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满窗候开馆

小说: 无限流里捡老公   作者:冒火的东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无限流里捡老公 http://www.220book.com/book/WJ6K/ 章节无错乱精修!
 

唐蜜立刻跑过去,开始摆竹篾,把粗竹篾和细竹篾分开,摆成两堆,旁边放着剪刀和绳子。“粗竹篾编竹篮,细竹篾编竹蝴蝶,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怎么选。”她边摆边说,还在竹篾旁边放了个编好的竹蝴蝶当样品,“这个样品要放在最前面,让大家知道编出来是什么样子,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学!”

李维青走过去帮她,把竹篾理得更整齐些,指尖划过细竹篾时,想起小时候外婆教她刻银饰,也是这样把工具一一摆好,耐心等着她上手。“再放些湿毛巾在旁边,竹篾干了容易裂,擦点水能软和些。”她从帆布包里掏出毛巾,叠成小方块放在竹篾旁,“上次张爷爷教你编竹篮时,不就总用湿毛巾擦竹篾吗?”

唐蜜拍了下脑袋:“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个!”她赶紧把毛巾摆好,还特意在毛巾旁贴了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竹篾干了擦一擦”,字是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认真。林晚秋抱着念念走过来,把蝶纹书签放在体验区的桌子上,小姑娘立刻伸手去摆,把书签一个个排成蝴蝶的形状,排错了就重新来,小眉头皱着,像个小大人。

“念念摆得真好,比我摆的还整齐。”林晚秋笑着说,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等开馆那天,把这张照片也投影出来,让大家看看咱们的小向导多能干。”念念听见表扬,小脸上立刻绽开笑,摆得更起劲儿了,嘴里还小声数着:“一、二、三……这样蝴蝶的翅膀就对称啦!”

张爷爷坐在一旁的竹椅上,看着大家忙,手里拿着个竹篾,慢慢编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举起手里的东西,是个小小的竹编星星,上面还缠了根红绳:“这个给念念,开馆那天挂在灯笼上,更喜庆。”念念跑过去接过,小心翼翼地挂在自己的小灯笼上,红绳配着竹星星,好看极了。

陈阿婆也来了,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做好的艾草糕,用油纸包着,还冒着热气。“快来吃糕,刚蒸好的,暖身子。”阿婆把艾草糕分给大家,“这糕里放了蝶花蜜,跟当年阿蝶爱吃的一个味儿,你们尝尝,看是不是那个味道。”

唐蜜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艾草的清香混着蜜的甜,瞬间在嘴里散开。“好吃!跟阿婆上次做的一样好吃!”她边吃边说,嘴角沾了点糕屑,“开馆那天,阿婆也要来做艾草糕好不好?我跟你学,咱们一起做给大家吃!”陈阿婆笑着点头:“好啊,我把模具也带来,让大家都能做一块带回去。”

中午,大家在传习所的临时厨房煮了面条,养母带来了腌菜和鸡蛋,煮了一大锅腌菜鸡蛋面。唐蜜吃了两大碗,还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给念念,说小姑娘要多吃鸡蛋长高高。“妈,这腌菜真好吃,比城里买的还香。”唐蜜抹了抹嘴说,“开馆那天,咱们也煮点面条吧,大家忙了一上午,吃碗热面条肯定舒服。”

养母笑着点头:“好啊,我多带点腌菜和鸡蛋,保证让大家都吃够。”她给张爷爷盛了碗面,“您慢点吃,面有点烫,别着急。”张爷爷接过碗,慢慢吃着,眼里满是暖意:“还是家里的面条好吃,外面的馆子做不出这个味儿。”

下午,大家继续布置展示区,李维青把银蝶一个个贴在展示台的边缘,每个银蝶都刻着不同的花纹,有双生蝶,有星种花,还有竹楼的图案。“这些银蝶都是我刻的,每个都不一样。”李维青指着银蝶说,“开馆那天,大家看到这些银蝶,就知道咱们传习所的手艺有多好。”

林晚秋则在整理老照片,把阿蝶年轻时的照片、王爷爷刻银饰的照片、蝶谷学堂的照片一一摆好,准备晚上投影用。“你看这张照片,是我母亲小时候在学堂里编竹蝴蝶的样子。”林晚秋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说,“她手里拿着个没编完的竹蝴蝶,笑得真开心,跟蜜蜜现在编竹蝴蝶的样子一模一样。”

唐蜜凑过去看,照片上的阿蝶扎着羊角辫,手里拿着竹篾,眼里满是认真。“真的好像啊!”唐蜜笑着说,“我编竹蝴蝶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李维青点点头:“是啊,你跟阿蝶阿姨一样,都爱这些老手艺,都愿意把手艺传给别人。”

张爷爷走过来,看着照片,咳嗽着说:“当年阿蝶编竹蝴蝶,总爱问我编得好不好,我总说她编得最好,她就笑得特别开心。”他看向唐蜜,“现在你编竹蝴蝶,也跟阿蝶一样认真,以后这些手艺就靠你和维青、晚秋了,你们要好好传下去。”

唐蜜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我会的!我要教更多人编竹蝴蝶,让大家都喜欢上竹编,喜欢上咱们蝴蝶镇的老手艺。”她拿起一个编好的竹蝴蝶,举在阳光下,竹蝴蝶的影子落在地上,像只真的蝴蝶在飞。

傍晚,雪又下了起来,细雪落在传习所的竹楼上,像给竹楼盖了层白纱。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去,唐蜜突然想起什么,跑回体验区,把自己编的竹蝴蝶一个个挂在体验区的栏杆上,边挂边说:“这样体验区就更热闹了,像蝴蝶镇的春天一样,到处都是蝴蝶。”

回去的路上,念念趴在林晚秋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那个竹编星星。唐蜜走在后面,跟张爷爷讨论着开馆那天要编多少个竹蝴蝶,养母则和陈阿婆说要做些棉鞋给来帮忙的人,怕他们冬天冻脚。

晚饭吃的是炖鸡,养母把鸡肉炖得软烂,汤里放了些当归和枸杞,喝一口暖得从喉咙到肚子。唐蜜喝了两大碗汤,还把鸡肉上的肉都挑下来给念念,自己啃骨头,啃得满手油。“妈,开馆那天我要穿你做的蓝布衫,上面绣着双生蝶的那件。”唐蜜抹了抹嘴说,眼里满是期待。

养母笑着点头:“好啊,我己经给你熨好了,放在衣柜里,明天就能穿。”她给李维青盛了碗汤,“维青,开馆那天你也穿那件银纹衫吧,跟你刻的银蝶配在一起,好看。”李维青点点头,想起外婆给她做那件衫时的样子,心里暖融融的。

夜里,月光洒在院子里,雪地上泛着淡光,星种花在雪下安静地睡着,等着春天发芽。李维青坐在石桌前,手里拿着刻刀,在剪彩用的剪刀上刻蝶纹,刀刃划过金属的声音,轻得像雪落在竹上。林晚秋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母亲的笔记本,正在写开馆流程的细节,笔尖偶尔顿一下,是想起了什么要补充的事。

“维青,你说开馆那天,会有多少人来啊?”林晚秋轻声问,声音里带着点期待。李维青放下刻刀,把刻好的剪刀举起来,月光照在蝶纹上,影子落在地上,像只展翅的蝴蝶。“肯定会有很多,王大伯会带他孙子来,陈阿婆会带老街坊来,还有城里来的人,他们肯定会喜欢咱们的传习所,喜欢这些老手艺的。”她看向屋里,唐蜜正趴在桌上画开馆那天的画,养母在灶房收拾碗筷,张爷爷坐在一旁喝茶,灯光映在他们身上,暖得像层薄纱。

林晚秋拿起笔记本,翻到夹着老照片的那页,照片上是阿蝶和王爷爷在蝶谷窑前的样子,两人都笑着,手里拿着个刚烧好的蝴蝶瓷。“我母亲要是能看见现在的传习所,肯定会很高兴。”她的声音有点哑,“她总说,老手艺不能断,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我们做到了。”

唐蜜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张画纸,上面画着开馆那天的样子:竹楼门口挂着红绸带,竹灯笼亮着,孩子们围着张爷爷学编竹蝴蝶,林晚秋在教大家贴窗花,李维青在刻银饰,养母在煮蝶花茶,念念提着小灯笼,给大家带路。“姐,晚秋姐,你们看!这是开馆那天的样子!”她指着画纸上的自己,“我在这里教大家编竹蝴蝶,每个人都有一个!”

林晚秋接过画纸,笑着点头:“画得真好,比我想象的还热闹。”她把画纸夹进笔记本里,“这个要好好收着,开馆那天挂在展示区,让大家都看看咱们的心愿。”

张爷爷走过来,看着画纸,咳嗽着笑:“好啊,好啊,当年蝶谷学堂开馆,也这么热闹,阿蝶那天编了十几个竹蝴蝶,送给每个来的孩子。”他看向唐蜜,“你跟阿蝶一样,都爱热闹,也都爱这些老手艺,以后这些手艺就靠你多传传了。”唐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会的!我还要教孩子们画蝶纹,刻银饰,让他们知道老手艺有多好,知道咱们蝴蝶镇有多好。”

养母端来刚沏好的蝶花茶,茶汤里飘着几片干蝶花,甜香混着茶香。“喝杯茶暖暖身子,明天还要去传习所做最后的准备呢。”她把茶杯递给大家,“我把明天要带的模具、工具都收拾好了,还有给大家准备的小礼物,都是用竹编和银饰做的小玩意儿,让大家来了都能带走点念想。”

大家坐在屋里,喝着茶,聊着开馆那天的事,唐蜜说要编两百个竹蝴蝶当伴手礼,林晚秋说要准备些蝶纹书签,张爷爷说要编竹篮装点心,养母说要煮一大锅蝶花茶。雪慢慢下,月光慢慢移,屋里的灯光暖融融的,映着每个人的笑脸,像个热闹的家。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唐蜜就醒了,穿着棉服坐在灶房里帮养母烧火,锅里煮着小米粥,香气飘得满院都是。“妈,今天去传习所,咱们要把所有东西都摆好吗?”她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光映得她脸颊通红,“我想把竹灯笼都挂起来,让传习所看起来亮亮堂堂的。”养母笑着点头:“当然要,咱们早点去,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等着明天开馆。”

李维青和林晚秋收拾好工具,背着帆布包往外走,念念趴在林晚秋怀里,手里攥着那个竹编星星灯笼,灯笼上的红绳在晨光里晃。“念念,今天去传习所,你要帮着摆书签吗?”李维青捏了捏小姑娘的脸,软乎乎的。念念点点头,小嘴里喊着:“要!我还要帮着贴窗花,把窗户都贴满蝶纹!”

张爷爷拄着拐杖走在后面,竹篮里装着编好的竹篮和工具,还有块小木板,是给体验区当桌子用的。“今天要把体验区的桌子摆稳,孩子们明天编竹篾的时候才不会晃。”他咳嗽着说,“当年蝶谷学堂的体验课,桌子也是这么摆的,阿蝶总爱坐在最前面,第一个举手要学新手艺,跟咱们蜜蜜一样。”

一行人走在雪后的小路上,路面结了层薄冰,走起来咯吱响。唐蜜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扶张爷爷,手里拿着个小铲子,把路上的积雪铲开,方便大家走。“快到了!我看见传习所的竹楼了!”她指着远处,竹楼的屋檐下挂着竹灯笼,雪落在灯笼上,像串白色的花,好看极了。

到了传习所,大家立刻开始忙起来。唐蜜和张爷爷一起挂竹灯笼,把灯笼一个个挂在屋檐下和走廊上,红绳缠在灯柄上,雪落在灯笼上,像给灯笼戴了顶白帽子。“你看这灯笼,挂起来真好看!”唐蜜笑着说,“明天开馆,点亮灯笼,肯定像过年一样热闹!”

李维青和林晚秋则在布置展示区,把解说牌一个个摆在展示台旁边,把银蝶贴在展示台边缘,把老照片挂在墙上。“你看这个展示台,摆上王爷爷的刻刀和阿蝶的顶针,再贴上银蝶,多好看。”李维青指着展示台说,“明天大家来,肯定会喜欢的。”

养母和陈阿婆在临时厨房准备明天的食物,洗腌菜、打鸡蛋、揉面团,忙得不亦乐乎。“明天早上咱们早点来,煮面条、蒸艾草糕,保证让大家一来就能吃到热乎的。”养母笑着说,“我还带了点蝶花蜜,放在艾草糕里,让大家尝尝蝴蝶镇的味道。”

中午,大家在传习所吃了简单的午饭,是早上带来的馒头和腌菜,就着热开水,却吃得格外香。唐蜜啃着馒头,说这馒头比城里买的还好吃,有小时候的味道。“明天开馆,咱们肯定会很忙,但是肯定也会很开心。”唐蜜边吃边说,眼里满是期待,“我真想快点看到明天的样子,看到大家都来学手艺,看到传习所热热闹闹的。”

李维青点点头:“会的,明天肯定会很热闹,大家都会喜欢咱们的传习所,喜欢这些老手艺的。”她看向窗外的竹楼,雪还在下,竹楼在雪地里像个安静的守护者,等着明天迎来第一批客人。

下午,周教授和老陈来了,带来了剪彩用的红绸带和剪刀,还有给大家准备的胸牌,上面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和负责的工作。“明天剪彩的时候,维青、晚秋、蜜蜜、张爷爷和陈阿婆一起剪彩,代表咱们蝴蝶镇的老手艺人和新传人。”周教授笑着说,“胸牌都戴上,让大家知道谁是负责人,有问题可以找你们。”

唐蜜接过胸牌,上面写着“唐蜜——竹编老师”,她立刻戴在胸前,在镜子前转了一圈,笑得眼睛都眯起来:“太好看了!我明天要一首戴着,让大家都知道我是竹编老师!”

大家一起把红绸带系在传习所的门口,红绸带在雪地里格外显眼,像团燃烧的火。李维青拿起剪彩用的剪刀,上面刻着蝶纹,在阳光下泛着光。“明天用这把剪刀剪彩,肯定能给传习所带来好运气。”她说着,把剪刀递给林晚秋,“你也试试,这剪刀刻着蝶纹,跟咱们的传习所很配。”

林晚秋接过剪刀,轻轻碰了碰蝶纹,心里满是感动:“这剪刀真好看,明天剪彩的时候,咱们一起喊句吉利话,祝传习所越来越好。”唐蜜立刻说:“就喊‘蝶谷传习所,手艺传千古’!上次系红布的时候喊过,特别吉利!”大家都笑着点头,说就喊这个。

傍晚,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传习所里挂满了竹灯笼和蝶纹窗花,展示区摆好了老物件和解说牌,体验区准备好了竹篾和工具,厨房准备好了明天的食材。大家站在传习所门口,看着这座充满爱意和希望的竹楼,心里满是温暖。

“明天,咱们的传习所就开馆了。”李维青轻声说,眼里满是期待,“以后,这里会有很多孩子来学手艺,会有很多老故事被讲述,会有很多新手艺被传承,这里会成为蝴蝶镇最热闹、最温暖的地方。”

林晚秋点点头,眼里有些:“我母亲要是能看见,肯定会很高兴,她一辈子都在守护这些老手艺,现在我们终于做到了,我们给了这些手艺一个家。”

唐蜜拉着张爷爷和陈阿婆的手,笑着说:“明天肯定会很热闹,我们会教大家编竹蝴蝶、刻银饰、做艾草糕,让大家都喜欢上咱们的老手艺,喜欢上蝴蝶镇。以后,我们还要把传习所办得越来越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知道我们的老手艺!”

雪还在下,落在大家的肩上,却一点也不冷。月光洒在传习所的竹楼上,竹灯笼的影子落在雪地上,像串温暖的脚印,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大家说说笑笑地往回走,脚步声在雪地里格外轻快,像在为明天的开馆,奏响最温暖的序曲。

无限流里捡老公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无限流里捡老公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J6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无限流里捡老公 http://www.220book.com/book/WJ6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