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一章:记忆的定价、商业化的难题与“灵魂”的妥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个人情感风味档案”的概念在内部测试中展现出的潜力,让团队兴奋不己。林母那碗承载着父爱和童年慰藉的“酸汤面叶儿”,以及安东尼奥主厨那锅充满祖母关怀的“Ribollita”,都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温度的商业蓝海。

然而,当冯陌开始着手将这份“温度”转化为具体的商业模式和价格标签时,冰冷的现实问题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成本与定价的难题。

为林母或安东尼奥主厨这样的特定个体建立深度情感风味档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访谈、数据分析、模型调试)和时间成本。如果按照项目制收费,价格会高昂到让绝大多数潜在客户望而却步。

“如果我们把这项服务定价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么客户群体将仅限于顶级餐厅主厨或极少数高净值人群。”冯陌在战略会议上,用冷静的数据泼了一盆冷水,“这无法支撑我们期望的业务增长规模。”

叶小满试图开拓思路:“那我们能不能做成一种订阅服务?像心理顾问一样,按年收费,提供持续的情感风味咨询?” 林知睿立刻反对:“不行!每个人的情感风味档案都是独一无二、高度定制的,根本没法标准化!怎么能像卖软件会员一样批量卖?”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指望人人都像安东尼奥主厨那样,为了灵感不计成本吧?”

其次,是规模化与“灵魂”的悖论。

“情感风味”的核心在于其独特性和个人化。一旦试图将其规模化、标准化,就面临着失去其最珍贵“灵魂”的风险。 难道要开发一个“情感风味生成器”,输入“乡愁”、“童年”等关键词,就自动输出一套标准化的风味组合方案吗?那和他们所鄙视的、缺乏深度的技术堆砌又有何区别?

林知睿对此极为敏感,他拍着桌子强调:“这就像你不能用机器批量生产手工艺品!每一份情感风味档案都必须是‘手作’的,带着理解和共鸣的!否则就是对这个概念的亵渎!” 叶小满反驳:“但‘手作’就意味着无法大规模复制,无法大规模复制公司怎么发展?靠爱发电吗?” 两人再次陷入熟悉的僵局。

就在争论不休时,一个意外的“小白鼠”客户,给了他们新的启发。

这位客户不是顶级主厨,也不是怀旧老人,而是一家新兴的、主打“都市疗愈”概念的高端轻食连锁品牌——“栖心茶食”的创始人。他们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听说了“韧星科技”正在研究的“情感风味”概念,极为感兴趣。

“栖心茶食”的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女企业家,她首言不讳地提出了需求:“我们不想做那种冷冰冰的、只有营养数据的健康餐。我们想给我们的顾客提供一种‘情绪价值’,通过食物来缓解都市人的焦虑和孤独。我们不需要复制某个人的具体记忆,但我们希望,我们的菜品能激发某种普遍存在的、积极的情感共鸣,比如‘安心’、‘温暖’、‘被拥抱的感觉’。”

这个需求,精准地卡在了“高度个性化”与“完全标准化”之间的模糊地带!

团队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他们不需要为每个“栖心茶食”的顾客建立个人档案,而是需要为“栖心茶食”这个品牌,构建一个符合其“疗愈”定位的群体情感风味模型。

这个模型,需要基于对目标客群(都市白领、压力人群)的普遍情感诉求和风味偏好的深入研究,提炼出能引发“安心”、“温暖”等积极情绪的关键风味要素和组合规律。

任务交给了林知睿和叶小满。

林知睿负责从心理学研究报告、文学影视作品、以及社交媒体上关于“治愈”、“舒适”的讨论中,提取可能与风味感知相关的“情境关键词”和“感官描述”。 叶小满则负责组织焦点小组,邀请目标客群进行访谈和口味测试,收集真实的一手反馈。

过程依旧充满波折。

林知睿提交的第一版“疗愈风味要素”清单,包含了“羊毛毯子的质感”、“午后阳光的味道”、“母亲哼唱的摇篮曲频率”等过于抽象甚至诡异的维度,被叶小满无情打回:“客户要的是能吃的食物,不是通感艺术体验馆!” 叶小满组织的第一次口味测试也惨不忍睹,一款被林知睿模型预测为“能带来极致安心感”的、融合了薰衣草和某种特定菌菇的慕斯,因为味道过于奇特,被测试者们评价为“像在吃一块带着香水味的湿抹布”。

就在两人互相甩锅、项目眼看又要黄了的时候,林母来给他们送自己新做的桂花糕。

看着两人吵得面红耳赤,以及桌上那盘几乎没动过的、造型精致的“失败品”,林母摇了摇头。 她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叶小满:“尝尝,看能不能让你心里舒坦点?” 叶小满正在气头上,咬了一口,清甜的桂花香和软糯的米糕在口中化开,她烦躁的心情竟真的奇异地平复了一些。 “阿姨,您这糕……是挺治愈的。”她由衷地说。

林母笑了:“啥治愈不治愈的,俺不懂。俺就知道,人累了、烦了的时候,吃点甜的、软的、香喷喷的、熟悉的东西,心里就踏实。你们搞那些又是薰衣草又是蘑菇的,净整些幺蛾子,谁吃了不闹心?”

又是一次“降维打击”!

林知睿和叶小满面面相觑,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们脱离了最基础、最普世的人性体验,去追求那些看似高级、实则虚无缥缈的“概念”,忘记了食物最根本的慰藉力量,往往就来源于那些简单、熟悉、带来安全感的味道。

他们调整了方向,不再追求猎奇的风味组合,而是深入研究那些跨越文化、普遍被认为能带来舒适感的基础风味元素:适度的甜味、温暖的香料(如肉桂、姜)、柔软的质地、熟悉的谷物香气、以及能勾起美好回忆的经典搭配(如牛奶与蜂蜜)。

基于此构建的新模型,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黑科技”,但在后续的测试中,却获得了“栖心茶食”目标客群的高度认可。

“栖心茶食”的项目,为“情感风味”的商业化打开了一扇窗。 它证明,在极致的个人化与冰冷的标准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为特定品牌或群体构建情感风味定位。

这依然是一个需要深度定制和“手作”精神的领域,但目标不再是还原某个人的独家记忆,而是理解和塑造一个群体的情感共鸣。这既保留了概念的“灵魂”,也具备了商业规模化的可能性。

冯陌据此制定了新的商业策略:将“情感风味”服务分为三个层级——顶级的个人定制档案(面向少数精英)、深度的品牌情感定位(面向“栖心茶食”这类有明确情感诉求的品牌)、以及标准化的风味情绪标签库(作为未来可能嵌入其他产品的组件)。

公司的方向再次变得清晰。

林母看着孩子们终于吵出了个结果,又能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吃饭(虽然吃的还是外卖),心里踏实了不少。她发现,自己那些看似过时的生活经验,在这些年轻人捣鼓的“新玩意儿”里,总能派上点用场。

这让她觉得,自己这个老妈子,还不算太落伍。

当然,林知睿在总结“疗愈风味”项目时,还是忍不住在报告最后加了一页附录,标题是《论“妈妈的味道”作为终极疗愈风味的不可超越性及初步量化设想》,再次被叶小满以“过于主观且可能引发争议”为由强行删除。但这份执念,或许正是“韧星科技”能在这条独特道路上走下去的真正动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