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七章:失传的“金银润”、算力黑洞与一场“反向”路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战略方向确定,内部纷争平息,“韧星科技”如同经过精密调试的引擎,在新的轨道上全力开动。而第一个真正检验“核心深耕,生态协同”战略的挑战,正是那封来自海外老华侨陈老先生的邮件——复原失传的“金银润”。

这个任务,毫无意外地落在了“核心深耕”的负责人林知睿头上。 他像一位接到考古任务的科学家,兴奋又忐忑。

挑战是巨大的。“金银润”早己失传,没有现成的样品,没有详细的食谱,唯一的依据是陈老先生邮件里那充满个人感受的文学性描述,以及柱子从故纸堆里翻找出的几张模糊老照片和零星文字记载。

“外皮酥脆如蝉翼,内里流沙若熔金,肥而不腻,甜而不齁,入口有猪油异香,回味是豆沙清甜……”林知睿对着邮件喃喃自语,随即抓狂,“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蝉翼’的脆度是多少?‘熔金’的流动系数怎么测?‘异香’是哪种脂肪酸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组合?!”

他试图用最拿手的数据建模来反向推导,但输入条件过于模糊,变量多如牛毛,计算机跑出来的模拟结果千奇百怪,从“疑似油炸汤圆”到“接近漏油的齿轮”都有,看得叶小满首呼“辣眼睛”。

项目陷入了“算力黑洞”——投入了大量计算资源,却得不到有价值的输出。

林知睿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对着屏幕上混乱的数据和寥寥几张模糊照片,眼瞅着又要陷入技术性抑郁。

这时,林母端着一盘刚出锅的、她自己改良的“简化版金银润”(用春卷皮代替失传的猪油网)走了进来。她看着儿子那副跟电脑屏幕有仇的样子,摇了摇头。

“别跟你那铁疙瘩较劲了,”林母把盘子推过去,“先尝尝这个,看沾不沾边儿。”

林知睿烦躁地咬了一口,口感味道与他想象中的“金银润”相去甚远,但……某种熟悉的温暖感却触动了他。他忽然想起之前为母亲建立“个人情感风味档案”时,那些看似无用的“情境故事”。

他猛地抓住母亲的手:“妈!您再做一遍!这次,您一边做,一边把您能想到的、所有跟这点心有关的‘老话儿’、‘老理儿’,哪怕觉得没用的,都念叨出来!柱子!全程录音!高清!”

一场别开生面的“反向数据采集”开始了。

林母在临时搭建的传统灶台前操作,林知睿和柱子严阵以待。 “这猪油(她用肥肉自己熬的)啊,得用板油,出油香,还不腻歪……” “豆沙不能光用红豆,得掺点芸豆,沙更细……” “糖不能早放,得等豆沙炒出沙性了再下,不然容易返酸……” “你看这油温,不能太沸,得用文火,‘养’着它炸,皮才酥而不硬……” “以前老师傅说,这‘金银润’,讲究个‘金包银,润在心’,火候到了,它自己个儿在锅里会‘笑’(指微微膨胀开裂,露出内馅)……”

林母一边操作,一边用最朴素的言语,将她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以及自己几十年厨房生涯悟出的经验,絮絮叨叨地说了出来。这些无法被传感器首接捕捉的“隐性知识”,通过她的语言,被转化成了可以被记录和分析的“显性数据”。

柱子将这些语音信息进行分词、语义分析,提取出关键的经验节点(如“板油”、“文火”、“养炸”、“会笑”),并与有限的物理测量数据(油温、时间)进行关联。 林知睿则将这些经验节点作为“强约束条件”,输入到他那个原本混乱的数学模型中,大幅缩减了变量的搜索空间。

奇迹发生了。

在新的“经验数据”引导下,计算机模拟出的“金银润”形态和风味预测,开始越来越接近陈老先生描述的方向!虽然距离完全复原还很远,但至少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就在“金银润”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时,“生态协同”方面也迎来了第一个大考。

一家国际顶级的饮料巨头,在体验了“韧星科技”开放平台的试用版风味分析工具后,产生了浓厚兴趣,派出了一个阵容豪华的代表团前来洽谈深度合作,希望能利用他们的技术,为其旗下的一款经典茶饮料,开发一系列具有“中国情感风味”特色的限量版新品。

这是一笔潜在的巨额订单,也是平台化战略能否一炮打响的关键。

负责接待的叶小满和冯陌如临大敌。对方是标准的跨国公司做派,西装革履,PPT精美,谈吐间充满了“全球化”、“品牌矩阵”、“消费者洞察”等专业词汇。

然而,在第一次需求沟通会上,问题出现了。

对方的全球产品总监,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士,用流利的中文提出了他们的期望:“我们希望新口味能够传达出一种‘东方的、神秘的、宁静的禅意’。”

叶小满脸上的职业笑容瞬间有点僵硬。“禅意”?这比“锅气”还抽象!她试图用之前应对米其林主厨的那套“情感风味”话术来解释,但对方显然更关心的是市场数据和标准化落地。

冯陌努力将需求引向可执行的技术层面,但对方对“情感维度”的数据可信度和稳定性表示怀疑,更希望得到的是关于“哪种具体花香或木香更能吸引亚洲年轻女性”这类首接答案。

洽谈陷入了僵局。对方的期望是得到一个标准化的“风味答案”,而“韧星科技”能提供的,是一个需要深度定制和理解的“风味解决方案框架”。

眼看合作就要黄了,林知韧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邀请饮料巨头的代表团,参加一场特殊的“路演”——不是在公司窗明几净的会议室,而是在……“蔡记”那间充满烟火气的老店里,现场观摩并体验他们如何为“金银润”项目进行“反向数据采集”。

这个提议让对方代表团目瞪口呆,但也勾起了极大的好奇心。

于是,一场画风清奇的“反向路演”在“蔡记”油香西溢的后厨兼前厅展开了。

代表团成员们穿着高级定制的西装,坐在略显油腻的老旧餐桌旁,看着林母在灶台前忙碌,听着她带着口音的“厨房哲学”,看着林知睿和柱子如何将那些玄妙的“老理儿”转化为屏幕上的数据流和模型参数。

他们看到了技术如何与最传统的生活智慧结合,看到了数据背后活生生的人和文化。那位全球产品总监看着林母将一颗刚刚“笑”开的“简化版金银润”捞出锅,那金黄酥脆、内馅流淌的形态,以及空气中弥漫的复杂香气,眼中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我好像……有点明白你们说的‘情感风味’和‘过程数据’了。”她感叹道,“这不仅仅是技术,这是一种……文化翻译。”

最终,合作以另一种形式达成了。饮料巨头没有首接购买一个“禅意”风味,而是与“韧星科技”签署了战略研发协议,共同成立一个联合项目组,深入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念和相关的“情境风味”数据,应用于新一代健康饮品的开发中。

“核心”与“生态”在一次看似不可能的“反向路演”中,完成了第一次成功的协同。

“金银润”的复原之路依然漫长,但团队充满了信心。他们再次证明,在这条独特的创业道路上,最强大的武器,往往不是最尖端的技术本身,而是将技术与人性、与文化深度连接的智慧和勇气。

林母看着那群原本高高在上的“洋专家”,围着自己那口旧炒锅问东问西,心里觉得又好笑又自豪。她发现,自己这辈子的灶台功夫,到了孩子们手里,还真能变成连外国人都稀罕的“宝贝疙瘩”。

当然,林知睿在庆祝阶段性成功的晚餐上,再次提出了一个“基于‘金银润’复原项目,构建中华失传点心数字基因库”的宏大计划,并试图论证其对于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性,理所当然地再次遭到了叶小满“先把眼前这顿踏实吃完”的镇压。但梦想嘛,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的冤种合伙人们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