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沿岸的古老村庄,阳光炽烈,空气里弥漫着薰衣草和百里香的干燥香气。时间在这里仿佛放缓了脚步,但陈远和林晚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租住的石头小屋简单却安全,视野开阔,便于观察任何接近的人或车辆。
汇合后,他们首先确认了彼此的安全,并简要交换了途中情况。林晚的佯动成功误导了伊芙琳·肖,但他们都清楚,这种优势是暂时的。星轨基金会的网络遍布全球,南法也并非绝对的安全港。
“我们需要更多的眼睛和耳朵,也许还需要专业的知识来破解这些图案。”林晚在简陋的木桌上摊开地图,手指点在普罗旺斯地区几个分散的点上,“亨利笔记本里提到过,南法隐居着几位‘守夜人’,他们因各种原因选择远离漩涡中心,但并非完全切断联系。其中一位,或许能帮到我们。”
她指的是皮埃尔·杜兰德,一位退休的符号学家和艺术史学家,据说他曾是星轨基金会(或其前身)的早期顾问,但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隐居在吕贝隆山区的一个小村里,潜心研究古代象征体系。
“曾经是基金会的人?”陈远有些警惕。
“正是因为他曾身处其中,才可能了解基金会的思维模式和某些核心符号的潜在含义。”林晚分析道,“而且,他是因理念不合离开的,这说明他可能对基金会的现行方向持批判态度。风险在于,我们无法百分百确定他现在的立场,以及基金会是否仍在监视他。”
权衡之后,他们决定冒险接触。这次,由林晚独自前往,陈远留在村庄作为策应和守护真正的“遗产”。
林晚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往杜兰德居住的村庄。村庄静谧如画,杜兰德的家是一栋被玫瑰丛和橄榄树环绕的老石头房子。敲响门铃后,一位精神矍铄、穿着沾满颜料围裙的老人打开了门,他头发花白,眼神却清澈而敏锐。
“杜兰德先生?”林晚用法语问候,并说出了预先约定的、表示来自“守夜人”网络的暗语。
皮埃尔·杜兰德微微一愣,仔细打量了林晚一番,然后侧身让她进屋。“很多年没有听到这个称呼了,”他淡淡地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和警惕,“进来吧,希望你不是带来麻烦的人。”
屋内堆满了书籍、画作和各种古怪的收藏品,最爱是饺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从史前岩画拓片到中世纪炼金术手稿的复制品,应有尽有。林晚没有拐弯抹角,首接说明了来意,提到了星轨基金会、彼得罗夫的遗产,以及他们正在寻找应对“认知塌陷”的方法。但她没有透露陈远的存在和具体藏身地点,也没有展示原物,只是描述了底片图案的一些总体特征。
杜兰德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当听到“彼得罗夫”和“认知塌陷”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阿纳托尔……他还是留下了警告。”杜兰德叹了口气,“我离开那个圈子,就是因为他们越来越偏离了初衷。从‘探寻’变成了‘掠夺’,从‘理解’变成了‘控制’。”他站起身,从书架顶层取下一本厚厚的笔记,“我也曾试图构建一种能够解释‘源域’交互现象的符号系统。彼得罗夫的几何图案……如果我猜得没错,它们描述的是一种‘现实反馈环路’。”
他翻开笔记,里面是他手绘的无数复杂图案,有些竟然与林晚描述的彼得罗夫底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基金会的那帮人,他们的模型是线性的、掠夺性的。他们想把‘源域’当成电池和图书馆。但彼得罗夫和我认为,‘源域’更像一面镜子,或者一个回音壁。你用什么方式去接触它,它就会以何种方式‘回应’你。强行撬开,得到的只会是扭曲的、甚至毁灭性的反馈——这就是‘认知塌陷’的本质。”
杜兰德的观点,为彼得罗夫的“认知密钥”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深化。他同意在有限程度上提供帮助,主要是基于林晚提供的图案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符号解读,尝试推演其可能引发的“反馈”模式。但他明确表示,不会首接卷入与基金会的正面冲突,他的隐居生活是他最后的堡垒。
带着杜兰德的理论支持和一些关键的符号解读建议,林晚返回了藏身的村庄。这次接触虽然没有找到首接并肩作战的盟友,但获得了一位重要导师的理论指导,让他们对“认知密钥”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然而,就在林晚回到石头小屋后不久,陈远在傍晚外出采购食物时,注意到村庄广场上停着一辆陌生的、挂着外地牌照的黑色轿车。车里的人没有下车,但陈远敏锐地感觉到,一道审视的目光透过深色车窗,落在了自己身上。
一种熟悉的、被监视的感觉再次袭来。星轨基金会的网,似乎比他们想象中撒得更广、收得更快。
宁静的普罗旺斯,瞬间再度充满了紧张的气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WDE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