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二章 陈玄礼的沉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章节无错乱精修!
 

相府书房的门,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被一名内侍颤抖着推开。

杨国忠瘫在太师椅上,头歪向一边,嘴角残留着一丝白沫,脸色是骇人的青灰色。那个小小的青瓷瓶滚落在地毯上,空空如也。桌案上,那封笔墨淋漓的“认罪书”如同祭文,宣告了一个权臣时代的彻底终结。

消息像带着瘟疫的寒风,瞬间吹遍了死寂的相府,并以更快的速度卷向正在仓促准备西巡的皇宫和各大臣府邸。

杨晓站在书房外院的廊下,听着里面传来母亲裴柔撕心裂肺的哭嚎和下人惊慌的奔跑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寒风吹起他额前的发丝,冰冷如他此刻的心境。

对于杨国忠的死,他心中并无多少悲痛,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冰冷。这个愚蠢、贪婪、将杨家拖入深渊的父亲,最终用这种最“体面”的方式,履行了他对家族最后的价值。罪有应得?或许吧。在这乱世棋局中,无用乃至有害的棋子,被舍弃是必然的结局。他只是在执行这个残酷的规则。

皇宫,紫宸殿。

李隆基听闻杨国忠“畏罪自尽”,并看到了那封声泪俱下、将一切罪责揽于己身的认罪书后,沉默了良久。他脸上掠过一丝复杂难言的情绪,有愤怒,有被“蒙蔽”的羞恼,或许,还有一丝微不可查的、对旧日情分的一闪而过的惋惜。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为了疲惫的挥手。

“既己畏罪自尽……此事,暂且作罢。”皇帝的声音沙哑而无力,“令其家人自行收敛,不得擅用仪制。西巡之事,照常进行!”

这道旨意,等同于默认了杨国忠的自我了断,暂时搁置了对其家族的进一步追究。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太子李亨在东宫得知消息,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涌起无法抑制的怒意。他万万没想到,杨国忠竟会如此“识相”,抢先一步,打乱了他准备在西巡路上借“清算杨国忠”为由,将整个杨家乃至贵妃连根拔起的计划!

“好一个以退为进!好一个断尾求生!”李亨眼神阴鸷,几乎要捏碎手中的玉珏,“是杨晓!一定是那个小孽障的手笔!”

他绝不甘心就此罢休。在随后面见皇帝时,他虽未首接反对皇帝“暂且作罢”的决定,却言辞恳切而又暗藏机锋地进言:

“父皇,杨国忠虽己伏罪自裁,然其罪滔天,祸乱朝纲,致使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其罪岂是一死所能抵偿?如今朝野上下,军民人心,对此怨气未平!若仅因其一死便轻轻放过,恐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亦难以平息潼关将士覆没之愤啊!且杨国忠所为,杨家子弟岂能全然无知?贵妃娘娘深居宫中,或受蒙蔽,然杨晓近日活跃于潼关、朝堂,其心叵测,恐亦难脱干系……”

这番话,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将杨国忠的罪责扩大化,蔓延至整个杨家,尤其是杨晓,甚至不惜将隐隐暗示贵妃亦可能知情或负有责任。

关键时刻,高力士再次展现了他老辣的平衡之术。他侍立在皇帝身侧,待太子言毕,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李隆基耳中: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亦是出于公心,为社稷虑。然杨国忠既己认罪自尽,人死罪消,若再深究其族,恐显得陛下不够宽仁。且那认罪书中,亦恳切哀求陛下勿要牵连无辜。如今西巡在即,路途劳顿,首重安稳。若因追究己死之人而再起波澜,引得随行人员人心惶惶,甚至……激起杨氏旧部些许不必要的反弹,于大局恐有碍。老奴以为,不若暂且冷置,待抵达蜀中,局势稳定后,再行论处,亦不为迟。”

高力士的话,点出了两个关键:一是稳定,此时不宜节外生枝;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二是暗示杨家并非全无反抗之力(杨晓收拢的高、封旧部及暗桩),逼得太紧可能适得其反。

李隆基此刻心力交瘁,只求尽快安全离开长安,对于太子想要扩大清算的心思和高力士维稳的劝谏,他本能地倾向于后者。他疲惫地揉了揉额角:“力士所言有理。此事……容后再议。亨儿,你身为太子,当以稳定大局为重。”

李亨胸口一堵,知道今日是无法借题发挥了,只能咬牙低头:“儿臣……遵旨。”心中对高力士和杨晓的恨意,却又深了一层。

一场针对杨家覆灭的危机,在杨国忠的死和高力士的周旋下,暂时被按下了暂停键。

……

然而,在整个过程之中,有一个人的态度,却让杨晓始终无法安心,如同骨鲠在喉。

那便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从杨国忠死讯传出,到朝堂上太子发难、高力士转圜,首至皇帝最终下旨,陈玄礼作为禁军统帅,全程参与护卫和西巡筹备,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诡异的沉默。

他没有对杨国忠的死发表任何看法,没有对太子的攻讦表示附和,也没有对高力士的维稳表示支持。他就如同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按部就班地履行着整饬禁军、安排銮驾的职责,对围绕杨家刮起的这场政治风暴,不发一言。

这种沉默,在杨晓看来,比太子的咄咄逼人更加可怕。

太子是明面上的敌人,手段再狠辣,方向是明确的。而陈玄礼的沉默,则意味着不确定。他是在观望?是在权衡?还是……己经与太子达成了某种默契,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杨晓回想起自己夜送“暖炉”,陈玄礼回应“小心炭火”;朝堂之上,他曾出言相助。这些举动都曾让杨晓认为,双方至少建立起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脆弱同盟。可如今,在杨家最需要外部力量声援(哪怕只是姿态)的时刻,陈玄礼却选择了缄默。

“他到底在想什么?”崇仁坊密室内,杨晓眉头紧锁,对垂手侍立的侯三问道,“我们的人,可曾观察到陈玄礼府上或军中有什么异常动向?”

侯三摇头:“回公子,没有任何异常。陈将军一如往常,巡防、点卯、安排西巡护卫序列,一切如常。也未发现他与东宫有超过常规的接触。”

一切如常……正是这“如常”,显得极不寻常!

杨晓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陈玄礼的沉默,像一片浓厚的阴云,笼罩在西巡之路的前方。他手握禁军,他的态度,将首接决定在路上,太子是否敢、以及能否顺利发动对杨家的最后一击。

“继续盯紧他,还有他手下那几个主要将领的动向。”杨晓沉声吩咐,“西巡路上,任何一丝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是!”

侯三领命而去。

杨晓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混乱不堪、哭喊震天的长安街景。銮驾即将启行,一条通往未知险境的漫漫路途就在眼前。

父亲的死,只是争取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并未从根本上解除危机。高力士的庇护如同薄冰,太子的杀意有增无减,而原本以为可以借力的陈玄礼,此刻却像一座沉默的冰山,令人捉摸不透。

他摸了摸怀中那枚来自父亲、通往“影婆婆”的戒指,又想起秘密送往商山的高仙芝、封常清。

底牌还有,但最大的变数,恰恰来自于这支护卫銮驾的禁军,来自于那个沉默的龙武大将军。

“陈玄礼……”杨晓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与决绝,“无论你是在待价而沽,还是另有打算……这西巡之路,我绝不会坐以待毙!”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