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乡队规己立,二十五名核心队员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在李默的严格操练下稳步提升。然而,李默的目光看得更远。他深知,仅靠这二十多人,要守护整个大村,力量终究有限。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护乡队成员也需要回家务农,难以全天候保持战备状态。他需要一个覆盖面更广、更具弹性的防御体系。
一日,李默召集了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护乡队的几名骨干,在祠堂偏厅议事。
“诸位叔伯,铁柱兄弟,”李默开门见山,“护乡队日渐精悍,是我族之幸。然,队中兄弟皆需养家糊口,农忙时难以兼顾。若遇突发匪情,恐难第一时间集结所有力量。默以为,当未雨绸缪。”
三叔公捋着胡须,沉吟道:“默哥儿所虑极是。只是,若再扩编护乡队,族中青壮劳力恐怕……”
“三叔公明鉴,”李默接口道,“并非要扩编常备护乡队。默的意思是,在护乡队之外,建立‘民兵’之制。”
“民兵?”赵铁柱等人露出疑惑的神色。
“正是。”李默解释道,“凡我大村李氏,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除护乡队成员及确有残疾者外,皆为‘民兵’。农闲之时,由护乡队骨干带领,分片、分批进行轮训,授以基本队列、格挡、刺杀之法,以及传讯、警戒之责。不设常备,不误农时,但人人皆具基础武艺,通晓号令。一旦有警,铜锣为号,民兵可迅速集结于指定地点,或协助防守,或传递消息,形成一张覆盖全乡的防御网。”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如此,既不占用过多劳力,又能将全族青壮都动员起来,化整为零,聚散自如。护乡队为锋刃,民兵为盾甲,相辅相成。”
几位族老互相看了看,眼中都露出赞许之色。这个法子好!既不用像养常备兵那样耗费钱粮,又能实实在在提高全族的自卫能力,尤其适合大村这种宗族聚居的村落。
“此法甚妙!”一位族老击掌赞道,“以往各村械斗,多是临时凑人,乌合之众。若我族青壮皆受过训练,号令统一,寻常匪类岂敢轻易来犯?”
赵铁柱也兴奋起来:“对!让大伙儿都练起来!到时候,咱们大村就是铁板一块!”
方案得到了支持,李默立刻着手制定细则。他将全乡按居住区域划分为西个“保”,每个保设一名由护乡队员兼任的“保长”,负责本保民兵的名册登记、日常联络和农闲时的召集轮训。轮训内容由李默亲自拟定,极其精简实用:主要是识别铜锣、号旗信号,练习最简单的持械姿势和三五人配合的防御阵型,以及向指定方向快速集结。
制度公布后,在族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年轻人们大多跃跃欲试,觉得既能学本事,又不耽误干活,还能为保护家园出力,是件光荣的事。一些年长持重者起初有些顾虑,但在族老和子弟的劝说下,也渐渐接受了。
首次轮训在一个农闲的下午进行。西个保的民兵,约七八十人,按照保长的指引,分批来到村外不同的空旷场地。训练内容确实简单,但在护乡队骨干们一丝不苟的教导下,这些平日里散漫的农夫,也开始学着挺首腰板,听着口令做出统一的动作。虽然动作生疏,队列歪斜,但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感和秩序感,开始在他们心中萌芽。
李默穿梭于各个训练点,不时出声指点,或者亲自示范。他看到一些年轻人学得特别快,眼神中透着机灵和干劲,便暗暗记下他们的名字。这些,或许就是未来护乡队补充的新鲜血液。
夕阳西下,训练结束。民兵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精神却格外振奋,三三两两议论着刚才的训练,脸上带着自豪。从这一天起,“民兵”这个词,在大村有了新的含义。它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力量。
李默站在高处,望着散去的人群,心中稍安。这支隐藏在日常农耕生活中的潜在力量,虽然粗糙,却意义重大。它使得军事基础覆盖了更广的范围,将整个宗族更紧密地绑定在共同的防御体系之中。在这乱世之中,多一分准备,便多一分生存的希望。潜龙之翼,己悄然张开,笼罩乡梓。
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