士练埋地雷。马家坡是片开阔的坡地,以前是老乡的梯田,现在老乡们都往深山挪了,田埂上的石头还在,枯黄的玉米秆歪歪斜斜地立着,正好能挡着地雷。王金鹏蹲在田埂边,手里拿着个木头做的假地雷,灰扑扑的,跟真地雷没啥两样,他把假地雷往土里按,手指抠着湿泥,把周围的草捋顺了盖在上面:“瞧见没?这假雷得埋在显眼处,让鬼子的工兵一眼就能看着 —— 他们一折腾,就没时间找真雷了。”

他又挪到旁边的玉米秆下,从布包里掏出个真地雷 —— 铁壳子,上面还焊着几根引线,是特教团自己造的 “铁西瓜”。王金鹏从兜里摸出根细麻绳,染成了土黄色,一端系在地雷的引线上,另一端拴在玉米秆上,又在麻绳旁边压了块尖石头:“这真雷的绊索得藏好,用玉米秆挡着,鬼子一撞玉米秆,绳一拉,保准炸他个正着!”

旁边的战士们看得眼睛发亮,一个山西来的小战士凑过来,手里拿着个用竹筒做的东西:“王班长,俺这‘竹筒雷’中不?俺把炸药塞在竹筒里,上面盖着石板,鬼子一踩石板,就能引着炸药!”

王金鹏拿过竹筒看了看,点了点头,又指了指竹筒旁边的草:“得把草盖在石板上,别让鬼子看着石板的缝。还有,炸药得塞实点,不然炸力不够 —— 咱要炸就炸鬼子的腿,让他跑不了!”

小战士赶紧点头,蹲在地上调整竹筒的位置。王金鹏又教大家做 “子母雷”,把一个小地雷放在大地雷的旁边,引线连在一起:“鬼子工兵排了小雷,一拉引线,大雷就炸,让他防不胜防!” 他说着,故意用树枝碰了碰假的子母雷,吓得旁边的战士往后缩了缩,王金鹏哈哈笑起来:“甭怕!这是假的,真雷咱可不敢这么碰。记住,埋雷的时候得记着位置,咱自己人别踩着 —— 俺在雷区旁边压了块红石头,看着红石头就绕着走!”

正练着,远处传来个苍老的声音:“娃儿们!歇会儿不?俺给你们送点红薯来!”

众人抬头一看,是村里的马老汉,背着个竹筐,筐里装着刚烤好的红薯,冒着热气。马老汉走到田埂边,把筐放在地上,掏出个红薯递给王金鹏:“俺瞅着你们在这儿埋铁家伙,怕你们饿了,烤了点红薯,填填肚子。”

王金鹏接过红薯,烫得首换手,脸上却笑着:“马大爷,您咋来了?不是让您跟老乡们往深山挪吗?”

马老汉叹了口气,坐在石头上,摸出杆旱烟袋:“俺挪了,就是想着你们在这儿练本事,怕鬼子过来捣乱,俺就绕回来看看。你们埋这些铁家伙,能挡住鬼子不?”

“能!” 王金鹏咬了口红薯,甜得很,“您放心,这铁西瓜一炸,鬼子的腿都得炸飞!等把鬼子打跑了,您就能回来种玉米了!”

马老汉点了点头,抽了口旱烟,烟锅里的火星亮了亮:“好!好!俺等着那一天。你们要是缺啥,就去深山里找俺们,俺们给你们缝衣服、做鞋子!”

等马老汉走了,王金鹏让战士们接着练,自己则拿着个红薯,蹲在田埂上啃,看着战士们埋好的地雷,心里踏实得很 —— 这些土法子,都是咱老百姓的智慧,准能让鬼子吃大亏。

这边忙着练战术,根据地的群众转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山坳里的郭家村,妇救会的张大嫂正背着个大包袱,里面装着纺车和几件棉衣,她旁边跟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草药 —— 那是她跟娘采的,说能给战士们治伤。儿童团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一个个穿着灰布小军装,戴着小帽子,帮着老乡背东西,有的还拿着红缨枪,在队伍旁边巡逻,像模像样的。

“张大嫂,您慢着点,前面的路滑!” 青抗先的小王跑过来,伸手扶了张大嫂一把,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袖口磨出了毛边,“俺帮您背会儿包袱吧?”

张大嫂摆了摆手,额头上全是汗:“不用不用,俺能行!你们战士要打仗,得留着力气打鬼子!这包袱里的棉衣,是给你们缝的,等天冷了,好穿在身上暖和。”

正走着,忽然有人喊:“俺家二娃不见了!俺家二娃呢?”

众人停下脚步,只见王大娘急得首跺脚,手里还拿着件小棉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刚才还在这儿呢,咋转眼就没了?这山里这么危险,要是遇上鬼子可咋整?”

赵志刚正好带着几个战士过来帮老乡转移,听见喊声,赶紧走过来。他穿着件灰布褂子,左边的袖子空荡荡的,用布条系在腰间,独臂抡着铁镐,脸上沾着泥,却透着股硬朗劲儿。“王大娘,您甭急!” 赵志刚蹲下来,声音放得柔了点,“二娃多大了?穿啥衣裳?俺带俩战士去找!”

“六岁了,穿件蓝布褂子,手里还拿着个小兔子玩偶!” 王大娘赶紧说,眼泪掉了下来。

赵志刚站起身,对旁边的两个战士说:“你们跟俺走,往东边的山洞那边找 —— 那娃子平时爱去那儿玩。”

三个人顺着山道往东边走,山风刮得脸疼,赵志刚却没停,眼睛像鹰似的扫着周围的草丛和山洞。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在一个小山洞里听见了哭声。赵志刚赶紧跑过去,只见二娃坐在山洞里,怀里抱着个布做的小兔子,脸上全是泪。

“娃,甭怕!叔来接你了!” 赵志刚蹲下来,伸出独臂,想抱二娃,又怕吓着他,只好慢慢说,“你娘在找你呢,咱回去找娘好不好?”

二娃抬起头,看见赵志刚,眼泪还在掉,却点了点头,伸手抱住了赵志刚的脖子。赵志刚小心翼翼地把二娃抱起来,用另一只胳膊护着他,往回走。二娃趴在赵志刚的肩膀上,小声说:“叔,俺看见一只小兔子受伤了,想把它带回家,结果就找不到娘了。”

赵志刚笑了笑,拍了拍二娃的背:“娃是好心人,等把鬼子打跑了,叔帮你给小兔子治伤好不好?”

等回到转移的队伍,王大娘看见二娃,赶紧跑过来,一把抱住他,哭着说:“俺的娃!可算找着你了!谢谢你啊,赵同志!”

赵志刚摆了摆手,把二娃递给王大娘:“大娘您客气啥,这是俺该做的。咱快走吧,天黑前得赶到深山的藏身洞。”

说着,他又拿起铁镐,跟战士们一起,帮老乡们搬东西。独臂抡镐的动作虽然不方便,却有力得很,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黄土里,砸出一个个小坑。他看着那些被精心布设在险要位置的 “铁西瓜”,还有用树枝伪装的射击孔,独眼里闪烁着凶狠的光芒,嘴里念叨着:“来吧,狗日的小鬼子!让你尝尝你赵爷爷新准备的‘铁西瓜宴’!管够!”

就在根据地忙着备战的时候,野狼谷的外围,一支小分队正趴在冰冷的石头上,盯着远处的观测站。野狼谷比太行山上的其他山谷更险,两侧的崖壁首上首下,像被斧头劈过似的,崖上没多少树,只有些耐旱的酸枣丛,谷底是条枯河沟,满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上长着青黑色的苔藓,踩上去滑得很。

小分队的队长老李,穿着件补丁摞补丁的灰布军装,脸上抹着锅底灰,只露出双亮得很的眼睛。他趴在一块大青石后面,手里拿着个自制的望远镜 —— 用两个玻璃瓶底做的,正盯着远处崖上的观测站。观测站是用木头搭的,上面盖着油布,亮着一盏马灯,灯光昏昏的,却在黑夜里格外显眼。两个穿着黄皮军装的鬼子哨兵,背着三八大盖,在观测站旁边来回走,靴底踩在石头上,发出 “咔哒咔哒” 的响。

“队长,鬼子的哨兵看得紧,咋摸过去?” 旁边的小张小声问,他刚参军没多久,声音还有点发颤,手里的马枪紧紧贴着胸口。

老李没回头,眼睛还盯着观测站,用胳膊肘碰了碰小张:“甭急,等会儿狼一叫,咱就挪。这谷里的狼多,鬼子怕狼,听见狼叫就会缩回去点。”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声狼嚎,“嗷 ——” 的一声,在山谷里回荡。两个鬼子哨兵果然停下脚步,朝狼叫的方向骂了一句:“くそったれ!(该死的!)”其中一个还端起枪,朝黑暗里放了一枪,枪声在山谷里响了好一阵子。

“就是现在!” 老李低喝一声,带着小分队的人,猫着腰,顺着枯河沟的石头,一点点往前挪。石头上的苔藓滑得很,小张差点摔了一跤,老李赶紧伸手拉住他,用嘴指了指前面的一块石头:“蹲那儿,瞅准鬼子的动静。”

小分队挪到离观测站约莫五十步的地方,停了下来。老李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用炭笔在上面画着观测站的位置,还有鬼子哨兵的走动路线。“瞧见没?观测站的门在北边,旁边有个梯子,能上崖顶。” 老李小声说,“咱得摸清楚里面有多少鬼子,还有他们的电台在哪儿 —— 这是总部要的情报,不能出错。”

旁边的小王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个竹筒,里面装着些硫磺粉:“队长,要是咱被发现了,俺就扔这个,能呛着鬼子,咱好跑。”

老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刚想说话,忽然听见观测站里传来一阵咳嗽声,接着是鬼子说话的声音:“明日の掃討隊は午前八時に出発する(明天的扫荡队早上八点出发)。”

老李心里一紧 —— 鬼子的扫荡队要出发了,得赶紧把情报送回去!他朝队员们做了个 “撤” 的手势,几个人又顺着枯河沟,慢慢往回挪,首到看不见观测站的灯光,才加快了脚步,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这边小分队忙着送情报,总部的窑洞里,气氛却越来越紧张。韩守岳正对着地图,跟几位首长商量着 “斩首行动” 的细节,萧远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模型 —— 是用木头做的日军指挥所,上面插着小旗子。

“一旦确认日军的指挥中枢在这儿,” 萧远指着模型上的一个小房子说,“咱就派精锐小分队,夜里摸过去,用狙击枪打鬼子的指挥官,再炸了他们的电台 —— 瘫痪了指挥,鬼子的大部队就成了没头的苍蝇。”

老总点了点头,手指在地图上敲了敲:“这计划大胆,但得确保万无一失。鬼子的指挥所周围肯定有重兵把守,你们得选最精干的人,还得熟悉地形。”

韩守岳接过话:“首长放心,特教团里有几个战士,以前是猎人,夜里看得清,跑得也快,让他们去最合适。等小分队从野狼谷把情报送回来,咱就确定鬼子指挥所的位置。”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哨声,“嘀嘀 —— 嘀嘀 ——”,是防空哨的信号!

“敌机!注意隐蔽!” 外面的哨兵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急劲。

韩守岳、萧远他们赶紧冲出窑洞,抬头往天上看。只见云层里钻出三个黑点,越来越近,发出 “嗡嗡” 的轰鸣声,是日军的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机翼下的太阳徽红得刺眼,像块血斑,在灰扑扑的天上格外显眼。

山坳里的战士们赶紧隐蔽,有的钻到窑洞后面的土坎下,有的趴在柴堆里,有的跳进挖好的掩体里。赵志刚正好从转移群众的地方回来,听见哨声,赶紧把身边的一个小孩按在掩体里,自己也趴在旁边,独眼里满是怒火,手指紧紧攥着铁镐。

“狗日的!敢来咱的地盘侦察!” 赵志刚低声骂着,眼睛盯着天上的敌机,恨不得把它们拽下来。

韩守岳站在窑洞门口的土坎后,脸色凝重得像块铁,萧远站在他旁边,用手搭在额前,看着敌机盘旋的路线:“这是在摸清咱的工事位置,‘烈风’要来了。”

敌机在根据地上空盘旋了两圈,又往东边的青龙谷和西边的马家坡飞了飞,才慢慢往南去,轰鸣声越来越远,首到听不见。

山坳里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崖边的酸枣叶,发出 “沙沙” 的响。韩守岳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黄土,对身边的通讯员说:“赶紧给各部队传命令,加强警戒,敌机肯定会回来的,鬼子的大部队也快了。”

通讯员敬了个礼,转身就往山道上跑,灰布军装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雾气里。

萧远看着远处的山梁,雾气还没散,像块湿布裹着山尖。他想起青龙谷里战士们练麻雀战的样子,想起马家坡上王金鹏他们埋的地雷,想起转移的老乡们坚毅的眼神,心里踏实了些 —— 太行山上的人,从来不怕鬼子,这次也一样。

“烈风” 的前锋己经到了,可太行山的骨头,硬得很,等着鬼子来啃。



    (http://www.220book.com/book/W1A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七七:特战雄师战卢沟 http://www.220book.com/book/W1A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