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争平息,族学革新,大村李氏的凝聚力在李默的引导下日益增强。然而,李默深知,一支真正的队伍,光有精神和初步的技能远远不够,必须有铁的纪律作为保障。护乡队成立己有时日,但正式的规矩尚未确立,全凭他个人的威望和临场指挥,这绝非长久之计。
这日傍晚,护乡队结束了一天的紧张操练,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正准备解散回家。李默却示意大家稍安勿躁,他缓步走到队伍前方,手中拿着一卷新誊写的纸张。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映照着他沉静而坚毅的面容。所有队员都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他手中的纸卷上,隐隐感觉到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弟兄们,”李默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些日子,大家辛苦了。我们一同流汗,一同操练,一同守护家园。护乡队,己是我大村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年轻而黝黑的脸庞,看到他们臂膀上统一的赤巾,心中涌起一丝欣慰。
“但,一支队伍,若无规矩,不成方圆。今日之功,可能明日便因散漫而废;今日之勇,可能他日因私心而毁。”李默的语气渐渐严肃起来,“为使护乡队能长久立足,真正成为保护乡梓的坚盾利刃,我拟定了几条队规,今日与诸位共立!”
他展开纸卷,朗声宣读,声音在寂静的傍晚传得很远:
“护乡队规,第一条:令行禁止!队长号令,即为军令,无论对错,即刻执行,不得有违!有异议,事后可提,临阵违令者,严惩不贷!”
“第二条:爱护乡邻!持械者,当为弱者之盾,不得恃强凌弱,欺压良善,违者逐出队伍,依族规重处!”
“第三条:缴获归公!剿匪所得钱粮财物,除随身兵刃及日常所需,一律登记造册,充作公用,私藏匿者,以盗论处!”
“第西条:勤练不辍!农闲操练,战时御敌,不得无故缺席、懈怠。有功者赏,有过者罚,赏罚分明!”
“第五条:同生共死!队中皆为兄弟,战场之上,须相互照应,不得见危不救,临阵脱逃!违者,共弃之!”
五条队规,条条简洁明了,却字字千钧,涵盖了服从、纪律、公私、勤勉、团结等核心要义。这些都是李默根据现代军队管理思想和明末乡村实际情况反复斟酌而定。
宣读完毕,李默目光如炬,看向众人:“此五条,乃护乡队立足之本!可能做到?”
队员们互相看了看,这规矩听起来简单,但真要完全做到,却并非易事。尤其是“令行禁止”和“缴获归公”,对习惯了散漫的农夫来说,是极大的约束。
赵铁柱第一个站出来,挺起胸膛,声音洪亮:“默哥儿!俺赵铁柱第一个立誓,谨遵队规!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俺也遵令!”李狗儿紧跟着喊道。
“遵令!”
“我们都听默哥儿的!”
有了带头的,其他队员也纷纷响应。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每条规矩背后的深意,但他们信任李默,相信他定下的规矩是为了大家好,为了整个村子的安全。
“好!”李默重重点头,“既然大家无异议,从今日起,此五条队规,便是我们护乡队的铁律!我会将规章张贴于祠堂外墙,人人可见,人人监督!”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森然:“立规易,守规难。日后若有触犯,无论亲疏,无论功过,一律按规处置,绝无姑息!望诸位谨记,勿谓言之不预!”
森严的语气让队员们心中一凛,原本还有些松散的心思立刻收拢起来。他们明白,李默是认真的,这支队伍,从此将走上更加正规、也更加严格的道路。
李默将抄录好的队规郑重地交给赵铁柱,命他带人张贴。看着队员们肃穆的神情和臂上飘扬的赤巾,他知道,制度的骨架正在搭建。有了明确的规矩,赏罚有度,这支由农夫组成的队伍,才能逐步褪去散漫,淬炼出真正的战斗力。
夜幕降临,祠堂外墙新贴的告示前,围拢了不少村民,识字的低声念着,不识字的认真听着。那五条简单的队规,如同无声的宣言,向全族宣告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武装力量,正在大村悄然成型。潜龙之治,己初具章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