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量子涡旋晶格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但也引来了更严格的审视。在铺天盖地的赞誉和质疑声中,一个隐藏在完美数据背后的异常信号,将卫六和柳柳引向了一个更深邃的物理图景,同时也考验着他们之间新生的情感纽带。
01. 余震与回声
量子涡旋晶格的发现,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国际学术界的深潭。《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的专访请求络绎不绝,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咨询函也悄然而至。卫六团队一夜之间从“被质疑者”变成了“领路人”。
然而,荣誉带来的不仅是光环。
“国际超导大会希望我们做一小时的大会报告,”马克拿着邀请函,眉头却紧锁,“但组委会要求我们提供全部原始数据,包括设备损坏前最后一刻的完整记录。”
这是前所未有的要求,背后是依然存在的质疑——毕竟,见证奇迹的设备己经损毁,而完美的数据总是引人怀疑。
更棘手的是,洛桑的杜兰德团队发表了一份“祝贺信”,字里行间却暗示涡旋晶格可能只是高压下的瞬态现象,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柳柳敏锐地察觉到了舆论的转向:“他们在试图将我们的发现边缘化,定义为‘美丽的科学奇观’。”
02. 幽灵的回响
在准备大会报告的过程中,卫六坚持要重新分析所有数据,特别是设备损毁前最后几毫秒的记录。
“首觉告诉我,我们可能错过了什么。”他对柳柳说。
连续三天的深度数据分析,卫六几乎不眠不休。柳柳默默地陪在他身边,确保他不会忘记吃饭和休息。在这种紧密的合作中,他们之间那个深夜的誓言,像背景辐射一样持续温暖着彼此。
第西天凌晨,卫六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动作大得碰倒了桌上的咖啡杯。
“柳柳,来看这个。”
在涡旋晶格完美图像的下方,一个极其微弱、频率奇特的振荡信号,如同幽灵般一闪而过。它只出现了不到0.1秒,随即被设备损毁的噪声淹没。
“这是什么?”柳柳屏住呼吸。
卫六的眼睛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频率太高了,远超我们现有的测量极限。这不像电子激发,更像是……某种晶格本身在‘呼吸’。”
03. 分歧与信任
当卫六提出要在大会报告中提及这个“幽灵信号”时,团队内部出现了激烈争论。
“这太冒险了!”马克坚决反对,“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信誉,不能为一个不确定的、只有0.1秒的信号再次把自己置于争议中心。”
柳柳却站在卫六一边:“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如果我们只报告确定的结果,和那些追求稳妥的团队有什么区别?”
这是柳柳第一次在重大决策上如此明确地支持卫六,反对马克的实用主义。
马克看着并肩站立的两人,忽然明白了什么。他叹了口气:“好吧,也许是我太保守了。但我们需要想好如何呈现这个发现——或者说是‘线索’。”
在紧张的筹备中,卫六和柳柳的关系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依然保持着专业的合作姿态,但眼神交汇时的温度、不经意间的触碰,都在诉说着更深层的连接。
一次深夜讨论后,柳柳靠在沙发上小憩,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上盖着卫六的外套,而他正在白板上安静地推演公式,仿佛那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
04. 柏林的舞台
国际超导大会在柏林举行。当卫六、柳柳和马克走上讲台时,能容纳两千人的会议厅座无虚席。
卫六负责主要讲解,他的报告清晰而深刻,将复杂的物理图像娓娓道来。当量子涡旋晶格的动态模拟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会场响起一片惊叹。
在报告的最后,卫六出人意料地切换了幻灯片。
“然而,今天我想分享的不仅仅是这些确定的结果,”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而是在数据边缘发现的一个谜题。”
“幽灵信号”的图像出现在大屏幕上,引发了全场的窃窃私语。
“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它可能什么都不是,也可能指向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卫六的目光扫过全场,“但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突破往往始于这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异常。”
会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然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种对未知的坦诚和尊重,赢得了学者们的共鸣。
报告结束后,杜兰德教授第一个走上前来:“大胆的报告,卫教授。不过,将宝贵的演讲时间留给一个无法解释的信号,值得吗?”
卫六平静地回答:“如果只展示己知,科学将止步不前。”
柳柳站在他身边,微笑着补充:“而且,我们相信这个信号值得探索。”
她的用词是“我们”,而不是“他”。作者“未来可期见证奇迹”推荐阅读《超导之心》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杜兰德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眼神复杂地看了两人一眼。
05. 意外的盟友
大会的晚宴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向卫六和柳柳。
“我是弗里曼·戴森,”他自我介绍道,看到两人惊讶的表情,他笑了,“是的,就是那个戴森。我退休多年,但你们的报告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激情。”
戴森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幽灵信号”的细节,然后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观点:“频率如此之高……你们考虑过它可能不是电子自由度,而是原子核本身的量子行为吗?”
这个想法如同闪电划破夜空。卫六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可能性——如果原子核在极端条件下也参与到量子相干过程中,那将颠覆人们对固体物理的基本认知。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柳柳激动地说,“如果真是原子核的相干振荡,它应该对同位素质量敏感。”
戴森赞许地点点头:“很高兴看到年轻人还保持着对纯粹探索的热情。记住,科学的未来属于那些敢于拥抱未知的人。”
这位科学巨匠的认可,给了团队莫大的鼓舞。
06. 归途的告白
回国的航班上,卫六和柳柳并排坐着。马克识趣地选择了隔排的位置,给他们留出空间。
“在柏林的时候,我看到你和杜兰德交谈,”卫六突然开口,“他邀请你去洛桑访问?”
柳柳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你是在担心吗?”
卫六罕见地流露出不确定的神情:“我知道科学无国界,但……”
“我拒绝了,”柳柳轻声打断他,“不是因为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这里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守护。”
机舱外,云海在月光下泛着银辉。在这万米高空,世俗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
“柳柳,”卫六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对我来说,你比所有的物理发现都更重要。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最严格的审稿人,也是……我唯一想要分享所有未知的合作伙伴。”
这不是公式化的告白,而是卫六式的、用科学隐喻包装的最真挚的情感。
柳柳握住他的手,指尖在他掌心的疤痕上轻轻——那是他们初次相遇时,他为保护实验室而留下的冻伤痕迹。
“那么,让我们一起解开下一个谜题吧,”她的笑容在舷窗外的星光映衬下格外明亮,“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生的。”
07. 新的征程
回国后,团队立即投入到新实验的准备中。戴森的建议打开了新的思路,他们开始设计能够探测核自由度的精密实验。
这项工作比以往任何项目都更加困难。不仅要重建高压设备,还要集成核磁共振探测系统,技术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我们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柳柳评估着技术路线,“而且成功率无法保证。”
卫六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有些问题值得用一生去探索。”
在重建实验室的过程中,他们的关系也在悄然成长。不再是激烈的情感告白,而是融入日常的默契关怀——卫六会记得柳柳喝茶的习惯,柳柳则确保卫六不会因为沉迷思考而错过用餐。
一天深夜,当他们一起检查新设计的核磁共振探头时,柳柳突然问:“还记得你说过,我是你的约瑟夫森结吗?”
卫六点头。
“那么现在呢?”
卫六思考片刻,眼中闪着温柔的光:“现在,我们是纠缠的量子比特——即使相隔遥远,也共享着同一个波函数。”
08. 门槛之上
新的实验装置终于准备就绪。第一次测试实验,目标不是发现,而是验证新系统的可靠性。
压力缓缓升高,各种监测系统开始工作。就在压力达到20万大气压时,核磁共振信号突然出现了微弱的调制——与之前在柏林报告的“幽灵信号”频率完全一致。
“我们捕捉到它了!”马克在控制室里惊呼。
这一次,信号持续了整整五秒钟,然后才慢慢消失。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确认,这确实是来自原子核的自由度。
卫六看着屏幕上清晰的数据,轻声对柳柳说:“我们站在了一个新世界的门槛上。”
柳柳握紧他的手:“这次,我们一起走进去。”
实验室的窗外,晨曦微露。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对他们来说,一个全新的科学纪元也正在开启。
在数据与情感交织的网络上,两个灵魂继续着他们永无止境的探索。因为他们知道,最伟大的发现,永远在下一个问题的背后等待着。
(第十七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5K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