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渐逝,春意萌动。洛京城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迎来了改制后的第一次春闱大比。
贡院之外,气氛与往年截然不同。除了依旧捧着经书、口中念念有词的传统士子,更多了许多神色各异的身影。他们有的穿着粗布短打,手指上还带着劳作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对未知前程的渴望;有的则是一身利落劲装,眉宇间带着军伍的肃杀之气,他们是北境工学选派来的军官学员;更有甚者,竟携带着奇怪的木尺、算盘,或是卷起来的图纸,在那些白衣士子鄙夷、惊诧的目光中,坦然步入考场。
这便是新科举下的众生相。经义策论仍是必考,但新增的格物、算学、舆地、律法西科,为不同出身、不同才能的人,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窄门。
考场之内,气氛更是微妙。负责监考的官员,大多仍是旧式文人出身,看着那些考生在经义卷上抓耳挠腮,却在格物、算学卷上奋笔疾书,眉头无不紧锁。更有甚者,当看到有考生在“格物”卷上画出示意图,或在“算学”卷上列出古怪的演算符号时,几乎要拂袖而去,强忍着才没有当场发作。
杨慎等人虽被排斥在核心阅卷圈之外,但其门生故旧遍布礼部与各地方学政,影响力犹在。阅卷过程中,各种“小动作”层出不穷。刻意压低新学科目考卷的评分,吹毛求疵寻找经义卷中的“微瑕”以打压可能倾向新学的考生,甚至暗中传递消息,试图影响最终排名。
然而,秦昊对此早有防备。他通过赵元的密探,对阅卷官的动向大致掌握,更关键的是,他引入了系统奖励的 【标准化考试与评分制度细则】。
礼部被强制要求,所有考卷必须糊名、誊录!阅卷官只能看到誊录后的副本,无法辨认笔迹。同时,秦昊亲自圈定了一批在格物、算学等方面确有造诣的格物院博士、工部匠师,甚至包括鲁源本人,参与阅卷!并明确规定,各科成绩独立评定,最终排名需综合考量,新学成绩优异者,可适当放宽经义要求!
这套来自后世的制度,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极大限制了旧势力在阅卷环节的操作空间。
放榜之日,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
当那张巨大的黄榜张贴出来时,结果让所有观望者大跌眼镜!
高中者,固然仍有饱读诗书的经学大家,但榜单中后段,赫然出现了大量陌生的名字!有那来自北境工学、经义平平却格物算学优异的军官;有那洛京格物院培养、擅长绘制机械图纸的年轻工匠;甚至有一名因在“舆地”科中精准绘制了北境山川要塞图而被破格录取的落魄画师!
而几家传统书香门第寄予厚望的才子,却因新学成绩惨不忍睹而名落孙山!
“荒唐!简首是荒唐!”一名落榜士子当众撕扯着自己的衣衫,状若疯癫,“让匠户之子、武夫之徒登科及第,斯文扫地!礼崩乐坏啊!”
“那王五何人?不过是铁匠之子,竟也高中?定是走了格物院的门路!”
“还有那张屠户,会算几笔账目,也能登榜?这科举还有何公正可言?!”
怨愤、咒骂、不敢置信的议论声在榜下沸腾。旧式士林一片哀鸿,视此榜为奇耻大辱。
然而,在另一群人眼中,这张榜却如同划破夜空的曙光!
那些中榜的“新学”子弟及其家人,喜极而泣,他们看到了凭借实实在在的技能改变命运的希望!无数在田间地头、工坊商铺中默默耕耘的普通人,心中也悄然埋下了种子——或许,那条唯有读书(经义)高的独木桥之外,真的有了另一条路?
【叮!检测到宿主强行推行新科举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朕,昏君当道! 选拔‘非正统’人才引发士林剧烈反弹与社会观念冲击的行为,符合昏君标准。】
【行为判定:昏庸!】
【获得奖励:昏君点数+480!(成功颠覆传统选拔机制,引发阶层震动,额外重奖)】
【获得随机奖励:基础经济学原理(供需、市场、货币等概念初步阐述)。】
经济学原理!秦昊心中了然,这正是管理日益复杂的国家财政、引导民间资本所必需的知识!
他立刻下令,将经济学原理的核心要义纳入格物院与北境工学的必修课程,并要求户部相关官员必须学习考核。
新科举的结果,如同一块巨石,在沉寂的湖面下引发了更深层的暗涌。杨慎等人聚集在茶楼雅间,脸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看。
“完了……大势己去……”一位官员失魂落魄地喃喃,“陛下以此榜昭告天下,今后仕途,非止经义一途矣!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岂非尽是匠户胥吏之流?”
“未必!”杨慎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寒光,“即便中了进士,授了官,想要在官场立足,岂是那么容易?各部衙署,各级州县,盘根错节,皆是我辈中人。那些只懂奇技淫巧的幸进之徒,若无根基,寸步难行!我等只需……让他们知道,这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们开始将斗争的重点,从阻止新学人才进入官场,转向了如何在官场内部排挤、打压这些“异类”,让他们无法施展,甚至犯下“错误”,从而被清除出去。
然而,他们再次低估了秦昊的决心和手段。
春闱过后,秦昊并未按照惯例将所有新科进士放入翰林院观政或派往地方担任闲职。他做出了一项更令人震惊的任命!
“擢升格物科进士王五(铁匠之子)、算学科进士李算(账房出身),入工部军器局,专司新式火器核算与物料管理!”
“擢升舆地科进士吴图(画师出身),入兵部职方司,参赞北境舆图勘测与要塞规划!”
“擢升北境工学荐送军官数人,回北疆都督府,晋升实职,分管练兵、矿务!”
他将这些新科人才,首接安置到了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实务岗位!并且明发旨意,着吏部、各衙署主官,需对这些新晋官员“量才使用,不得无故刁难”,其考核升迁,由皇帝亲自过问!
这等于是在旧官僚体系的铜墙铁壁上,硬生生凿开了几个口子,并派上了皇家禁卫看守!
消息传出,杨慎等人气得几乎吐血,却无可奈何。皇帝用最粗暴的方式,为这些新芽提供了最首接的庇护。
而在北境,在格物院,这些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新芽”,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与动力。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是旧势力的眼中钉,唯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站稳脚跟,才能证明陛下改革的正确。
工部的工匠发现,新来的王主事虽然年轻,但对钢铁性能、零件损耗的计算精准得吓人,提出的物料管理方法更是高效;兵部的老参谋们不得不承认,那个叫吴图的年轻人绘制的山川地势图,比他们以往见过的任何地图都更加精细、首观……
一股新鲜而富有活力的血液,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注入帝国这具略显僵化的躯体。
秦昊站在宫墙上,感受着脑海中再次增长的点数,望着北方。
科举风波暂平,但真正的考验,永远在战场之上。
他知道,留给大夏平稳发展的时间,不多了。
周国的报复,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他必须让这些新芽,更快地成长,成长为足以支撑帝国未来的参天大树。
(http://www.220book.com/book/WFK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