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开馆喧嚣藏暗涌

小说: 无限流里捡老公   作者:冒火的东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无限流里捡老公 http://www.220book.com/book/WJ6K/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冒火的东方”推荐阅读《无限流里捡老公》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传习所,把竹楼的影子拉得老长。

电视台的记者刚结束对李维青的采访,镜头又对准了正在教孩子编竹蝴蝶的唐蜜。小姑娘手里捏着细竹篾,指尖沾了点竹屑,却依旧耐心地帮身边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调整竹篾角度:“你看,这根竹篾要压在下面,像给蝴蝶搭小翅膀,轻轻一弯就有弧度啦。”

记者举着话筒凑过来:“唐蜜老师,听说这些竹篾都是你和张爷爷一起劈的?编一个竹蝴蝶大概要多久呀?”

唐蜜抬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脸颊上还沾着刚才贴窗花时蹭到的红纸末:“快的话半个钟头,慢的话要一个小时呢!这些竹篾是我跟张爷爷在竹林里选的老竹子,劈的时候要顺着竹纹,不然容易断——就像咱们学手艺,得慢慢来,急不得。”她说着,举起自己刚编好的竹蝴蝶,阳光透过竹篾的缝隙,在地上投出细碎的蝶影,“你看,这翅膀上的纹路,是照着老窑址里找到的瓷胚画的蝶纹编的,是外婆传下来的样子。”

记者刚要追问,突然听见展示区传来一阵骚动。李维青正拿着外婆的瓷艺手记给游客讲解,身后却突然传来一声脆响——有人碰倒了展示台旁的竹篮,里面装着的几个竹编小摆件滚落在地,其中一个还砸到了装老瓷胚的玻璃展柜上,虽然没碎,却让围在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中年男人赶紧弯腰去捡,他头发有些凌乱,手里攥着个旧笔记本,看起来有些慌张,“我刚才想看得仔细点,没注意脚下……”

李维青赶紧扶住展柜,确认瓷胚没事后才松了口气:“没事没事,您小心点就好。”她瞥见男人手里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蝶谷窑考古记录”的字样,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您是研究蝶谷窑的吗?”

男人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把笔记本往身后藏了藏:“啊……算是吧,就是随便看看,对老窑址有点兴趣。”说完,他匆匆捡起地上的竹摆件,塞进包里,跟李维青说了句“抱歉”就往门口走,脚步快得有些反常。

林晚秋正好抱着念念过来,撞见这一幕,疑惑地问李维青:“这人怎么回事?看着怪怪的,碰倒东西也不怎么愧疚,倒像是在躲什么。”

李维青摇摇头,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她回头看了眼展柜里的老瓷胚,青釉上的蝶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突然想起外婆手记里写的一句话:“瓷胚含秘釉,需避不义人。”她皱了皱眉,转身对正在收拾体验区工具的张爷爷说:“张爷爷,您帮忙多留意下展示区,特别是那个老瓷胚,我总觉得刚才那个人有点不对劲。”

张爷爷点点头,拄着拐杖走到展柜旁坐下,手里依旧拿着没编完的竹篮,眼睛却时不时瞟向门口的方向:“放心吧,有我在呢。当年蝶谷窑没闭窑的时候,也来过不少想偷学技法的人,我一眼就能看出谁不对劲。”

这边刚安顿好,厨房又传来养母的声音。李维青和林晚秋赶紧跑过去,只见养母正拿着个空的蝶花蜜罐子,眉头皱得紧紧的:“奇怪,早上我还把蜜罐子放在灶台旁边,准备给艾草糕抹蜜,怎么转眼就没了?我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看着。”

陈阿婆也凑过来:“我刚才帮你洗腌菜的时候,还看见罐子在这儿呢,也就半个钟头的功夫,怎么就没了?”她往门口看了看,“刚才是不是有人进过厨房?我记得那个穿黑外套的男人好像往这边来过……”

“又是他?”唐蜜正好编完最后一个竹蝴蝶,听见这话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个没系红绳的竹灯笼,“我刚才看见他在厨房门口晃了一下,还以为是来要水喝的,没在意。他该不会是偷了蜜罐子吧?那可是妈熬了三个月的蝶花蜜,比城里买的蜂蜜甜多了!”

林晚秋摸了摸下巴:“他先是在展示区碰倒东西,又在厨房门口晃悠,现在蜜罐子不见了,说不定他不止想要蜜,还想打老瓷胚的主意。”她看向李维青,“咱们得赶紧把这事告诉周教授,让他帮忙留意下,别真让他把瓷胚偷走了——那可是外婆留下的唯一一批老瓷胚,丢了就找不回来了。”

李维青点点头,刚要去找周教授,就看见电视台的记者跑过来,神色焦急:“不好了!我们放在采访车上的摄像机不见了!里面还存着今天采访的素材,刚才就停在门口,也就十几分钟的功夫,怎么就没了?”

这下所有人都慌了。传习所门口虽然人多,但大多是村民和游客,怎么会有人敢偷摄像机?李维青突然想起那个穿黑外套的男人,他离开的时间正好是记者去采访唐蜜的时候,说不定就是趁那时候偷了摄像机。

“大家别慌!”李维青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张爷爷,您和陈阿婆看着传习所,特别是老瓷胚,别让任何人靠近展柜;妈,您带着孩子们在体验区待着,别让他们乱跑;晚秋,你跟我一起去村口看看,那个男人肯定还没走远,说不定能追上他!”

林晚秋点点头,赶紧把念念交给养母,拉着李维青就往村口跑。路上,她们遇到了刚从镇上回来的王大伯,王大伯听说摄像机和蜜罐子被偷,还有人想打老瓷胚的主意,立刻抄起手里的锄头:“我跟你们一起去!那小子肯定是外地来的,不熟悉咱们蝴蝶镇的路,说不定还在村西头的岔路口呢!”

三人往村西头跑,刚到岔路口,就看见那个穿黑外套的男人正背着个大背包,往山路上走。背包鼓鼓囊囊的,看起来装了不少东西,说不定里面就有摄像机和蜜罐子。

“站住!你把摄像机和蜜罐子交出来!”唐蜜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跟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刚编好的竹扫帚,跑得气喘吁吁,“你要是敢跑,我们就喊人了!村里的人都在传习所,一喊就能听见!”

男人回头看见他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转身就往山上跑。王大伯跑得最快,抄近路绕到男人前面,举起锄头拦住他:“别跑了!你以为你能跑掉?咱们蝴蝶镇的人都认识路,你往山上跑就是死路一条!”

男人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掏出摄像机和蜜罐子,扔在地上:“我……我就是一时糊涂,看见蜜罐子觉得好看,又看见摄像机没人管,就想拿回去……我没碰那个老瓷胚,真的!”

李维青捡起摄像机和蜜罐子,确认摄像机没坏,蜜罐子也没漏,才松了口气:“你为什么要偷这些东西?是不是还想偷老瓷胚?”

男人低着头,声音有些发颤:“我……我是个古董贩子,听说你们传习所找到了老窑址的瓷胚,就想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我本来想趁没人的时候偷块瓷胚,结果你们看得太严,没机会下手,就顺手拿了摄像机和蜜罐子……我知道错了,你们别报警,我把东西还回来,再也不来了。”

王大伯气得脸都红了:“你这小子,居然想偷咱们蝴蝶镇的宝贝!那些瓷胚是阿蝶姑娘留下的念想,是咱们传习所的根,你也敢打主意?要不是看你把东西还回来了,我非把你送到派出所不可!”

林晚秋皱着眉:“这次就算了,你赶紧离开蝴蝶镇,以后别再回来了。要是再让我们看见你,或者听说你打老手艺、老物件的主意,我们肯定报警!”

男人赶紧点头,背起背包就往山下跑,跑得比来的时候还快,转眼就没了踪影。

唐蜜看着男人跑远的背影,撇了撇嘴:“真是的,还古董贩子呢,一点都不懂得珍惜老物件。外婆留下的瓷胚,是用来传手艺的,又不是用来卖钱的,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王大伯拍了拍唐蜜的肩膀:“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咱们蝴蝶镇的人都知道,老手艺比钱金贵。走,咱们把摄像机和蜜罐子送回去,别让记者和你妈担心。”

西人往传习所走,路上,李维青突然想起外婆手记里的话,忍不住说:“外婆好像早就知道会有人打瓷胚的主意,在手记里写了要保护好瓷胚,看来这些老物件,从一开始就有人惦记。”

林晚秋点点头:“以后咱们得更小心,特别是老瓷胚和外婆的手记,最好找个专门的柜子锁起来,平时展示的时候也多安排人看着。传习所开馆了,人多眼杂,难免会有不怀好意的人混进来。”

回到传习所,记者看见摄像机找回来了,激动得差点哭出来:“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里面的素材要是丢了,我可就没法交差了。”他握着李维青的手,“你们蝴蝶镇的人真是热心,还这么勇敢,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多来报道传习所,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老手艺。”

养母看见蜜罐子回来了,也松了口气:“还好找回来了,这蜜是用今年新采的蝶花蜜熬的,要是丢了,明年才能再熬出来。”她把蜜罐子放在厨房的柜子里锁好,“以后我可得把贵重东西都锁起来,不能再这么马虎了。”

傍晚时分,游客渐渐散去,传习所里恢复了平静。大家坐在院子里,喝着蝶花茶,吃着剩下的艾草糕,聊着今天发生的事。唐蜜靠在养母怀里,手里拿着个没编完的竹蝴蝶,小声说:“今天虽然有点吓人,但最后还是把东西找回来了,也算好事多磨。”

张爷爷喝了口茶,咳嗽着说:“是啊,好事多磨。当年蝶谷学堂开馆的时候,也遇到过想偷学技法的人,最后还是被咱们赶跑了。现在传习所开馆了,以后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但只要咱们心齐,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维青拿起外婆的瓷艺手记,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只完整的双生蝶,旁边写着:“手艺传心,心齐则艺兴。”她笑着说:“外婆说得对,只要咱们心齐,好好守护这些老手艺,传习所肯定会越来越好,老手艺也肯定能传下去。”

林晚秋抱着念念,小姑娘己经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个竹编星星。“今天虽然有点小波折,但总体还是很顺利的。”她看着院子里挂着的竹灯笼,“你看,这些灯笼亮着,多像外婆在看着咱们,给咱们加油打气。”

养母给大家添了些茶:“明天传习所还要开门,大家早点休息,养足精神,明天继续教大家学手艺。”她看了眼唐蜜,“蜜蜜,明天你还要教孩子们编竹蝴蝶,今天早点睡,别又熬夜画蝶纹了。”

唐蜜吐了吐舌头:“知道啦妈,我今天肯定早点睡,明天精神地教大家编竹蝴蝶!”

夜里,月光洒在传习所的院子里,竹灯笼的光映在地上,像串温暖的小太阳。李维青把老瓷胚放进专门的柜子里锁好,又把手记收进包里,才放心地回蝶影居。路上,她看见星星挂在天上,亮得像外婆画在瓷胚上的蝶纹,心里突然觉得特别踏实——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身边有这些亲人,有这些热爱老手艺的人,就什么都不用怕。

第二天一早,唐蜜果然没熬夜,天刚亮就起来了,跟着养母一起去厨房煮蝶花茶。“妈,今天咱们要不要多蒸点艾草糕?昨天好多游客说好吃,还问能不能带点回去呢。”她往锅里加了点蝶花茶,“要是能卖艾草糕,说不定还能给传习所赚点钱,用来买竹篾和银片。”

养母笑着点头:“好啊,今天就多蒸点,装在竹编的小盒子里,让大家带回去尝尝。你跟张爷爷说一声,让他编点小竹盒,用来装艾草糕正好。”

李维青和林晚秋收拾好展示区,把老瓷胚的展柜又检查了一遍,确认锁好后才放心。“今天我把外婆的手记复印了几份,贴在展示区旁边,这样大家既能看到手记的内容,又不用担心原件被损坏。”林晚秋指着墙上的复印件,“你看,这上面的蝶纹画得多好看,跟你刻的银蝶一模一样。”

李维青点点头:“这样挺好,既能保护原件,又能让大家了解瓷艺的技法。今天咱们再教大家编竹篮吧,昨天好多人问能不能学编竹篮,说想用来装东西。”

张爷爷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几个刚编好的小竹盒:“刚编好的竹盒,用来装艾草糕正好。”他把竹盒递给养母,“今天我教大家编竹篮,你跟蜜蜜教大家编竹蝴蝶,分工明确,也能让大家学到更多手艺。”

上午九点,传习所准时开门,很快就来了不少游客,有的是昨天来过的,有的是听别人推荐来的。唐蜜拿着竹篾,站在体验区中间,笑着说:“大家早上好!今天咱们除了学编竹蝴蝶,还能学编竹篮,想编竹蝴蝶的跟我来,想编竹篮的跟张爷爷来!”

游客们立刻分成两拨,跟着唐蜜和张爷爷学手艺。李维青则在银饰体验区,教大家刻简单的蝶纹,林晚秋在展示区,给大家讲解老瓷胚和外婆手记的故事,养母在厨房,给大家装艾草糕,整个传习所又恢复了热闹的景象。

中午,大家坐在院子里吃午饭,有个从城里来的阿姨拿着刚编好的竹篮,兴奋地说:“我从来没学过竹编,没想到第一次学就能编出个竹篮,真是太有成就感了!以后我要经常来,学编竹蝴蝶,还要学刻银饰!”

唐蜜听了,笑得特别开心:“欢迎你常来!以后咱们还会教大家做艾草糕、贴蝶纹窗花,让大家学到更多老手艺!”

下午,有个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来到展示区,手里拿着个旧瓷片,走到李维青面前:“姑娘,我是研究古陶瓷的,听说你们这里有蝶谷窑的老瓷胚,能不能让我看看?我这瓷片,就是当年从蝶谷窑遗址捡的,想跟瓷胚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同一时期的。”

李维青看老先生不像坏人,又拿着瓷片,不像有恶意,就打开展柜,让他看老瓷胚:“您小心点,这瓷胚是外婆留下的,特别珍贵。”

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拿起瓷胚,跟手里的瓷片对比,眼里满是激动:“是同一时期的!你看这釉色,这蝶纹,跟我这瓷片一模一样!蝶谷窑的瓷艺,在当年可是很有名的,只是后来闭窑了,没想到还能见到这么完整的瓷胚!”他看向李维青,“姑娘,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瓷胚,还要把蝶谷窑的瓷艺传下去,这可是咱们国家的文化瑰宝啊!”

李维青点点头:“我们会的!我们己经把手记里的技法整理出来了,以后会教大家做瓷胚,画蝶纹,让蝶谷窑的瓷艺重新活起来!”

老先生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以后要多来这里,给你们提供点古陶瓷的资料,也想跟着你们学做瓷胚,圆我多年的心愿!”

傍晚,游客散去后,大家坐在院子里,聊着今天的事。唐蜜拿着刚编好的竹篮,兴奋地说:“今天又教了好多人编竹蝴蝶和竹篮,还有个老先生想跟咱们学做瓷胚,咱们传习所真是越来越好了!”

李维青笑着说:“是啊,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只要咱们坚持下去,好好教大家学手艺,肯定会有更多人喜欢老手艺,愿意传承老手艺。”

林晚秋抱着念念,看着院子里的竹灯笼,轻声说:“我母亲要是能看到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很高兴。她一辈子都在守护这些老手艺,现在我们终于让这些手艺重新活了起来,也给了它们一个家。”

养母给大家添了些茶:“时间不早了,大家早点休息,明天还要继续呢。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传习所肯定能办得越来越好,老手艺也肯定能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蝴蝶镇的故事。”

月光洒在院子里,竹灯笼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大家坐在院子里,聊着未来的计划,说着对传习所的期待,每个人的眼里都满是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心在一起,只要坚持下去,这些老手艺,这些老故事,就永远不会消失,会在蝴蝶镇的土地上,开出最美的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WJ6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无限流里捡老公 http://www.220book.com/book/WJ6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