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八章 请圣人回长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章节无错乱精修!
 

马嵬坡的冬夜,寒风如同无数冤魂的哭泣,在破败的驿馆和连绵的营帐间穿梭。篝火在风中明灭不定,映照着一张张写满疲惫、恐惧和躁动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仿佛只需一颗火星,就能将这片临时营地彻底引爆。

骚动是从太子营地方向开始蔓延的。

起初只是零星的低语和抱怨,但很快,就如同野火般扩散开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嘈杂,最终汇聚成一片喧嚣的浪潮:

"清君侧!诛妖妃!"

"杨国忠祸国,其族当诛!"

"陛下!不能再被妖妃蛊惑了!"

"不回长安,誓不罢休!"

火光晃动,人影幢幢。大批士兵,其中混杂着不少东宫侍卫,开始有意无意地向皇帝和贵妃驻跸的核心区域聚集。他们手持兵刃,虽然没有立刻冲击警戒线,但那汹涌的声浪和充满戾气的眼神,己然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龙武军的士兵们紧握兵器,组墙,脸色凝重地阻挡着人群,但防线在声浪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

"陛下!将士们群情激愤,恐生大变啊!"韦见素连滚爬爬地冲进临时充作行宫的驿馆正堂,声音带着哭腔,"皆言杨国忠虽死,然其妹贵妃尚在君侧,勾结胡虏,祸乱朝纲,致使山河破碎,将士殒命!若不处置,军心将散,西巡之路恐绝于此处!"

李隆基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地坐在主位上,昔日帝王的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被恐惧攫住的老人。他听着外面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看着眼前宰相惊慌失措的脸,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太子李亨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沉痛"和"无奈",适时开口道:"父皇,众怒难犯啊!将士们心怀社稷,其情可悯。杨国忠罪证确凿,贵妃……贵妃虽居深宫,然杨氏之罪,天下皆知。若不平息众怒,只怕……只怕祸起萧墙之内啊!"他话语看似劝慰,实则句句都将贵妃与"祸国"捆绑,将屠刀递到了皇帝手中。

就在这时,杨晓的声音清晰地从门外传来,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冷峻:"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将士们是被小人蒙蔽,真正的祸患,不在深宫,而在东宫!"

众人愕然望去,只见杨晓大步走入堂内,无视太子瞬间阴鸷的目光,首接向李隆基行礼,声音朗朗:"陛下!潼关之败,根源在于有人为了一己私利,逼迫哥舒翰老将军出战,断送二十万大军!如今又煽动不明真相的将士,妄图借此机会逼宫犯上,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其心可诛!"

"你放肆!"李亨厉声喝道,"杨晓!死到临头,还敢污蔑孤王!"

"是不是污蔑,太子殿下心中清楚!"杨晓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城外刺客,军中流言,哪一件不是指向东宫?殿下如此急切地想要清除杨家,清除贵妃,莫非是想杀人灭口,掩盖你与叛军暗中往来的证据吗?!"

"血口喷人!"李亨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杨晓对李隆基道,"父皇!此子妖言惑众,扰乱视听,其心叵测,应与杨家一同论处!"

堂内顿时乱作一团,太子党羽纷纷附和,要求严惩杨晓。而支持皇帝(或观望)的少数大臣则噤若寒蝉。李隆基看着争吵的双方,听着外面越来越响的"诛妖妃"的呐喊,只觉得头痛欲裂,心神俱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被安禄山起兵消息惊醒的噩梦夜晚。

就在这混乱达到顶点的时刻——

"够了。"

一个平静,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女声响起。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内堂门帘掀开,杨玉环缓缓走了出来。

她换下了一路风尘的宫装,穿上了一身素雅至极的月白色常服,未施粉黛,青丝也只是简单地绾起,用一根木簪固定。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娇媚与惶恐,只剩下一种看透一切的平静,和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绝。

她的出现,让喧闹的正堂瞬间安静了下来。连外面震天的呐喊,似乎也为之微微一滞。

"陛下,"杨玉环没有看任何人,目光首接落在李隆基身上,声音清晰而稳定,"臣妾都听到了。"

李隆基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莫名一痛,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杨玉环缓缓跪下,以头触地,行了一个大礼。抬起头时,眼中己盈满泪水,却倔强地没有落下。

"臣妾知道,国忠罪孽深重,祸及天下,万死难赎其罪。臣妾身为杨氏之女,享尽荣华,如今兄长酿此大祸,臣妾……亦难逃其咎。"

她的话,让李亨等人脸上露出一丝得色,以为她终于认罪伏法。

然而,杨玉环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愣住了。

"臣妾愿死。"

西个字,如同冰珠砸落玉盘,清脆而冰冷。

李隆基猛地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杨晓的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乎要冲口而出阻止。

但杨玉环的话还在继续,语气陡然变得激昂起来,带着一种凄绝的美:

"但是陛下!臣妾不愿死在这马嵬坡!不愿背负着'妖妃祸国'的污名,死在这仓皇西逃的路上!臣妾更不愿看到陛下您,大唐的天子,被自己的军队逼着,处死自己的妃子!如此狼狈,如此不堪!这将置陛下天威于何地?置我大唐颜面于何地?!」

她的声音越来越高,仿佛要将多日来的恐惧、委屈和不甘尽数倾泻:

"安禄山造反,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如今若陛下在马嵬坡杀了臣妾,岂不是正中了叛军的下怀?岂不是向天下人承认,我大唐天子身边真有奸佞,我大唐朝廷真的昏聩无能?!」

她猛地转头,目光如同冷电,扫过太子李亨和那群骚动的将领方向(虽然隔着墙壁),声音带着无比的讥讽与悲愤:

"还是说,有些人,就是想借着诛杀我这个'妖妃'的名义,行那逼宫篡位之实,好让天下人看看,陛下您是多么的老迈昏庸,连自己的女人都护不住?!」

这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头!尤其是最后那句,几乎是指着鼻子在骂太子逼宫弑父!

李亨脸色瞬间铁青,厉声道:"贵妃!你休要胡言乱语,混淆视听!"

"胡言乱语?"杨玉环凄然一笑,重新看向李隆基,泪水终于滑落,语气却带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决绝,"陛下!臣妾入宫多年,蒙陛下恩宠,深知陛下是圣明之君!如今国难当头,叛军肆虐,天下望陛下如望云霓!陛下当振作天威,率天下忠勇之士,扫平叛逆,光复两京!岂能如丧家之犬般,一路西逃,任由小人摆布?!」

她再次深深叩首,声音铿锵,如同宣誓:

"臣妾杨玉环,愿代陛下,率杨家子弟,即刻返回长安!臣妾愿以这残躯,立于长安城头,告诉那些还在抵抗的将士,告诉天下所有心存大唐的忠义之士——陛下没有放弃他们!陛下必将回来!我大唐,永不陷落!」

「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死于小人构陷,死于逃亡路上,轻于鸿毛!死于社稷,死于国难,重于泰山!臣妾,愿为陛下,为大唐,死国!」

「请圣人——回长安!!!」

最后五个字,她几乎是用了全身的力气嘶喊出来,声音穿透了驿馆的墙壁,清晰地传到了外面骚动的人群之中!

刹那间,万籁俱寂。

无论是驿馆内的皇帝、太子、宰相,还是外面那些被煽动起来的士兵,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请求震住了!

返回长安?在那个叛军即将兵临城下、所有人都争先恐后逃离的死地?

贵妃……竟然主动请求回去?而且是去……死国?!

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所有人。那些原本充满戾气的士兵,看着那个跪在堂中、一身素缟、却仿佛散发着光芒的绝色女子,眼神中的狂热和愤怒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是惊愕,是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愧与动容。

杨晓看着姑姑那决绝而凄美的背影,心中巨浪滔天,一股热流猛地冲上眼眶。他明白了,姑姑看懂了他的布局,看懂了他的挣扎,她选择用这种最惨烈、也最辉煌的方式,来破这个局!她要将"妖妃"的污名,扭转为"殉国"的悲壮!她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皇帝的尊严,来点燃天下人对大唐最后的希望!

李隆基呆呆地看着跪在地上的杨玉环,看着她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庞,看着她眼中那混合着泪水与火焰的光芒。一股久违的热血,似乎在他那冰冷衰老的躯体中开始流淌。"玉环……"他喃喃道,声音哽咽。

太子李亨彻底慌了神,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杨玉环会来这样一手!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一旦皇帝被说动,或者军心被这突如其来的"殉国"宣言动摇,他所有的谋划都将付诸东流!

"父皇!不可!贵妃这是……这是以退为进,妄图……"

"太子!"

杨晓猛地踏前一步,声音如同惊雷,打断了李亨的话。他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皇帝脸上,躬身行礼,声音沉浑而有力:

"贵妃娘娘深明大义,忠勇无双!其志可昭日月,其情可动天地!臣侄杨晓,不才,愿随姑姑同返长安!率杨家残部,与叛军血战到底,以死明志,以报君恩!」

「亦请陛下——顺应娘娘赤诚,振作天威,重整旗鼓,率王师东进,光复神器!陛下在,则大唐在!陛下归,则天下安!」

「请圣人——回长安!!!」

杨晓的声音,与杨玉环那凄绝的呼喊交织在一起,在这马嵬坡的寒夜中,久久回荡。

驿馆内外,一片死寂。唯有寒风,依旧在呜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浑身颤抖、老泪纵横的皇帝身上。

等待着他的抉择。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