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西的旧织造局换了新匾额,"江南制造总局"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院内人声鼎沸,百余名工匠正在组装新式水力纺机。
"这齿轮组装要格外仔细。"
林雪挽着袖口,亲自示范:
"差一丝一毫都会影响整机运转。"
former 的织工李秀姑看得目不转睛。
她从小在织机旁长大,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设计。
"林先生,这机器一日能织多少布?"
"若是调试得当,抵得上五十个熟手。"
现场响起一片抽气声。
消息不胫而走,当日下午就引来众多围观。
"荒唐!织造乃女子本分,岂能假手机器?"
几个老学究在门外指指点点。
但没人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工坊内,第一批试制的布匹己经下线。
"这质地......这纹理......"
老织匠抚摸着布面,双手微颤:
"老夫从业西十载,从未见过这般匀实的料子。"
更让人惊喜的是成本。
"算下来,价钱只有市面布匹的三成。"
陈文远核对着账目,难掩喜色。
这意味着普通百姓也能穿得起好衣裳。
然而好景不长。
三日后,工坊外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把这邪门玩意儿给我砸了!"
为首的是苏州布商行会的马会长。
他身后跟着数十个手持棍棒的伙计。
"凭什么?"
李秀姑挺身而出:
"这是官府准许的营生!"
"官府?"
马会长冷笑:
"这苏州城的布业,向来是我行会说了算!"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
"住手!"
一队官兵及时赶到。
带队的是新上任的苏州通判王明远。
"马会长,好大的威风。"
王明远扫视众人:
"阻挠工坊运作,该当何罪?"
马会长气焰稍敛,但仍不服软:
"大人明鉴,这机器织布,要断多少人生计!"
"说得对!"
"不能让我们饿死啊!"
围观的织工们也跟着起哄。
王明远不慌不忙:
"马会长可知道,这工坊招了多少工人?"
"这......"
"三百二十人。"
王明远自问自答:
"工钱是市价的两倍。"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而且......"
他提高声量:
"工坊还要扩大,再招五百人!"
这话如同在油锅里泼进冷水。
刚才还义愤填膺的织工们,立刻换了态度。
作者“川昊泽”推荐阅读《他在清末当岛主,你惹他干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当真招人?"
"工钱真能给那么高?"
马会长见势不妙,还想争辩。
王明远却不给他机会:
"马会长若是有意见,不妨到衙门细说。"
"正好查查布业行会的账目。"
马会长顿时哑火,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这场风波过后,工坊运作更加顺畅。
但秦风得知后,却陷入沉思。
"机器取代人力,必然会引起抵触。"
他在政务会议上指出:
"要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林雪提出建议:
"不如开办技工学堂,教工人们操作维修。"
"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让人失业。"
这个主意得到一致赞同。
很快,"江南技工学堂"挂牌成立。
首批学员就有八百人。
除了纺织,其他行业也在发生变革。
五金作坊里,老铁匠看着新式冲床目瞪口呆。
"这......这一下子就能打出十个铁钉?"
"不止。"
负责指导的工程师笑道:
"若是换上其他模具,还能制造更精巧的物件。"
陶瓷工坊内,新建的窑炉正在试烧。
"温度比老窑高出三成。"
老师傅摸着烧制的瓷坯,连连称奇:
"这成色,快赶上官窑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农业。
新培育的稻种在各地试种,收成普遍增加。
农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学习新的耕作技术。
"原来施肥还有这许多讲究。"
老农在田间听得入神。
变革如涟漪般扩散。
市面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
价钱却越来越便宜。
普通百姓的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
"这才几个月光景......"
茶楼里,老人们感慨万千:
"简首像换了个人间。"
但秦风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这日,他接到密报。
"发现有人在暗中收购工坊的技术图纸。"
陈文远神色凝重:
"疑似境外势力所为。"
秦风冷笑:
"果然有人坐不住了。"
他吩咐道:
"将计就计,给他们一份'特别'的图纸。"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方。
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正在研究刚到手的图纸。
"妙啊!这设计真是精妙!"
但他们都没想到。
这份经过修改的图纸,暗藏着致命的缺陷。
而此时在江南制造总局。
真正的核心技术,正在悄然升级。
林雪带着团队,开始研发新一代动力系统。
这一次,她要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http://www.220book.com/book/WJJ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