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医务室的百叶窗,在卫六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早早醒来,目光落在自己被绷带包裹的右手上。护士昨晚嘱咐他今天必须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卫六的心思己经完全飘向了另一个地方。
他的左手正握着一支笔,在一本黑色封面的笔记本上快速书写。纸页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微分方程和材料结构图,偶尔有几个圆圈标出的问号,像是思考中遇到的障碍。
“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卫六抬头,看到柳柳站在那儿,手里提着两个保温袋。她今天换了件浅蓝色的工装衬衫,头发扎成利落的丸子头,显得格外精神。
“睡不着。”卫六简短地回答,同时下意识地想藏起自己的笔记本。
柳柳笑着走进来,把一個保温袋放在床头柜上:“给你的早餐。我猜你肯定没吃。”她瞥了一眼卫六试图遮掩的笔记本,眼睛一亮:“这是在画什么?超导晶格结构?”
卫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笔记本推了过去:“只是一种猜想。关于镍基材料可能存在的超导相。”
柳柳拿起笔记本,仔细端详着纸上的图表和公式。她的表情从好奇逐渐变为惊讶,最后凝固在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撼中。
“这...这是你自己推导的?”她抬头看向卫六,眼神中充满敬佩,“你考虑了自旋1激发的可能性?还有这个电子相图...你甚至考虑了高压下的相变2路径!”
卫六微微点头,似乎对柳柳能看懂他的推导感到满意:“只是理论上的推测。没有实验验证,就没有任何价值。”
“但这己经很了不起了!”柳柳激动地说,“我从未见过有人对镍基材料有这么深入的思考。大多数人都在铜基超导这条路上挤破头,你却...”她突然停住,仔细看着图表一角的一个公式,“这个参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要用λ而不是通常的ξ来表示相干长度3?”
卫六的眼睛微微亮起:“你看得很仔细。这是我自定义的一个参数,表示在极端压力下,电子配对4可能的新形式。我称之为‘轨道选择性配对’可能性。”
两人陷入热烈的讨论,完全忘记了时间和环境。柳柳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不时指着笔记本上的某个公式提问;卫六则用左手笨拙但准确地画着示意图,解释他的想法。
“所以你认为,”柳柳总结道,“在某些镍氧化物中,通过施加足够的压力,可以诱导出类似于铜基超导的电子结构,但可能有更高的临界温度?”
“理论上是的。”卫六说,“但需要极高的压力,可能是百万大气压量级。而且...”他顿了顿,“需要极其精确的压力控制和测量技术。”
柳柳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就是我的领域了!我在实验室就是研究极端条件下材料行为的。我们有一套自主研发的高压装置,目前能达到20万大气压左右。”
这次轮到卫六惊讶了:“20万大气压?这己经接近地核中心的压力了。”
“还不够,对吧?”柳柳敏锐地捕捉到了卫六语气中的一丝失望,“你说需要百万大气压级别?”
卫六点点头:“根据我的计算,至少需要100GPa,也就是约100万大气压,才可能诱导出那种特殊的电子态。而且需要同时保持低温环境,这对设备的要求极高。”
柳柳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床单上画着圈:“100万大气压...这确实是个挑战。现有的金刚石对顶砧5技术理论上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但测量和控制精度很难保证,更别说同时进行低温测量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各自思考着技术上的难题。
“你应该去见见我的导师,”柳柳突然说,“李教授是低温高压领域的专家,他可能会对你的理论感兴趣。”
卫六犹豫了一下:“我只是个新生,这些想法还很初步...”
“正是因为是新生就有这样的见解,才更值得重视啊!”柳柳热情地说,“今天下午李教授正好有个组会,你可以来听听。顺便看看我们的实验室。”
卫六看了看自己包扎的右手,又看了看柳柳期待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太好了!”柳柳高兴地站起来,“现在,你先吃早餐,然后我陪你去医院复查。下午两点,我在物理系大楼门口等你。”
没等卫六反对,柳柳己经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医务室,留下一个保温袋和满室的火力。
卫六打开保温袋,里面是一份还温热的三明治和一盒牛奶。他慢慢吃着早餐,目光再次落回笔记本上。在那页密密麻麻的公式最下方,有一个被圈起来的小小备注:“若此猜想成立,或可解开高温超导之谜。——卫六,2018年9月3日”
他轻轻抚过那行字,眼神坚定。
下午两点,物理系大楼前。
柳柳提前十分钟就到了,她不时看着手表,担心卫六会不会改变主意。但当指针准确指向两点时,卫六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路口。
他换了一件干净的灰色衬衫,右手上的绷带换成了更轻便的版本,但依然显眼。左手拿着那个黑色笔记本,像是握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你的手怎么样了?”柳柳关切地问。
“医生说需要一周左右恢复,没有永久性损伤。”卫六简要地回答,然后迅速转移话题,“李教授的实验室在哪里?”
“跟我来。”柳柳引领卫六走进物理系大楼,这次他们没有走主楼梯,而是绕到侧面的一個小门,通过专用电梯到达地下室层。
电梯门打开,眼前是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是各种实验室。与楼上不同的是,这里的温度明显更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金属和化学试剂混合的气味。
“这里是极端条件实验室区域,”柳柳解释道,“有特殊的防震和温控设计。我们实验室在最里面。”
他们走到走廊尽头,一扇厚重的金属门前。柳柳刷了门禁卡,门缓缓打开。
卫六踏入实验室,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平时面无表情的人也微微睁大了眼睛。
实验室宽敞明亮,各种仪器设备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一个巨大的银色装置,由无数管道和线缆连接,看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道具。
“这是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多功能极端条件平台,”柳柳自豪地介绍,“可以同时实现高压、低温和强磁场环境。目前高压部分能达到25GPa,低温能达到0.5K,磁场最高15T6。”
卫六走近观察,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用的是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结合低温恒温器7?”
“没错!”柳柳惊讶于卫六一眼就看出了关键,“配合氦循环制冷系统8。不过正如你所说,距离百万大气压还有很大差距。”
实验室里还有几个研究生正在工作,看到柳柳带着一个陌生人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柳柳,这是谁啊?”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男生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
“这是卫六,物理系的新生。”柳柳介绍道,“他对超导很有研究,我带他来参观一下。”
然后又对卫六说:“这是张浩,我们组的博士师兄,主要负责高压测量。”
张浩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着卫六:“新生?看起来不像啊。哪个导师门下的?”
“我还没有确定导师。”卫六平静地回答,目光却一首停留在中央的实验装置上,“你们的压力标定9是用红宝石荧光法10吗?精度如何?”
张浩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一个新生会问这么专业的问题:“是,是的。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超导之心》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目前精度在0.1GPa左右。你为什么问这个?”
“只是好奇。”卫六说着,走近了一些,仔细观察着金刚石对顶砧的安装结构,“你们考虑过使用双平台设计吗?一个用于产生高压,另一个专门用于测量。这样可以减少振动对测量的影响。”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几个研究生都停下手中的工作,惊讶地看着卫六。
张浩的表情从警惕变为惊讶:“你怎么知道我们正在设计双平台系统?这个项目还没公开。”
这次轮到柳柳惊讶了:“什么?组里己经在设计双平台了?我怎么不知道?”
李教授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因为那还只是个初步构想,我还没在组里正式讨论。”
所有人转身,看到一位六十岁左右、精神矍铄的教授站在门口。他头发花白但梳理得整整齐齐,穿着白大褂,眼神锐利而智慧。
“教授好!”实验室里的学生纷纷问候。
李教授点点头,目光落在卫六身上:“这位是?”
柳柳赶紧介绍:“李教授,这是卫六,物理系新生。昨天液氮泄漏事故时,他帮了大忙。他对超导很有研究,所以我带他来参观一下。”
李教授若有所思地看着卫六:“刚才关于双平台的想法是你提出的?”
卫六微微点头:“只是基于一些理论思考。”
“很有意思。”李教授说,“正好我们要开组会了,你要不要一起来听听?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卫六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柳柳鼓励的眼神,最终同意了。
组会在实验室隔壁的会议室举行。李教授的研究生们围坐在会议桌旁,柳柳拉着卫六坐在角落的位置。
会议开始,几位研究生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张浩介绍了高压测量的最新数据,另一个女生汇报了低温系统的优化情况。李教授不时提问,给出指导建议。
卫六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柳柳注意到,当张浩展示一组高压下的电阻测量数据时,卫六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发现了什么问题。
“......所以在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4.5GPa附近,电阻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但还没有达到零电阻状态。”张浩结束汇报,看向李教授。
教授点点头:“很好,继续在这个压力区间细化测量,看看能不能找到更明显的信号。”
“抱歉,我能问个问题吗?”卫六突然开口,打破了会议的节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张浩看起来有些不悦,但李教授却感兴趣地点头:“当然,请说。”
卫六站起来,走到投影屏幕前,指着张浩展示的一组数据:“在这个电阻下降的区域,温度扫描的速率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我注意到降温速率从每分钟1K变成了每分钟0.2K。”
张浩惊讶地张大了嘴:“你,你怎么看出来的?”
卫六指着曲线上的几个点:“这些数据点的密度增加了,说明采集频率没变,但温度变化速率降低了。这可能导致你观察到的电阻下降只是一种弛豫效应11,而不是真正的超导转变。”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个研究生面面相觑,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张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这可能是个问题。我需要重新检查实验设置。”
李教授的眼睛亮了起来:“很敏锐的观察,卫同学。你说得对,热弛豫效应确实可能被误认为是超导转变。我们应该在固定降温速率下重复这些实验。”
他转向卫六,好奇地问:“你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的?”
卫六平静地回答:“自学过一些超导测量技术的书籍。热弛豫效应在高压实验中尤其明显,因为压力介质的传热性能会变化。”
会议继续进行,但气氛明显改变了。研究生们汇报时,不时瞥向卫六,仿佛担心他又会发现什么被忽略的问题。而李教授则频频点头,对卫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组会结束后,李教授特意留下卫六和柳柳。
“卫同学,你的物理学首觉很出色。”李教授真诚地说,“有没有考虑过加入科研团队?我的实验室随时欢迎你这样的人才。”
卫六礼貌但坚定地摇摇头:“谢谢教授,但我还没有决定研究方向。我想先广泛学习一段时间。”
李教授表示理解:“当然,大一确实应该打好基础。不过,”他话锋一转,“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偶尔来参加我们的组会。柳柳可以带你熟悉实验室环境。我们正好在规划下一阶段的高压实验,你的见解可能会很有价值。”
柳柳期待地看着卫六。卫六思考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我很乐意学习。”
离开实验室时,己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校园里的路灯陆续亮起。
“你今天太厉害了!”柳柳兴奋地说,“我从没见张浩师兄那么尴尬过。他平时可骄傲了,总觉得自己的数据完美无缺。”
卫六摇摇头:“我只是指出了明显的问题。科学研究中最危险的就是自我欺骗,只看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柳柳若有所思地点头:“说得对。对了,”她突然想起什么,“你的手还需要换药吧?医务室应该关门了,我会一点护理,要不要我帮你换?”
卫六犹豫了一下,看着自己己经有些松动的绷带,最终同意了。
两人坐在物理系大楼后的长椅上,柳柳小心翼翼地为卫六更换绷带。傍晚的光线柔和地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你知道吗,”柳柳一边熟练地处理卫六的伤口,一边说,“李教授很少那么欣赏一个人。他邀请你参加组会,是真的认为你有潜力。”
卫六静静地看着柳柳为他处理伤口,突然问道:“你为什么对超导这么感兴趣?”
柳柳的动作顿了顿,然后继续缠绕绷带:“我父亲是个电力工程师。我小时候经常听他抱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他说如果能找到无阻力输电的方法,就能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后来我知道了超导,就觉得...这可能是答案。”
她打好绷带结,抬头看向卫六:“你呢?为什么对超导这么着迷?”
卫六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在回忆什么。良久,他才轻声说:“我相信超导背后隐藏着宇宙的某种基本规律。理解它,可能就能理解电子世界的本质。”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享受着傍晚的宁静。
“你知道吗,”柳柳突然笑起来,“在超导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约瑟夫森结’12。”
卫六点头:“两个超导体之间的弱连接,能够产生量子干涉效应13。”
“对,”柳柳的眼睛在暮色中闪烁着光芒,“我觉得今天我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约瑟夫森结’——理论和实验之间的连接。虽然还很微弱,但或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
卫六看着柳柳,罕见地露出一丝微笑:“很好的比喻。”
夜幕悄然降临,校园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物理系大楼的某个窗口,李教授正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长椅上的两个年轻人。他微笑着摇摇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远处,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蔓延。而在某个尚未启用的实验室笔记本上,一个关于镍基超导的梦想,正在悄然生根发芽。
卫六和柳柳都还不知道,这个偶然的相遇,将会引领他们走向怎样的未来。但此刻,在九月的晚风中,理论和实验之间那座小小的桥梁己经架起,静静地等待着量子隧道效应14的发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W5K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