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巷的风带着傍晚的凉意,吹得李卫东怀里的布兜簌簌作响。装米的布兜沉甸甸的,勒得他肩膀发疼,可他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手心冒汗,心脏“砰砰”跳得像要撞开胸膛。
他躲在粮油店后面的拐角处,这里少有人来,只有几个绿色的垃圾桶立在墙边,散发出淡淡的馊味。可李卫东顾不上这些,他把装着米、压缩饼干、奶粉和盐的两个布兜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这里面装的,是小红的命,是母亲的希望,是柳树沟乡亲们活下去的可能。
“戒指,拜托了,这次一定要带我回去。”李卫东低下头,看着手指上的黑戒指,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用力攥紧戒指,指节泛白,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呐喊:“我要回家!我要回1962年的柳树沟!我要见我娘,见小红!”
一遍,两遍,三遍……他的声音在心里越来越响,越来越急切,眼眶不知不觉红了——他怕,怕这次戒指再没反应,怕他永远困在2025年,怕再也见不到家人,怕小红等不到他带回去的粮食。
就在这时,戒指动了。
先是轻微的发烫,像之前在深山和家里时一样,温度从指环慢慢蔓延到指腹,带着一股熟悉的暖意。李卫东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戒指——只见戒指上那些弯弯曲曲的纹路,突然亮起了淡金色的光,不是之前那种微弱的闪烁,而是像被点燃的灯芯,一道接一道,顺着纹路的走向亮起,把他的指尖都染成了暖黄色。
“来了!”李卫东激动得差点喊出声,怀里的布兜抱得更紧了,生怕穿越时把东西弄丢。
下一秒,天旋地转。
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强烈的眩晕感袭来,像是有人从背后狠狠推了他一把,又像是脚下的地面突然塌陷,他整个人失去了平衡,怀里的布兜差点掉在地上。耳边的声音瞬间变了——后巷的汽车声、垃圾桶的馊味、远处的霓虹灯,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风声,是土坯房的“吱呀”声,是远处村民隐约的咳嗽声。
眼前的景象扭曲成一团,绿色的垃圾桶、灰色的墙面、暖黄的路灯,全都变成了模糊的色块,在他眼前飞快地旋转。他感觉自己像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一会儿往上飘,一会儿往下坠,胃里翻江倒海,却死死咬着牙,把怀里的布兜护得严严实实——这些东西不能丢,丢了家人就没救了。
“小红……娘……再等等我……”他在心里默念,意识渐渐模糊,只有护着布兜的手,还在用力。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很久,那股拉扯的力量突然消失了。
“咚!”
李卫东重重地摔在地上,屁股先着地,疼得他龇牙咧嘴,怀里的布兜也“哗啦”一声掉在旁边,装米的袋子摔开了一个小口,雪白的米粒撒出来,落在满是泥土的地面上,像一颗颗珍珠。
他顾不上屁股的疼,也顾不上撒出来的米,赶紧撑着胳膊坐起来,大口地喘着气,眼前的眩晕感还没完全散去,他眯着眼睛,看向周围——
是熟悉的土坯房!
墙是黄泥糊的,上面裂着几道指宽的缝,还是他穿越前的样子;院坝里的老槐树还在,枝桠光秃秃的,和他记忆里一模一样;门口的石墩子上,还放着父亲李老实的空烟袋锅,锅沿磨得发亮,是他从小到大看惯的样子。
“这……这是……我家?”李卫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伸出手,摸了摸身边的泥土——粗糙的,带着点潮气,是柳树沟特有的黄土味,不是2025年后巷那种混着油污的黑土。
他又摸了摸地上的米粒,雪白的,的,是他在粮油店买的东北大米,不是1962年掺着沙子的糙米。
“我回来了……我真的回来了!”李卫东激动得大喊出声,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他爬起来,不顾身上的泥土,一把抱住旁边的布兜,像抱住了失而复得的家人。
就在这时,土坯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王秀兰穿着那件打了补丁的旧棉袄,头发乱蓬蓬的,脸上满是憔悴,眼睛红肿得像核桃,正扶着门框往外看——她这几天茶饭不思,天天坐在门口等李卫东,从天亮等到天黑,以为儿子再也回不来了,刚才听见院坝里有动静,还以为是风吹的,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
当她看到站在院坝里的李卫东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是卫东!真的是卫东!
他穿着那件旧棉袄,头发有点乱,脸上沾着泥土,可那双眼睛,还是她熟悉的样子,亮闪闪的,带着劲。
“卫东……”王秀兰的声音颤抖着,像被冻住的琴弦,好半天才挤出两个字,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掉,砸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她再也忍不住,迈开脚步,跌跌撞撞地朝着李卫东跑过去,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一把抱住他的胳膊,手指紧紧攥着他的棉袄,生怕一松手,儿子又会消失。
生活写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卫东!你终于回来了!你可算回来了!你吓死娘了!”王秀兰的哭声越来越大,压抑了几天的担心、恐惧、绝望,在这一刻全都爆发出来,她把脸埋在李卫东的胳膊上,肩膀一抽一抽的,“你走了这么久,娘还以为……还以为你出事了,小红天天喊着要哥,你要是再不回来,娘真的要撑不住了……”
李卫东看着母亲憔悴的脸,看着她鬓角新添的白发,看着她因为哭泣而颤抖的肩膀,心里一阵发酸,眼泪也掉了下来。他轻轻拍着母亲的背,声音沙哑:“娘,我回来了,我没事,让您担心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还带了吃的回来,给您和小红的。”
他把怀里的布兜递到母亲面前,打开那个装着压缩饼干、奶粉和盐的小布兜:“娘,您看,这是压缩饼干,一块能顶半天饿;这是奶粉,冲给小红喝,能补营养;还有盐,以后咱们再也不用缺盐了。”
王秀兰停下哭泣,低头看着布兜里的东西,眼睛一下子首了。
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精致的饼干——装在银色的袋子里,上面印着她不认识的字;奶粉罐是铁做的,亮闪闪的,上面画着黑白的奶牛;盐袋也是透明的,里面的盐粒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质,比她当年结婚时陪嫁的盐还干净。
“这……这都是啥?这么金贵的东西,你从哪儿弄来的?”王秀兰的手微微发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包压缩饼干,像是在触碰什么易碎的珍宝,“这得花多少钱啊?你是不是在外面受委屈了?怎么能买这么贵的东西?”
“娘,您别担心,这些都是我自己挣的钱买的,没受委屈。”李卫东笑着说,又打开那个装米的大布兜,雪白的米粒从开口处露出来,在夕阳下闪着光,“娘,这里还有五十斤大米,咱们以后能天天喝米汤,吃白米饭了,再也不用吃观音土,啃树皮了。”
“大米?五十斤?”王秀兰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她伸手摸了摸米袋,能感觉到里面的米粒,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是激动的泪,“我的娘啊,这么多米……咱们家终于有粮了!小红有救了!卫东,你真是娘的好儿子!”
她转身就往屋里跑,一边跑一边喊:“小红!小红!你哥回来了!你哥带吃的回来了!你快醒醒!”
李卫东跟在母亲后面走进屋,屋里还是他熟悉的样子——昏暗的光线,破了洞的草席,空了的粮缸,唯一不同的是,炕席上的小红,脸色比他穿越前好了点,却还是苍白,浮肿也没消,正靠在墙上,睁着眼睛,眼神有点发首。
听到母亲的喊声,小红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看向门口,当看到李卫东时,嘴唇动了动,小声喊:“哥……”
“小红!”李卫东快步走过去,蹲在炕边,轻轻摸了摸小红的脸,“哥回来了,对不起,让你等这么久。哥给你带了奶粉,冲给你喝,喝了就能好起来,就能跟哥一起去山上摘野花了。”
小红的眼睛里滚出泪珠,她伸出手,紧紧抓住李卫东的衣角,小声说:“哥,我以为你不回来了……我想你……”
“傻丫头,哥怎么会不回来呢?”李卫东笑着,帮小红擦了擦眼泪,“哥这不是回来了吗?以后哥再也不离开你了,咱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王秀兰己经烧开了水,拿着一个豁口的陶碗,小心翼翼地从奶粉罐里舀了两勺奶粉,冲了一碗热乎乎的奶。奶粉融化在热水里,散发出淡淡的奶香,飘满了整个土坯房。
“小红,快喝,趁热喝。”王秀兰把碗递到小红面前,小红接过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睛慢慢亮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点血色。
“娘,这奶……真好喝……”小红喝完最后一口,舔了舔嘴唇,小声说,眼神里满是满足。
李卫东看着小红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摸了摸手指上的黑戒指,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没有再发烫,也没有再发光,像是完成了它的使命,安静地陪在他身边。
他知道,这次回来,不仅带回了粮食,还带回了希望——他从2025年学到的农业技术,他带回来的那粒金色玉米种,还有他在面馆里学到的一切,都能帮助柳树沟的乡亲们摆脱饥荒,过上好日子。
夕阳透过瓦片缝,照进土坯房里,落在一家人身上,暖烘烘的。王秀兰在灶台边煮着米汤,锅里飘出的米香混着奶香,是李卫东这辈子闻过最好闻的味道;小红靠在炕边,手里拿着一块压缩饼干,小口地啃着;李卫东坐在门槛上,看着院里的老槐树,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饥荒还没完全过去,未来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可他不再害怕了。他有家人的陪伴,有带回的粮食和技术,有手指上的戒指(说不定还能再用),更有不放弃的信念。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从2025年带回的一切,让柳树沟的人都能吃饱饭,让母亲不再咳嗽,让小红健康长大,让这个他深爱的家乡,再也不会被饥荒折磨。
风还在吹,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冷了。土坯房里的灯光(煤油灯,却比之前亮了些)亮了起来,映着一家人的笑脸,也映着李卫东眼里的光——那是希望的光,是未来的光,是属于柳树沟的,崭新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WKE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