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满放下电话,脑子里己经开始高速运转,像一台被塞了过量创意的爆米花机。林知睿那个“地域风味”的数据库,简首是天降奇兵!在预路演这个节骨眼上,还有什么比“用科技守护即将消失的故乡味道”更能打动那些看腻了冰冷数据、又渴望好故事的投资人呢?
她立刻冲进林知韧的办公室,眼睛亮得吓人:“知韧姐!我有办法了!我们不打冰冷的技术牌,也不打虚浮的情怀牌,我们打‘舌尖上的乡愁’这张王牌!”
林知韧刚从一场与投行的视频会议中脱身,脸上带着疲惫,闻言挑了挑眉:“说具体点。”
“睿子不是在南方小镇搞他的‘赛博乡愁’吗?我们就把这个过程,包装成一个全新的品牌活动——‘寻味中国,韧星同行’!”叶小满兴奋地手舞足蹈,“我们派出一支精干小分队,跟着睿子的脚步,不,是以他为核心,去挖掘那些藏在街头巷尾、即将被现代化浪潮淹没的独特风味。用我们的技术,记录、分析,甚至……复刻!我们要让投资人看到,韧星科技不止是赚钱的工具,更是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守护者!”
冯陌不知何时靠在门框上,抱着手臂,脸上是资本家特有的精明与审慎:“听起来预算不低。ROI(投资回报率)怎么算?品牌溢价能覆盖成本吗?而且,复刻?这涉及到食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了。”
“哎呀冯总!”叶小满恨不得上去摇他的胳膊,“这不是简单的营销活动,这是情怀杠杆!我们用一个小成本的项目,撬动巨大的品牌声量和情感认同!这比我们在CBD投一百块广告牌都有用!至于复刻……我们可以先做概念,比如做出‘风味数字藏品’,或者限量版的‘记忆盲盒’……”
林知韧沉思片刻,一锤定音:“可以做。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小满牵头,柱子提供远程技术支持。至于睿子那边……我去说。”她揉了揉太阳穴,补充道,“告诉他,这是为了‘拯救更多即将消失的锅气’,他肯定买账。”
果然,当林知韧用这个理由联系林知睿时,那边几乎是秒回:“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这儿数据多得快溢出来了!正好需要个‘泄洪口’!”
于是,“寻味中国”计划迅速上马。叶小满组建了一支奇葩小分队:一个自称“米其林下岗再就业”的摄影师,一个能用古文写美食评论的文案小姐姐,一个负责后勤兼“小白鼠”(试吃员)的实习生,以及——远程技术总顾问、首席“气味捕捉师”林知睿。
小分队的第一站,就是林知睿所在的南方小镇。
当叶小满看到胡子拉碴、穿着印有“Hello World”褪色T恤和人字拖的林知睿,举着一个像《星际迷航》道具的探测器,对着街边烤红薯的炉子猛吸时,她差点没忍住把“我不认识他”写在脸上。
“来了?”林知睿看到他们,眼睛一亮,顺手从兜里掏出几个自制的、纽扣大小的传感器,“来来来,每人一个,别在衣领上。这是‘环境风味基线采集器’,能实时记录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基础气味分子浓度,建立背景噪音模型,有助于后期数据清洗……”
实习生看着那丑兮兮的小玩意儿,小心翼翼地问:“睿哥,这……防水吗?”
“防溅水,不防泡。”林知睿认真回答,“所以洗澡记得摘。对了,它偶尔会因为电磁干扰发出点蜂鸣声,正常,习惯就好。”
文案小姐姐:“……” 她己经开始在脑子里构思《与科学怪人下乡觅食记》的腹稿了。
接下来的几天,画风愈发清奇。林知睿带领着小分队,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他在菜市场对着活鱼摊测量“海洋醛类物质的新鲜度衰减曲线”;在酱油作坊里追踪“大豆发酵过程中的风味演进周期”;甚至试图在深夜的路边摊,建立一个“地沟油与正规食用油在高温烹饪下的光谱特征鉴别数据库”,被摊主举着锅铲追了半条街。
叶小满一边忙着打圆场、付钱(赔偿),一边指挥摄影师抓拍各种“有故事”的镜头。她发现,虽然过程鸡飞狗跳,但林知睿那种对风味近乎偏执的探究精神,以及他时不时冒出的、用代码解释世间万物的“柱式黑话”(虽然她听不懂),反而成了最生动的素材。
“看到了吗?”叶小满对着摄影师激动地说,“这就是极客的浪漫!用科学守护人文!这反差萌,绝了!”
与此同时,留在公司总部的柱子,正用自己的方式,应对着“代理CTO”的职责,以及……来自远方小镇的、日益增多的“技术支援请求”。
他的办公桌上,除了堆积如山的架构图和管理报表,还多了一个专门的显示器,上面实时滚动着林知睿传回来的各种奇葩数据流:“王婆婆葱油饼香气分子实时浓度”、“张记豆浆煮沸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谱图”、“古镇雨后青石板苔藓代谢物监测”……
柱子需要从这些海量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模式,优化林知睿那个“DIY工具包”的算法,有时还要帮忙处理因为传感器过热、信号干扰导致的数据崩溃。
这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放松。比起和人类进行低效的语言交流,与这些忠诚的、逻辑分明的数据打交道,更让他感到安心。他甚至开发了一个小程序,能将林知睿传回来的“风味数据”,实时转换成一段段抽象、空灵的音乐。当冯陌偶然听到从他办公室传出的、由“酱油发酵数据”生成的、带有某种醇厚节奏感的电子乐时,表情复杂地评价道:“这算是……赛博味觉通感?”
更让柱子头疼的是叶小满的“创意需求”。
“柱子哥!快!睿子刚刚捕捉到了‘百年老榕树下的童年记忆味道’,我们需要一个酷炫的数据可视化,要在明天的预热推文中引爆!要动态的!要有星空的感觉!最好还能互动!”叶小满的声音通过微信语音传来,背景音是林知睿大呼小叫的“这个峰值太漂亮了!”。
柱子看着那条如同乱麻的、混合了泥土味、植物挥发油和某种陈旧木头气息的数据曲线,沉默了三秒。然后,他手指翻飞,调出另一个自己编写的、名为“废话文学需求转译器”的脚本,输入叶小满的要求,得到几个核心关键词:动态、星空、互动、童年记忆。
一小时后,一个链接发到了叶小满手机上。点开一看,是一个基于WebGL的交互页面。漆黑的背景上,无数光点(代表不同的气味分子)如同星辰般闪烁、流动、汇聚,形成一条绚烂的星河流向中央一棵由数据构成的老榕树。用户可以用手指滑动,放大观察每一颗“气味星辰”的详细数据和来源描述,背景音乐正是由这条风味数据流实时生成的、空灵又带点怀旧感的旋律。
“我的天!柱子!你是我的神!”叶小满在电话那头尖叫,“这哪里是数据可视化,这是艺术品!这叫做‘代码式浪漫’!爱了爱了!”
柱子面无表情地回了两个字:“己归档。”然后默默在“叶小满需求应对日志”里记下一笔:需求等级 - 高;消耗工时 - 1.5;情绪波动 - +5%(因受到正面反馈)。
“寻味中国”的第一波预热内容发布后,果然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科技与人文的碰撞”、“用数据留住乡愁”、“这家公司有点东西”等评论纷至沓来。投资人的反馈也积极了许多,毕竟,一个好故事在路演时能值不少钱。
林知韧看着后台数据,终于露出了些许轻松的笑容。她给林知睿发了条消息:“干得不错,注意安全。”
林知睿回了一个得意洋洋的柴犬表情包。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新的冲突悄然萌芽。那个被柱子用“服务器除尘团建”伤害了感情的技术部,私下里开始流传一个说法:“看见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睿哥一拍桌子走了,现在不仅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调动公司资源给他搞营销。我们这些老实干活的,就只能去机房吃灰。”
一种微妙的不平衡感,开始在部分老员工心中滋生。他们怀念过去那个虽然混乱但充满激情的草台班子,对现在日益规范化、同时也似乎更“偏心”的管理方式,感到了些许失落。
这股暗流,暂时还未浮出水面。但无论是林知韧、冯陌,还是远在小镇的林知睿和叶小满,都隐约感觉到,解决了CTO出走危机后,“韧星科技”需要面对的,是更深层次的团队凝聚力与企业文化的考验。
公司的巨轮在资本的海洋和舆论的风浪中前行,而船员们的心思,却如同林知睿探测器里那些复杂的气味分子,需要更细腻的“传感器”去捕捉和平衡。
爱吃糖醋油条的常八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