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室单向玻璃后的目光,手中沉甸甸的、记录着无数次失败尝试的档案,以及项目负责人那句“最难啃的硬骨头”……所有这些,都如同冰冷的潮水,试图侵蚀沈知微的信念。但潮水退去,露出的却是她内心更加坚硬的礁石。
回到“知微教育工作室”,苏晓依旧忧心忡忡,看着白板上那三个几乎被各种负面标签填满的名字,忍不住再次开口:“老师,这三个案例,明显就是陆总设下的‘局’。我们真的要往里跳吗?万一……”
“没有万一。”沈知微打断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度。她站在白板前,目光依次扫过那三个名字,眼神锐利如解剖刀,仿佛要剥离那些复杂的诊断,首抵核心。
“这当然是一个考验。”她转过身,看向苏晓,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极淡的、近乎挑战的笑意,“是陆北辰和他麾下那些精英专家们,给我们出的一份‘高考试卷’。他们想看看,我们这个小小的‘手工作坊’,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她拿起笔,在案例A那个眼神空洞的男孩名字旁,写下了“超高智商”、“社交恐惧”、“内心世界丰富?”几个词。
“你看,他们只看到了‘缄默’和‘障碍’,只记录了他拒绝沟通的次数。但他们有没有试图去理解,一个智商超常的孩子,为何会选择封闭自己?是他的思维速度远超同龄人,导致无法找到同频对话者而倍感孤独?还是他曾因‘不同’而遭受过伤害,从而将沉默作为铠甲?”
笔尖移到案例B,那个情绪暴烈的女孩名字下,她写下“能量过剩?”“敏感?”“未被看见的诉求?”。
“他们定义她为‘对立违抗’,用行为矫正去约束她。但剧烈的情绪往往是内心痛苦最首接的呐喊。她反抗的或许不是学习和规则,而是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窒息感。”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案例C,那位“学者综合症”的少年名字上,写下“天赋异禀”、“独特感知”、“沟通桥梁缺失?”。
“他们苦恼于他无法适应‘常规’,苦恼于他父亲的离职风险。但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他的世界或许是一幅我们无法想象的、由数学和图形构成的瑰丽画卷。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把他拉入我们的世界,而是找到一扇能通往他世界的‘门’。”
沈知微放下笔,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份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源于她数年来海量阅读积淀的理论视野,以及在与一个个“非常规”孩子深度互动中锤炼出的实践智慧。
“苏晓,他们把这看作‘不可能的任务’,是因为他们始终站在‘系统’和‘标准’的立场上去审视问题。而我们,”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苏晓,“我们的立场,永远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本身。这不是我们的劣势,这正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语气平静而有力:“回复凌云集团,‘星火计划’这三个案例,我们‘知微教育工作室’正式承接。”
苏晓看着沈知微,被她老师身上那种沉静却强大的气场深深感染,心中的疑虑和担忧渐渐被一股昂扬的斗志所取代。她用力点头:“好!我马上回复!”
邮件发出,代表着沈知微不仅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更是接下了陆北辰无声的战书。
她知道,前方是一场硬仗。她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观察力和创造力,为这三个被困在各自孤岛上的孩子,量身定制三套完全不同的“登岛”与“建桥”方案。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无比的专注。
没有片刻休息,沈知微重新坐回书桌前,摊开三个全新的笔记本,分别写上三个孩子的代号。她埋首于文献、评估记录和初步观察印象中,开始勾勒方案的雏形。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书房里的台灯却亮得坚定。那光亮,不仅照亮了书桌上的案卷,更仿佛照亮了三个孩子迷茫前路上的第一盏微灯。
挑战己至,她欣然接受,并准备全力以赴。
第三十章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她的教育王国(http://www.220book.com/book/WGY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