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山的云雾,总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藏着数不尽的故事。当刘敏在生态博物馆里看到孩子们对着静态的动植物标本失去兴趣时,她忽然意识到:传统的生态文化传播方式,己经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大伯生前总说,神龙山的故事要讲给更多人听,但怎么讲,得跟着时代变。”她在团队会议上提出的想法,像一颗种子,在小伙伴们心中生根发芽——要让神龙山的生态文化,既守得住传统根脉,又能接上现代地气。
刘敏带领团队启动的“神龙山生态动画计划”,第一个主角就选了神龙山的“明星物种”金丝猴。他们翻阅了保护区近十年的金丝猴监测数据,把一只名叫“毛毛”的小金丝猴的成长经历改编成动画剧本:毛毛刚出生就遭遇暴雨,被巡护员救下;长大后,它跟着族群学习觅食,却不小心闯入了游客区域,在小伙伴们的引导下回到森林;最后,毛毛还参与了“守护家园”行动,和人类一起阻止了非法盗猎。动画采用3D技术制作,画面里的神龙山云海翻腾、林海茫茫,金丝猴的毛发细腻得能看清每一根绒毛。短片在短视频平台上线后,第一天的播放量就突破了500万次,评论区里满是孩子们的留言:“毛毛好可爱,我也要去神龙山保护它!”“原来金丝猴的家这么美,我们不能破坏它。”刘敏还把动画做成了系列课程,走进神龙山周边的20所学校,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学习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保护知识。
刘国栋则把生态文化“搬”进了日常生活。他记得二伯刘祖林生前最喜欢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还总说“神龙山的草药里藏着祖先的智慧”。受此启发,他联合当地的手工艺人,开发了“神龙山本草文创系列”。其中最受欢迎的“神农尝百草茶具”,茶杯上印着神龙山的12种珍稀中草药图案,茶盘则做成了神龙山的地形轮廓,倒水时,水流顺着“山脉”流淌,仿佛再现了神龙山的溪流走向。刘国栋还在茶具套装里附赠了一本小册子,详细介绍每种草药的功效和背后的生态故事。去年,这套茶具在国际文创展上获得了金奖,不仅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还被当作国礼送给了外国友人。“我们卖的不是茶具,刘祖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神龙山的生态文化和故事。”刘国栋说,如今,神龙山的文创产品己经发展到50多个品类,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带动了30多名手工艺人就业。
刘飞则从科研成果里“挖”出了生态文化的新素材。他参与研究的“神龙山生物共生关系”项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神龙山的某种蜜蜂只给高山杜鹃传粉,而高山杜鹃的花蜜又为这种蜜蜂提供了唯一的食物来源,两者缺一不可。刘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刘敏,两人合作推出了“神龙山共生系列科普漫画”。漫画里,蜜蜂“嗡嗡”和高山杜鹃“朵朵”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互相帮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漫画还穿插了真实的科研数据和生态知识,比如“为什么蜜蜂只给高山杜鹃传粉”“共生关系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这套漫画被做成了口袋书,在景区和学校免费发放,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还被列入了当地中小学的课外读物推荐清单。
刘爱民则把生态文化节办成了“全民狂欢”。她在青龙村组织的“神龙山生态文化节”,打破了传统民俗表演的模式,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去年的文化节上,村民们穿着用废旧报纸、塑料瓶制作的“环保时装”走秀,孩子们用中草药汁画出五彩斑斓的画作,还有街舞爱好者编排了“森林律动”街舞,用动感的舞姿模仿动物的动作。最受欢迎的是“生态剧本杀”环节,参与者扮演神龙山的巡护员、科研人员、游客等角色,通过解决“森林火灾救援”“野生动物救助”等模拟问题,学习生态保护知识。“以前觉得生态文化很高大上,现在才发现,它就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村民张大姐说,去年的文化节吸引了超过2万名游客,不仅带动了村里的民宿和餐饮消费,还让更多人了解了神龙山的生态文化。
每当夜幕降临,神龙山的生态博物馆里依然灯火通明,孩子们围着动画屏幕看得津津有味,游客们捧着文创产品细细端详,村民们在排练下一届文化节的节目。小伙伴们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仿佛看到了大伯刘祖文和二伯刘祖林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神龙山的生态文化,就像山间的溪流,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永远清澈流淌,续写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W4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