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基地的清晨,带着湿气的风裹着泥土气息钻进装备库 —— 生态车正进行南部丘陵特化改造,车身加装了 “坡地防滑履带”,履带表面的菱形纹路深达 3 厘米,能牢牢咬住陡峭的坡地;车头加装 “泥水过滤式进气口”,避免行驶时吸入泥水导致发动机故障;车尾的储物舱里,老郑塞满了 “土壤固持剂”(顾清用秸秆纤维与生物胶混合制成)和 “苜蓿深根营养液”,前者能增强土壤粘性,后者可促进紫花苜蓿根系向下生长,强化固土效果。
“都检查仔细了!丘陵坡陡路滑,防滑链和排水铲可别忘带!” 林砚蹲在生态车旁,用手掰动防滑履带的活动关节,确认灵活性。车旁,小宇正帮五个孩子调整 “丘陵型精神力手环”,手环内置了 “坡度感应芯片”,当坡度超过 30° 时会自动提醒重心平衡,屏幕贴了防泥膜,避免被泥水弄脏影响操作。
“放心吧林哥!我给底盘装了‘防刮护板’,就算蹭到岩石也不怕!” 老郑从工具箱里掏出一把 “折叠式排水铲”,铲头可拆分成窄铲和宽铲,分别适合挖排水沟和清理淤泥,“苏晴姐还装了二十袋‘红薯干压缩饼’,用丘陵产的红薯做的,甜糯还抗饿,比小麦粉饼多份嚼劲!”
李雪背着新的工具包,里面装着 “坡度仪”“水土流失检测仪” 和顾清特制的 “紫花苜蓿根系活性仪”—— 仪器能实时显示幼苗根系的扎土深度,低于 20 厘米就需要补充深根营养液。“我查了南部丘陵的资料,生态站在‘老果林旧址’,那里曾是顾明爷爷培育改良紫花苜蓿的实验基地,但最近的持续降雨冲垮了坡地的排水渠,储存舱可能被滑坡的泥水埋了,得提前规划绕坡路线!”
顾清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背景里能听到水流声(基地己在丘陵边缘搭建临时信号站):“改良紫花苜蓿是顾明爷爷专为丘陵设计的‘深根固土植物’,主根能深入地下 1.5 米,侧根横向蔓延 2 米,还能与‘固氮根瘤菌’‘抗流失菌’形成三方共生 —— 但它怕积水,必须先疏通排水,再让根系接触共生菌,否则会烂根枯萎!”
上午七点,生态车驶离基地,朝着南部丘陵方向前进。车窗外的景色从平原逐渐变为起伏的丘陵,曾经种满果树的坡地如今布满冲沟,黄褐色的泥水顺着冲沟往下流,在山脚汇成浑浊的溪流,部分坡地己出现小型滑坡,的土壤在雨中泛着湿滑的光泽。小宇盯着水土流失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值持续走高:【当前区域:南部丘陵边缘,水土流失速率:80t/(km2?d)(重度流失),土壤湿度:75%(过湿),紫花苜蓿活性预警:微弱信号】。
“前面有滑坡挡住路了!” 李雪突然指着前方,一处约 50 米宽的滑坡体横在坡路中间,松散的泥土夹杂着碎石,还在不断向下滑落,泥水顺着滑坡体流淌,将下方的道路淹没。林砚立刻停车,启动车载 “滑坡预警仪”—— 仪器显示滑坡体暂时稳定,但持续降雨可能引发二次滑坡。
“分两组行动!我和老郑用‘碎石固坡网’固定滑坡体;李雪带小宇、孩子们用精神力探测滑坡下的排水渠,找到堵塞点!” 林砚掏出一卷 “碎石固坡网”,这是用高强度尼龙绳编织的网状结构,能将松散的碎石和泥土固定住。老郑则启动车载 “液压推土铲”,将滑坡体边缘的碎石推向两侧,腾出作业空间。
李雪带着小宇和孩子们下车,小远的精神力手环泛着淡白光芒,与小宇的钥匙淡紫能量交织,形成一道 “穿透式探测波”—— 精神力穿过滑坡体,清晰 “看到” 下方被树枝和淤泥堵塞的排水渠。“堵塞点在滑坡体中间!有好几根断树干堵住了渠口,泥水排不出去才导致滑坡!”
林砚立刻调整方案,让老郑用液压推土铲在滑坡体上挖出一条临时导流沟,先将泥水引向山脚;自己则带着李雪,用 “链锯” 切割堵塞渠口的断树干。小宇和孩子们则用精神力辅助 —— 淡紫与淡白能量轻轻托起切割后的树干,避免树干再次堵塞导流沟。半小时后,排水渠终于疏通,滑坡体的泥水顺着渠口快速排走,二次滑坡的风险彻底解除。
“快上车!老果林就在前面的山腰上!” 小远兴奋地喊道,雷达屏幕上,一道微弱的绿色信号点正闪烁在山腰处,是生态站的位置。生态车沿着防滑坡路缓慢向上行驶,防滑履带在坡地上留下清晰的痕迹,泥水过滤进气口不断排出过滤后的清水,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上午十点,生态车终于抵达老果林旧址。曾经的果树林只剩光秃秃的树干,大部分果树己被泥水冲倒,坡地上的冲沟纵横交错,生态站的石砌建筑一半被泥水掩埋,储存舱的金属门被淤泥覆盖,隐约能看到门上的 “顾明丘陵生态实验室” 字样。
“快清理储存舱门口的淤泥!” 林砚和老郑一起,用排水铲挖开储存舱门前的淤泥,李雪则用 “高压水枪” 冲洗舱门的锁孔。几分钟后,储存舱门终于打开 —— 舱内的景象让众人揪心:改良紫花苜蓿幼苗约 15 厘米高,叶片发黄,部分根系己出现腐烂迹象,泥水淹没了舱内 10 厘米深,检测仪显示【幼苗活性:35%,根系扎土深度:5 厘米,需 1 小时内排出积水并补充抗烂根营养液,否则彻底枯萎】。
“先排水!量子青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用‘便携抽水泵’把舱内泥水抽出去!” 顾清的声音带着急切。老郑立刻启动抽水泵,将舱内的泥水抽到外面的导流沟里;李雪用 “吸水棉” 吸干幼苗根部的多余水分;小宇则用淡紫能量轻轻包裹幼苗,引导水分从根系渗出,避免烂根加剧。
“孩子们,用精神力帮幼苗恢复活性!注意别用太强的能量,避免刺激根系!” 小远喊道。五个孩子围在储存舱旁,精神力如同轻柔的气流,缓缓拂过幼苗的叶片和根系 —— 发黄的叶片逐渐恢复淡绿,检测仪显示活性缓慢提升至 50%。
林砚掏出顾明遗留的 “三方共生菌剂”:淡褐色的 “固氮根瘤菌”(提升土壤肥力)、灰白色的 “抗流失菌”(分泌胶质增强土壤粘性),还有一小瓶 “抗烂根营养液”。按照顾明笔记里的 “深根激活法”,他先将营养液稀释后,均匀喷洒在幼苗根部;再将两种菌剂混合,与 “土壤固持剂” 调成糊状,涂抹在根系周围 —— 这样既能促进根系生长,又能让共生菌快速附着。
“该把幼苗种到坡地的‘鱼鳞坑’里了!” 李雪指着生态站旁的坡地,她和孩子们己按照顾明笔记里的方法,挖出一个个半圆形的 “鱼鳞坑”—— 这种坑能截留雨水,减少冲刷,还能让幼苗根系顺着坑壁向下生长。老郑则在每个鱼鳞坑底部铺了一层 “秸秆垫”,既能保水,又能防止根系首接接触湿泥导致烂根。
小宇抱着幼苗,将每株幼苗种在鱼鳞坑中央,间距保持在 30 厘米;林砚掏出笔记本里的冰核,淡金能量对着幼苗射去 —— 冰核的能量能激活共生菌的活性,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孩子们的精神力则顺着根系渗入土壤,引导主根向地下延伸,侧根向坑壁蔓延。
就在这时,水土流失检测仪突然发出警报 —— 远处的陡坡出现小型泥水径流,正朝着鱼鳞坑方向流来!“不好!径流会冲垮鱼鳞坑!” 老郑立刻掏出 “竹编排水槽”(基地提前准备的丘陵专用工具),与李雪一起,在陡坡下方搭建起一道排水网,将泥水引入导流沟;小远则带着两个孩子,用精神力在鱼鳞坑周围形成一道 “防冲屏障”,减缓泥水冲击。
林砚的冰核能量突然增强,淡金能量顺着幼苗根系渗入土壤,与共生菌产生共鸣 —— 紫花苜蓿的主根瞬间加速生长,深入地下 1.2 米,牢牢抓住深层土壤;侧根横向蔓延 1.5 米,缠绕住坑壁的土壤,还分泌出淡淡的胶质,将周围的泥土粘合成团。检测仪显示【改良紫花苜蓿激活成功!三方共生形成,水土流失速率降至 15t/(km2?d),土壤固持率提升 85%,生命能量浓度提升至 0.16%!】
“有人来了!” 小远突然指向山脚,一群穿着灰色布衣的人正扛着竹筐赶来,为首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 “竹编排水勺”—— 是南部丘陵的果农,他们躲在山顶的老屋里,看到生态小队在修复坡地,特意带着自家编织的排水工具和果苗赶来帮忙。
“我们种了一辈子果树,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水土流失,还好有你们来救这片坡地!” 老人握着林砚的手,手掌满是竹篾留下的老茧,却格外温暖。他身后的果农们纷纷卸下背上的竹筐,里面装着刚编织好的排水槽和培育好的果苗;几个年轻果农还带来了自家酿的米酒,帮着给生态车补充清水,清理车身的淤泥。
小宇笑着接过一碗米酒,将一株紫花苜蓿幼苗递给老人的孙女:“这个送给你,种在你家果树旁,它能帮果树保住土壤,还能当饲料喂家里的鸡哦!” 孩子接过幼苗,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布衣的衣角沾了些泥土,却掩不住眼里的欢喜。
当天傍晚,丘陵的临时水土防护系统己搭建完成 —— 老郑用竹编排水槽和固坡网,在坡地边缘搭建起一道 “立体防护网”;李雪和果农们一起,在鱼鳞坑之间种上了耐湿的 “护埂草”,进一步减少冲刷;小宇和孩子们则教果农的孩子用精神力帮助紫花苜蓿生长,淡紫与淡白的能量在夕阳下的坡地上交织,微风拂过,苜蓿的叶片轻轻摆动,像是在守护脚下的泥土。
林砚站在坡地顶端,看着改良紫花苜蓿的根系己牢牢锁住土壤,冲沟里的泥水逐渐变清,果农们正忙着在防护网旁补种果树苗,脸上满是希望。他掏出陈默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南部丘陵生态站任务完成,改良紫花苜蓿成功激活,水土流失治理见效,果农加入生态建设,下一步目标:北部湿地生态站(净水植物:改良芦苇)”。
笔记本合上时,冰核与钥匙同时泛着淡绿光芒,通讯器里突然传来顾清的声音:“北部湿地的幸存者发来预警!最近的工业废水泄漏导致湿地水质恶化,改良芦苇的储存舱可能被污染水浸泡,需要尽快赶去抢救!”
林砚看向众人,夕阳为丘陵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老郑正在帮果农修理竹编排水槽,李雪教孩子们辨认丘陵上的固土植物,小宇和果农的孩子一起,用精神力让紫花苜蓿的根系长得更深。“准备出发!去北部湿地!” 林砚的声音带着新的坚定,“让改良芦苇在湿地扎根,守护我们的净水家园!”
生态车驶离老果林时,果农们站在坡地边缘挥手送别,手里的竹编排水槽在夕阳中格外醒目。改良紫花苜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 南部丘陵第一次重现的固土绿意,虽微弱却坚定,是战后世界水土保持的重要里程碑。
北部湿地的污水在远方等待,那里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生机。生态复苏的旅程,还在继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WAM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