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基地的清晨,裹挟着热浪的风掠过 “热带草原生态车” 的车顶 —— 这是专为高温干旱环境改造的新装备,车身覆盖着顾清研发的 “陶瓷基高温散热涂层”,银灰色涂层能反射 70% 的太阳辐射,车体表面温度比环境低 12℃;底盘加装 “宽幅防流沙履带”,履带接触面积达 1.2㎡,可有效分散重量,避免陷入松散流沙;车顶固定着 “双级太阳能集水 - 抽水系统”(上层 8 块冷凝集水板日均集水 5L,下层深层抽水管可深入地下 8 米抽取地下水),车尾的储物舱里,老郑正整理 “象草耐旱套装”,里面有 “高渗保水营养液”(含黄原胶与海藻糖,能在象草根系形成保水膜)、“便携流沙 excavator”(可挖开 1.5 米深的流沙层)和 “共生菌剂箱”,还有一卷 “生物保水膜”(铺设后可减少土壤蒸发量 60%,降解后成为象草养分)。
“都检查仔细了!草原白天超 45℃,防暑降温贴和便携风扇可别忘带!” 林砚蹲在生态车旁,测试深层抽水管的抽水效率 —— 启动后 3 分钟,清澈的地下水便顺着管道流出,流量达 1.2L/min。车旁,小宇正帮五个孩子调整 “热带草原型精神力手环”,手环内置 “高温 - 含水率双预警芯片”,环境温度超 42℃或象草叶片含水率<35% 时自动报警,屏幕贴了防汗防眩光膜,适应草原湿热与强光环境。
“放心吧林哥!我给生态车装了‘三舱储水系统’—— 集水罐 + 地下水储罐 + 180L 应急水箱,就算连续 5 天无集水也够幼苗灌溉!” 老郑从工具箱里掏出一把 “伸缩式根须修复铲”(铲头带软毛刷,可清理象草根系的流沙)和 “高温营养液注射枪”(带散热套,避免营养液因高温变质),“苏晴姐还装了二十袋‘木薯压缩饼’,用热带草原产的木薯磨粉做的,高淀粉抗饿,比酥油茶饼更适合高温环境下的能量补充!”
李雪背着新的 “热带草原装备包”,里面装着 “土壤含水率仪”“流沙移动测速仪” 和顾清特制的 “象草耐旱活性仪”—— 仪器能实时显示象草根系的保水能力,低于 25% 就需要补充营养液,否则会因脱水枯萎。“我查了南部草原的资料,生态站在‘老象草牧场旧址’,那里曾是顾明爷爷培育改良象草的实验基地,但持续干旱让牧场 90% 的象草枯萎,储存舱可能被流沙埋在牧场中央的‘枯象草堆’下,得靠当地牧民阿莫指引路线!”
顾清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背景里能听到非洲鸵鸟的啼叫(基地己在草原边缘搭建临时信号站):“改良象草是顾明爷爷专为热带草原设计的‘耐旱高产牧草’—— 根系能深入地下 6 米找水,茎秆可储存 30% 的水分,叶片覆有‘蜡质保水层’减少蒸发,还能与‘耐旱固氮菌’(干旱时为象草供氮)、‘根际保水菌’(在根系周围形成保水胶层)形成三方共生 —— 但它幼苗期根系浅,必须先找到地下水、固定流沙,再接种共生菌,否则会被流沙掩埋或脱水死亡!”
上午六点,热带草原生态车驶离临时营地,朝着老象草牧场方向前进。车窗外的景色从高寒草甸逐渐变为热带草原,枯黄的象草秆像稀疏的长矛插在沙地上,远处的流沙丘缓慢移动,偶尔能看到几头长颈鹿在啃食高处的树枝,地面上的龟裂纹路宽达 2 厘米,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尘土味。小宇盯着土壤含水率仪,屏幕上的数值触目惊心:【当前区域:草原边缘,土壤含水率:1.5%(极度干旱),流沙移动速度:1.1m / 天,改良象草活性预警:微弱信号】。
“前面就是枯象草堆!储存舱应该在下面!” 李雪突然指着前方,一片约 80 米宽的枯象草堆矗立在草原中央,枯秆下的流沙泛着金黄,牧民阿莫骑着摩托车赶来,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牧场地图。
“储存舱在草堆西北侧!去年流沙没淹那么深,今年风大,草堆被流沙埋了半截,我上周看到过金属反光!” 阿莫停下车,黝黑的脸上满是焦急,“再不下雨,连枯象草都要被流沙吞了!”
“小宇、小远,用双生精神力穿透流沙,定位储存舱!别让流沙再埋深了!” 林砚让生态车停在安全区,小宇和小远的精神力手环泛着淡紫与淡白的微光,能量交织成一道 “穿透式探测波”—— 穿过松散的流沙和枯象草秆,在下方 1.3 米处捕捉到金属信号。“找到了!储存舱没歪!但舱体被枯象草的根缠住,流沙从缝隙渗进去了,里面的象草幼苗快干成卷了!” 小远的声音带着急切,通讯器里能听到他急促的喘息 —— 高温让呼吸都变得灼热。
“启动流沙 excavator!阿莫,麻烦你用枯象草搭建临时挡风墙,减缓流沙移动!” 老郑扛起 excavator,钻头插入流沙层,金黄的流沙被快速挖走,形成一道环形作业区;阿莫则带着两个牧民,将枯象草秆捆成捆,在作业区外侧搭建挡风墙,流沙移动速度瞬间降至 0.3m / 天;李雪则启动深层抽水管,将地下水引入储水罐,准备后续灌溉。
一个小时后,储存舱终于显露出来,舱体表面沾着厚厚的流沙,一侧的舱门被枯根卡住,勉强能打开。林砚用根须修复铲清理舱门的枯根,小宇小心翼翼地撬开门 —— 一股干燥的热气扑面而来,舱内的改良象草幼苗约 25 厘米高,叶片卷曲成筒状,呈淡黄绿色,根系发脆,检测仪显示【幼苗活性:10%,叶片含水率:22%,根系保水能力:18%,需 40 分钟内补水并接种共生菌,否则彻底枯萎】。
“快用保水营养液!先喷叶片保湿,再灌根系!” 顾清的声音带着紧张。小宇用微型喷雾器将淡绿色的营养液均匀喷洒在卷曲的叶片上,营养液中的黄原胶快速形成一层透明保水膜;老郑则将营养液与地下水按 1:5 稀释,用高温注射枪注入幼苗根系,检测仪显示【叶片含水率升至 30%,根系保水能力提升至 28%,幼苗活性提升至 35%】;李雪用软毛刷清理根系上的流沙,避免划伤根须。
“孩子们,用精神力帮象草合成保水胶!促进蜡质层生长!” 小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高温让他的 T 恤都湿透了 —— 五个孩子的精神力如同薄雾般包裹住幼苗,能量顺着叶片脉络流动,蜡质保水层逐渐增厚,检测仪显示【叶片含水率稳定在 35%,幼苗活性提升至 55%】。
林砚掏出顾明遗留的 “三方共生菌剂”:褐色的 “耐旱固氮菌”、透明的 “根际保水菌”、淡黄色的 “促根菌”,按照顾明笔记里的 “热带草原激活法”,他先将三种菌剂与稀释后的营养液混合,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象草的根系和茎基部;再将冰核贴近储存舱,淡金能量顺着沙层渗入 —— 象草的根系突然加快生长,像银线般朝着地下深处延伸,根际保水菌在根系周围形成保水胶层,检测仪显示【幼苗活性提升至 70%,根系保水能力达 40%】。
“快把象草种到抽水管旁!这里能就近灌溉,还能固定流沙!” 阿莫指着作业区东侧的抽水管位置,那里的土壤因持续渗水,含水率己升至 3%。小宇将象草幼苗按 1 米间距种入沙中,每株幼苗旁铺设一块生物保水膜;老郑则在种植区周围撒上 “固沙草种”(当地耐旱的狗尾草种),与象草形成 “双层固沙带”;李雪用土壤含水率仪实时监测,确保每株幼苗的根系都能接触到土壤。
就在这时,流沙移动测速仪突然发出警报 —— 远处的流沙丘因突发热风加速移动,速度达 1.8m / 天,朝着种植区冲来!“快用生态车的挡风板!阿莫,带牧民们加固挡风墙!” 林砚启动生态车的侧置挡风板,与临时挡风墙形成 “双重屏障”;小宇和孩子们的精神力同时爆发,淡紫与淡白能量在屏障内侧形成一道 “防沙气流”,减缓流沙冲击;老郑则加大抽水量,让种植区周围的土壤度提升至 4%,流沙一接触土壤便停止移动。
当热风平息时,种植区的象草己扎根稳固,叶片舒展成宽幅,蜡质层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检测仪显示【改良象草激活成功!三方共生形成,叶片含水率稳定在 38%,根系扎深 5.8 米,流沙固定率提升 80%,草原牧草覆盖率开始回升】。
夕阳为草原镀上一层橙红,热带草原的临时保水系统己搭建完成 —— 老郑用生物保水膜和固沙草种形成 “双重防护”;李雪和牧民们一起,在种植区下游挖了几道浅沟,收集雨水备用;小宇和孩子们则教牧民的孩子用精神力感知象草的保水状态,淡紫与淡白的能量在草原夕阳中交织,阿莫的孩子们在象草旁放牧着小羊,鸵鸟在远处悠闲踱步,草原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这改良象草和当年顾明先生种的一样,又耐旱又能喂牛羊!” 阿莫握着林砚的手,将一把磨得发亮的 “象草收割刀” 递给小宇,“这是我父亲的刀,当年顾明先生帮我们种象草时用过,现在送给你们,以后牧场就靠你们了!” 小宇接过收割刀,将一株刚抽新叶的象草幼苗递给阿莫的儿子:“这个送给你,种在你家牧场旁,它能帮你挡住流沙,以后牛羊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林砚掏出陈默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南部热带草原生态站任务完成,改良象草成功激活,干旱与流沙治理见效,牧民加入生态建设,下一步目标:东部热带雨林生态站(抗病植物:改良橡胶榕)”。
笔记本合上时,冰核与钥匙同时泛着淡绿光芒,通讯器里突然传来顾清的声音:“东部热带雨林的护林员发来预警!最近的炭疽病导致橡胶榕大面积枯死,改良橡胶榕的储存舱可能被病叶覆盖,需要尽快赶去抢救!”
林砚看向众人,夕阳下的象草叶片泛着翠绿的光,牧民们正忙着给象草浇水,孩子们在草原上追逐着蝴蝶,远处的长颈鹿剪影在夕阳中格外清晰。“准备出发!去东部热带雨林!” 林砚的声音带着新的坚定,“让改良橡胶榕在雨林扎根,守护我们的热带森林家园!”
热带草原生态车驶离老象草牧场时,牧民们站在象草旁挥手送别,手中的象草收割刀在夕阳中格外醒目。改良象草的叶片在热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 南部热带草原第一次重现的耐旱绿意,虽微弱却坚定,是战后世界热带干旱区生态修复的重要里程碑。
东部热带雨林的炭疽病在远方等待,那里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生机。生态复苏的旅程,还在继续。
量子青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AM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