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离开展位后,周围的议论声并未平息。
这位设计界新锐的公开质疑,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非遗·新境”的会场内漾开了层层涟漪。
有人赞同林晚的观点,认为传统工艺的创新不能丢失内核;也有人支持沈知微,认为艺术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沈知微并未受太多影响,她从容地继续向其他感兴趣的参观者介绍着“漆光筑影”系列。
她知道,理念之争,口舌之辩只是表象,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本身说话。
然而,她也能感觉到,一些原本对“绛雪斋”抱有浓厚合作意向的品牌方和买手,态度变得有些暧昧和观望。
林晚及其代表的“溯光”所拥有的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下午是论坛环节。沈知微作为发言嘉宾之一,被安排在林晚之后上台。
林晚的演讲题目是《传统的边界与当代重构》。
她运用了大量精美的PPT和案例,从解构主义、符号学等理论角度,深入剖析了她对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思考。
她语言犀利,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认为传统必须经过彻底的“当代性转译”,剥离其原有的文化负重,才能成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时尚语汇。
“传统不是供在神龛里的偶像,而是可以被我们自由取用的素材库。”
林晚站在台上,自信从容,光芒西射,“我们要做的,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大胆地拆解、重组,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和表达方式。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她的演讲赢得了台下,尤其是年轻设计师和学者们的热烈掌声。不可否认,她的理念极具吸引力和冲击力。
轮到沈知微上场时,她能感觉到台下投来的目光更加复杂,有期待,有审视,也有不少是带着林晚演讲后的惯性思维,准备看她如何“回应”或“捍卫”。
沈知微的演讲题目是《沉淀与生长:漆艺的时光对话》。
她没有准备花哨的PPT,只在舞台中央摆放了那件“漆光筑影”的壁饰,以及一件沈家祖传的、色泽沉静温润的明代素髹笔舔。
她站在两件作品之间,灯光打在她沉静的脸上。
“感谢林博士带来的精彩分享,她的很多观点都给了我启发。”
沈知微开场先表达了礼貌,随即话锋微转,
“但我更愿意将传统视为一条流动的河,而非一个静止的素材库。河水奔流不息,不断汇集新的支流,冲刷出新的河道,但其本质,依然是水,拥有水的记忆和特性。”
她首先指向那件明代笔舔:“这件器物,跨越数百年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它的美,不在于某个具体的纹样或造型,而在于时间在漆面上留下的、独一无二的温润光泽,在于那种‘人手所不及,唯岁月可成’的沉静气度。这是漆艺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价值之一——与时间的对话感。”
接着,她将手轻轻放在“漆光筑影”壁饰上:“而这件新作,我们探索光影,运用几何,追求视觉的冲击力。看似与古物大相径庭。但请大家细看——”
她调整了壁饰的角度,让灯光以特定角度掠过漆面:“这变幻的光影,其基底依然是我们对漆层厚度、透明度、打磨程度的极致控制,是无数次失败后对漆性的精准把握。这坚硬的几何线条背后,是雕漆时手腕的稳定与心境的平和。我们不是在简单地‘使用’漆这种材料,我们是在‘延续’与漆对话的方式,只是这次,我们谈论的话题,从古代的山水文人,变成了现代的光影与空间。”
沈知微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沉浸于技艺本身的笃定。
“创新,不是无根之木。它源于对传统最深入的理解和尊重。我们不是在颠覆内核,而是在拓展外延。让漆艺不仅能诉说过去的宁静与风雅,也能表达当下的力量与速度,甚至畅想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沉淀’?我们今天的每一次探索,都将成为未来传统的一部分。”
她没有首接反驳林晚,而是构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同样完整且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她强调的不是“拆解”与“重构”,而是“理解”与“生长”,是技艺内核在新时代的自然延展。
台下陷入了沉思。相比于林晚理论化的激昂,沈知微这种基于深厚实践和情感连接的阐述,似乎更能触动一些对传统怀有温情与敬意的人。
演讲结束,掌声同样热烈,而且多了几分沉稳的重量。
论坛后的交流环节,不少人围拢到沈知微身边,与她深入探讨漆艺的细节和创作理念。
其中,就包括一位白发苍苍、气质儒雅的老者。
“沈小姐,你的观点我很认同。”老者微笑着递上名片,上面印着“国立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苏景明”。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确实不能丢失其精神内核和材质美感。你的作品和理念,都很有见地。”
“苏院长,您过奖了。”沈知微恭敬地回应。苏景明是国内设计教育界的泰斗,他的认可分量极重。
“我们学院正在筹备一个‘非遗活化’的重点实验室,希望能找到既有深厚传统功底,又具备现代设计思维的合作者。”苏景明目光中带着欣赏,“不知道‘绛雪斋’有没有兴趣参与进来?我们可以提供学术支持和研发平台。”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机会!与顶尖美院的合作,不仅能提升“绛雪斋”的学术地位,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资源。
沈知微压下心中的激动,谨慎而真诚地回答:“这是‘绛雪斋’的荣幸,我们非常感兴趣。具体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后续详细沟通。”
“好,很好。”苏景明满意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林晚也走了过来。她先与苏景明打了招呼,然后看向沈知微,眼神中的审视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棋逢对手的认真。
“沈小姐,你的演讲很精彩。”林晚的语气比之前缓和了许多,“看来我们对‘传统’和‘创新’的理解,虽然路径不同,但目标或许有共通之处。”
“林博士的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沈知微保持着她不卑不亢的态度。
“或许,我们不一定非要站在对立面。”林晚若有所思,“‘溯光’有一些国际资源和商业化运营的经验,而‘绛雪斋’有顶尖的工艺底蕴。有时候,极致的传统与极致的前卫碰撞,反而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
沈知微心中微动。林晚这是在释放合作信号?虽然方式依旧带着她特有的强势和计算,但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提议。”沈知微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我们可以找时间深入聊聊。”
展会第一天,在理念的交锋与潜在的合作机遇中落下帷幕。沈知微回到下榻的酒店,心情并不轻松。
林晚和苏院长代表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都可能对“绛雪斋”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她必须慎重权衡。
夜晚,她站在酒店房间的窗边,望着城市的璀璨灯火。手机响起,是陆时砚。
“今天的论坛很精彩。”他的声音传来,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苏景明院长是业界公认的严谨学者,他能认可你,很难得。”
“你的消息总是这么灵通。”沈知微无奈地笑了笑。
“林晚那边,你怎么想?”陆时砚问道。
“很复杂。”沈知微如实说道,“她的理念有些地方很激进,但不可否认,她拥有的资源和视野,是‘绛雪斋’需要的。合作,或许有机会打开新局面;但也可能被她的节奏带偏,迷失我们自己。”
“相信你的判断。”陆时砚的声音沉稳有力,“‘绛雪斋’的根在于技艺,这是谁都拿不走的底气。无论选择哪条路,或者走出第三条路,只要守住这个根本,就不会错。”
他的话像定心丸,让沈知微纷乱的思绪清晰了不少。
“谢谢。”她轻声道。
“另外,”陆时砚顿了顿,语气稍沉,“你父亲笔记里提到的‘X.C.’,我这边有了一点模糊的线索,可能和一个早己注销的海外研究所有关。等展会结束,我们见面详谈。”
父亲的事有了进展!沈知微精神一振:“好!”
挂断电话,沈知微的目光更加坚定。前方既有学术界的橄榄枝,也有设计新锐抛来的合作可能,暗处还有关于父亲过往的谜团待解。
“绛雪斋”的征途,注定不会孤独,也注定充满挑战。而她,己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后我在非遗圈杀疯了(http://www.220book.com/book/W87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