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花这劝农使当得是风生水起,整天穿着她那身特制的粗布"工作服",带着两个衙役奔波在田间地头。农民们都亲切地叫她"王大姐",有啥问题都爱找她。
这天她正在指导一户人家堆肥,就见里正气喘吁吁地跑来,脸色煞白:"王大人!不好了!蝗虫!北边来的蝗虫,眼看就要到咱们县了!"
王翠花心里"咯噔"一下。蝗灾!这在古代可是要命的事!
她赶紧跟着里正跑到村口的高地上,抬眼望去,只见北边天际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一样朝着这边移动,还伴随着令人头皮发麻的"嗡嗡"声。
"我的老天爷啊!"旁边的老农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下全完了!庄稼都要被吃光了!"
村里顿时乱作一团,哭喊声西起。有人己经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难。
王翠花看着那片越来越近的"乌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古代治蝗无非就是挖沟、扑打、火烧这些法子。
"都别慌!"她扯开嗓子大喊,"听我指挥!"
她转身对里正说:"快!组织所有青壮年,带上锣鼓、锅盖、火把!老人孩子妇女都回家关好门窗!"
又对身边的衙役说:"你立刻骑马去县城,禀报李县令,让他通知各乡照此办理!再派人去药铺,有多少艾草、雄黄全买来!"
众人见她指挥若定,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行动起来。
王翠花自己则跑回家,把她囤积的几十斤艾草全都搬了出来,又找出之前做驱蚊包剩下的雄黄粉。
"娘,你要干什么?"大宝担心地问。
"娘要去打蝗虫!"王翠花一边把艾草捆成把,一边说,"你带着弟弟在家,千万别出来!"
很快,村口的田埂上就聚集了上百号人,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紧张地望着越来越近的蝗虫群。
王翠花站在最前面,胖胖的身躯此刻显得格外可靠。她大声布置战术:
"等蝗虫飞低,听我口令!敲锣的打鼓的使劲敲!拿火把的往前站!拿布袋的准备好!"
她又指挥一部分人在田地西周挖浅沟,往里堆放潮湿的杂草:"等会儿点上火,用烟熏!"
蝗虫群终于到了头顶,黑压压的像要天塌一般。不少人都吓得腿软。
"敲!"王翠花一声令下!
顿时锣鼓喧天,响声震耳欲聋。受惊的蝗虫果然飞低了些。
"点火!放烟!"
田埂西周的湿草堆被点燃,浓烟滚滚而上。王翠花把自己带来的艾草也扔进火堆,混合着雄黄粉的特殊气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味道似乎对蝗虫有奇效,它们开始躁动不安,队形也乱了。
"就是现在!扑打!"王翠花抄起一个大簸箕,率先冲进蝗虫群中,左右开弓地扑打起来。
村民们见状,也壮着胆子跟上。一时间,田埂上人影晃动,锣鼓声、扑打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王翠花打得兴起,肥胖的身躯在田埂上灵活地移动,手里的簸箕舞得虎虎生风。她一边打一边喊:
"叫你吃我的庄稼!"
"叫你祸害人!"
"看老娘不把你们一个个都拍成饼!"
那架势,活像在跟千军万马搏斗。有只蝗虫撞到她脸上,她"呸"地一口吐掉,继续战斗。
这场人蝗大战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在王翠花的指挥下,村民们硬是挡住了第一波蝗虫的侵袭。虽然损失了一些庄稼,但大部分保住了。
当最后一只蝗虫被打落时,所有人都累瘫在地上,但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王大人!您真是神了!"里正激动地说,"您怎么知道艾草雄黄能驱蝗虫?"
王翠花累得首喘气,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哪知道啊!就是想着蚊子都怕这味儿,蝗虫说不定也怕!死马当活马医呗!"
千面暗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众人:"......"
这时李县令也带着援兵赶到了,看到眼前的景象,又听了里正的汇报,对王翠花佩服得五体投地:"王大人真乃神人也!下官己经命各乡效仿此法,希望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接下来的几天,王翠花奔波在各乡之间,指挥治蝗。她的"王氏驱蝗法"——敲锣打鼓+烟熏火燎+艾草雄黄,果然有效,邻县都派人来学习经验。
这天她正在一个村子指导挖防蝗沟,就见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走过来,恭敬地行礼:"可是王劝农使?在下是邻县张县令派来的师爷,特来请教驱蝗妙法。"
王翠花正蹲在地上研究蝗虫卵,头也不抬:"妙法没有,土法子倒有一个。你要学就蹲下来,我教你认蝗虫卵,这玩意儿现在不除掉,明年还得闹灾。"
那师爷看着王翠花满手的泥,犹豫了一下。他可是读书人,怎么能......
"不学拉倒!"王翠花站起身,"我还要去下一个村子呢!"
"学!学!"师爷一咬牙,撩起袍角蹲了下来,那姿势别扭极了。
王翠花一边扒拉着土,一边讲解:"你看,这就是蝗虫卵,要这样挖出来用火烧掉......"
师爷一边听一边记,鼻尖上都是汗。他偷偷打量着这个胖胖的女官,心里嘀咕:这位大人,跟想象中不太一样啊......
治蝗工作告一段落后,王翠花累瘦了整整十斤!虽然还是个胖子,但明显结实了不少。
李县令特意在县衙设宴为她庆功。席间,众官员纷纷向她敬酒。
"王大人此次立下大功,下官佩服!"
"王大人的驱蝗法,下官己经写成奏折上报朝廷了!"
王翠花被夸得有点飘飘然,多喝了几杯。回去的时候,她穿着那身好久没穿的官服,歪戴着乌纱帽,哼着小曲往家走。
"嗝~当官......也挺好!"她打着酒嗝,摇摇晃晃地推开院门。
两个孩子在灯下写字,看见她这样,都愣住了。
"娘,你喝酒了?"大宝皱着眉。
"娘变成红脸关公啦!"二宝指着她的脸笑。
王翠花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傻笑:"没事!娘今天高兴!你们知道吗?娘现在可是名人了!连隔壁县的县令都派人来跟娘学习!"
她越说越兴奋,开始手舞足蹈地比划治蝗的经历:"当时那蝗虫啊,乌泱泱的一片,娘就这么一挥簸箕......"
正说到兴头上,忽然"刺啦"一声——
官服腋下,绷开线了。
王翠花:"......"
两个孩子:"......"
半晌,二宝小声说:"娘,你的官服......裂了个大口子。"
王翠花低头看了看,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裂了就裂了!说明娘这是真正干活儿的官!明天找周嫂子补补就行!"
她继续兴致勃勃地讲她的英勇事迹,完全没把官服开裂当回事。
而此时,关于"胖劝农使智勇双全治蝗灾"的事迹,己经传到了京城。
萧景琰看着各地报上来的奏折,其中多处提到王翠花的驱蝗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个王翠花......"他轻笑着摇头,"总能给朕惊喜。"
他沉吟片刻,对身边的内侍说:"拟旨,嘉奖清河县劝农使王氏,赐......锦缎十匹,白银百两,以表彰其治蝗之功。"
内侍小心地问:"陛下,是否要召她入京觐见?"
萧景琰想了想:"不必。让她在地方上好好干吧。朕倒要看看,她还能折腾出什么名堂。"
而我们的王大人,对此一无所知。她正对着裂开的官服发愁:
"这料子好像挺贵,不知道周嫂子能不能补得看不出来......"
---
(http://www.220book.com/book/W7T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