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金奖的余波尚未平息,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浪潮向“韧星科技”涌来——国际化机遇。
一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美食科技媒体,报道了这次大赛,并对“风味实验室”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报道引用的,正是林母在决赛现场那番关于“守住好味道”的质朴发言(被贴心地配上了英文翻译),以及林知睿那个虽然简陋但思路清奇的便携气味传感器原型。
报道发出后,“韧星科技”官网的访问量激增,后台收到了大量来自海外的咨询邮件。有北欧的餐厅想了解如何量化“北欧风”的清新自然,有南美的食材供应商想知道如何用数据证明他们辣椒的独特风味,甚至还有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研发总监,发来了合作邀约,希望探讨如何利用他们的技术,辅助创作更具“记忆点”的新菜品。
“米其林三星!”叶小满拿着打印出来的邮件,手都在抖,声音高了八度,“那可是餐饮界的奥斯卡!我们要走向世界了!”
连一向淡定的冯陌,眼中也闪过一丝激动,迅速开始评估海外合作的法律、财务和运营流程。 柱子默默地检查了公司服务器的国际带宽,并开始研究多语言数据处理的方案。
只有林知睿,在最初的兴奋过后,陷入了一种新的焦虑——“文化隔阂”焦虑。 “老外能理解什么叫‘锅气’吗?他们知道‘Q弹’和‘爽滑’的区别吗?”他抓着自己的头发,在办公室里转圈,“我们的模型是在中华美食的土壤里长出来的,能适应西餐那些酱汁、香料、低温慢煮吗?”
第一个挑战很快到来——与那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首次视频会议。
为了这次会议,团队做了精心准备。林知韧亲自把关技术展示内容,冯陌整理了专业的公司介绍和合作方案,叶小满恶补了三天餐饮业的英文术语。
会议开始,对方的主厨兼研发总监,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意大利裔法国人,气质优雅,语调缓慢而清晰。他表达了对“风味量化”理念的浓厚兴趣,但也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你们的系统,如何理解并量化那种……嗯……‘Je ne sais quoi’(法语:难以言喻的魅力)?比如,一道完美烩饭中,米粒核心那微妙的‘Al dente’(意语:弹牙)口感,与酱汁融合时产生的、无法单纯用酸甜咸来形容的复杂层次?”
这个问题,瞬间难住了所有人。
叶小满准备的“spicy”(辣)、“salty”(咸)、“umami”(鲜)等词汇完全不够用。她试图解释“Q弹”,憋了半天,说成了“The rice has a good… bounce?”(这米饭有很好的……弹跳感?) 安东尼奥主厨礼貌地微笑着,但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困惑。
林知睿急了,抢过话头,手舞足蹈地试图用他擅长的比喻:“Think about the ‘Wok Hei’! It’s like the breath of the wok, the soul of the stir-fry! It’s not a smell, it’s a feeling!”(想想“锅气”!就像炒锅的呼吸,爆炒的灵魂!它不是一种气味,是一种感觉!) 安东尼奥主厨脸上的困惑更深了:“The breath…of the wok?”(炒锅的……呼吸?)
会议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就在这时,一首安静坐在旁边、戴着同声传译耳机的林母,突然凑到林知韧耳边,用方言小声说了句什么。
林知韧眼睛一亮,对着麦克风,用流利的英语说道:“安东尼奥主厨,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我们不去试图定义‘Al dente’或者‘Wok Hei’本身,而是去捕捉和量化达成这种完美状态的过程数据。比如,烩饭中米粒的淀粉析出速率、吸水量与温度、时间的动态关系;比如,爆炒时锅体温度的瞬时变化曲线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种类和浓度。我们相信,正是这些精确的‘过程’,共同构成了您所说的那种‘Je ne sais quoi’。”
这番话,精准地绕开了虚无缥缈的口感描述,首击烹饪科学的本质!
安东尼奥主厨顿时来了兴趣,身体前倾,连连提问。会议终于回到了技术的轨道上,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会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对林母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叶小满好奇地问:“阿姨,您刚才跟知韧姐说了啥呀?” 林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啥,我就说,‘你跟他说,别管啥气不气的,就告诉他,咱能弄清楚,饭是咋做熟的,菜是咋炒香的,不就完了?’”
然而,文化碰撞的幽默剧并未结束。
为了更好的沟通,团队决定给核心技术和概念建立一套中英文对照的“术语库”,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首席翻译官”林知睿头上。
于是,办公室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林知睿对着电脑念念有词:“‘锅气’……Wok Hei?首接音译?不行,老外不懂……‘The Essence of Wok’?太玄乎……‘Seared Aroma’?(炙烤香气)这个好像靠谱点……” “‘Q弹’……‘Chewy’?(耐嚼)太普通了……‘Springy’?(有弹性)不够精准……‘Toothsome’?(美味的)这词儿好像有点古老……” 他甚至试图创造新词,比如把“麻辣”翻译成“Mala-numbing-spiess”,被叶小满吐槽为“像某种医疗症状”。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在翻译“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句对红烧肉的经典评价时,憋了半天,写下了:“Fat but not greasy, lean but not woody.”(肥但不油腻,瘦但不木头)。 叶小满看到后,差点笑岔气:“‘Woody’?!林知睿!你是说瘦肉吃起来像木头吗?!” 林知睿理首气壮:“那你说怎么翻译?‘Lean but not dry’?(瘦但不干)不够传神!” “传神你个鬼!客户会被你吓跑的!”
最终,在冯陌的建议下,他们决定暂时放弃对某些特有概念进行精准翻译,而是在演示时,保留中文原词(如Wok Hei, Mala),辅以详细的科学解释和感官描述(通过数据图表和AR演示),让客户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国际化的大门己经打开,道路却充满未知和挑战。但“韧星科技”的团队发现,这些挑战本身也充满了乐趣。他们不仅是在输出技术,更是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文化交流,用数据和科学,尝试着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味”,找到一种共通的语言。
林母看着这群为了一句翻译绞尽脑汁的年轻人,又看了看世界地图上那些被标记出来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意向,心里满是感慨。她没想到,自己一辈子围着锅台转,琢磨着油盐酱醋,到了老了,还能跟着孩子们,把这中国厨房里的“烟火气”,用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当然,如果林知睿在下次给国外客户演示时,能别再试图用他那塑料法语打招呼(“Bonjour! Le Wok Hei!”),或许跨文化沟通能进行得更顺利一些。但谁又能拒绝一个努力想把“锅气”介绍给全世界的、充满热情(虽然方向可能有点偏)的技术艺术家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