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章:“乡愁”的算法与一颗橘子的重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情感风味”概念的提出,像在“韧星科技”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涟漪迅速扩散,带来了兴奋,也带来了更多的迷茫和混乱。毕竟,给“乡愁”或者“初雪的记忆”建立数据模型,听起来比量化“锅气”还要玄学几个数量级。

林知睿的“情境要素”数据库搭建得磕磕绊绊。他试图从现有的合作商户和用户评论中挖掘数据,但收获甚微。评论里大多是“好吃”、“味道正宗”、“下次还来”,偶尔有“想起了外婆的味道”这类描述,也过于模糊,无法对应到具体的“情境要素”。

首次尝试,目标锁定为一道经典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 团队希望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找到这道“国民菜”背后可能隐藏的、与“家”和“童年”相关的情感风味规律。

林知睿调用了所能接触的所有相关数据:菜品图片、评论、甚至一些公开的美食博客文章。柱子构建了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试图从文字中提取“情境关键词”。叶小满则发动同事和亲朋好友,贡献自己关于“西红柿炒鸡蛋”的味觉记忆。

结果……一言难尽。

数据呈现出一种令人绝望的多样性: 有人喜欢甜口,有人坚持咸口;有人必须放葱花,有人视葱花为异端;有人记忆里是妈妈做的汤汁浓郁拌饭一流,有人怀念的是爸爸做的蛋块焦香…… “家的味道”在这个数据集里,分裂成了成千上万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林知睿看着屏幕上混乱不堪、几乎无法提炼出任何强关联规律的数据可视化图表,第一次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也许……情感这东西,根本就是混沌的,无法被算法规整?”他瘫在椅子上,眼神涣散,像是被抽走了灵魂。

叶小满也泄了气:“我就说嘛,这比让林知睿一天不吐槽我还难。” 柱子沉默地看着数据流,眉头紧锁,似乎在寻找某种被忽略的潜在模式。

就在项目几乎要搁浅时,转机再次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那天,林母感觉身体好了不少,又开始在办公室里慢慢走动,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她溜达到林知睿身后,看着屏幕上那些红红黄黄、纠缠在一起的线条和散点,以及儿子那副生无可恋的表情,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她没问那些复杂的数据,只是随手拿起桌上果盘里的一颗橘子,慢慢剥开。清新的柑橘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别瞅那些花花绿绿的线了,”林母把一瓣橘子递给林知睿,声音温和,“尝尝这个。”

林知睿机械地接过,塞进嘴里,酸甜的汁液在口中爆开。

“啥味儿?”林母问。 “酸……甜的。”林知睿没精打采。 “还有呢?” “还有?就是橘子味儿啊。”

林母笑了笑,自己也吃了一瓣,眯着眼,似乎在品味什么:“我吃这橘子啊,就想起你姐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啥都吃不下,就想吃橘子罐头。那时候冬天,橘子金贵,你爸跑遍了半个城才买到一瓶。你姐就抱着那瓶罐头,小口小口地吃,眼睛亮晶晶的……打那以后,我一吃橘子,就总觉得,这里头啊,裹着点你爸当年跑出来的汗味儿,和你姐那时候满足的小模样。”

她顿了顿,看着愣住的儿子:“你们那机器,能测出我这瓣橘子里,有汗味儿和满足模样不?”

林知睿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猛地坐首了身体!

“个体差异性!我们搞错了方向!” 他激动地大喊,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我们不应该试图去寻找一个统一的、关于‘家’的西红柿炒鸡蛋模型!那不存在!我们应该去建立个人化的情感风味档案!”

他兴奋地在白板上画着新的框架:“对每个人来说,‘情感风味’的密钥是独一无二的!安东尼奥主厨的‘初雪’是他的密钥!我妈的橘子是她的密钥!老李的回锅肉是他的密钥!我们的目标,不是找到一把万能钥匙,而是帮助每个人,找到并复制属于他们自己的那把钥匙!”

思路瞬间扭转!

他们不再追求宏大的、普适的情感规律,而是转向更务实、也更具有商业潜力的方向——为个体或特定群体(比如一家餐厅的目标客群)构建专属的“情感风味模型”。

这个模型的核心,不再是冰冷的物理化学数据,而是个人故事与风味偏好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个“小白鼠”,自然是近在眼前的林母。

在林知韧的鼓励和叶小满的引导下,林母开始尝试回忆和描述更多与她记忆深刻的味道相关的“情境故事”。柱子设计了一个极其简洁的交互界面,让林母可以用拖拽关键词(如“生病”、“父亲”、“冬天”、“满足”)和录制简短语音描述的方式,将她心中的“风味记忆”与具体的菜品或食材关联起来。

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温情和笑料。 林母对着麦克风,努力用普通话描述:“就是……那个蔫了吧唧的白菜帮子,用辣椒这么一炒……哎对,那时候穷啊,但吃起来就是香!感觉……感觉像把日子都给嚼出滋味来了……” 林知睿在一旁听得眼眶微红,叶小满赶紧记录下来,并标注关键词:【物资匮乏时期】【家常菜】【苦中作乐】。

与此同时,与安东尼奥主厨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

基于“个人化情感风味档案”的思路,他们不再试图去“定义”法餐的“乡愁”,而是帮助主厨,将他个人关于意大利祖母和“Ribollita”汤的珍贵记忆碎片(通过多次深度访谈获取),与他们能分析出的、与这些记忆可能相关的风味特征(如某种特定橄榄油的青草香气、长时间炖煮带来的醇厚感、某种乡村面包的质朴麦香)进行关联。 然后,利用“风味实验室”的模型,在主厨创作新菜品时,模拟这些风味特征的组合效果,并提供数据参考。

安东尼奥主厨对这种高度定制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研究方式赞不绝口,认为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韧星科技”的探索,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他们意识到,技术的终极温度,或许不在于征服自然,而在于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人心。

林母看着孩子们围绕着她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回忆忙忙碌碌,甚至能把这些变成电脑里“有用的玩意儿”,心里既觉得好笑,又充满了莫名的成就感。

她或许永远无法理解那些复杂的算法,但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平凡一生中那些关于味道的记忆,正在通过儿女们的手,以一种神奇的方式,被赋予新的生命和价值。

这感觉,比她做出任何一道拿手好菜,都更让她感到满足和欣慰。

当然,如果林知睿在构建他母亲的“个人情感风味档案”时,没有试图将“骂孩子时的音调频率”也作为一个潜在的情绪影响因子加入模型,或许这个充满温情的项目能进行得更加纯粹。但这个小小的插曲,也只是为这条充满探索乐趣的道路,增添了一抹独属于“韧星科技”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亮色而己。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