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还带着点凉意,李卫东刚把灶台上的粥锅刷干净,就听见院坝里传来一阵微弱的咳嗽声。不是母亲的咳嗽——母亲昨天喝了热粥,又吃了半块压缩饼干,咳嗽轻了不少,这咳嗽声更苍老,更无力,像是从隔壁老王头家传来的。
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昨天回来时,没看见老王头在门口蹲守。往常这个时候,老王头总会坐在自家门槛上,抽着空烟袋,看着巷子里的人来人往,自从他老伴走后,老王头就更沉默了,却从没缺席过这个“固定位置”。
“娘,隔壁王叔好像有点不对劲,我去看看。”李卫东跟王秀兰说了一声,从米袋里舀了两斤米,又拿了一包压缩饼干,用一块破布包好,揣在怀里。他记得老王头以前帮过他家——去年秋收时,父亲的腿犯了疼,是老王头帮着把玉米运回家;母亲咳嗽厉害时,老王头还偷偷送过半块晒干的甘草,说能止咳。现在他家有粮了,不能看着老王头出事。
王秀兰点了点头,又叮嘱道:“你小心点,别让太多人看见,现在村里缺粮,怕有人眼红。”
“我知道。”李卫东应着,轻手轻脚地走出院坝,往隔壁老王头家走。
老王头家的土坯房比他家更破旧,墙缝更大,窗户纸破了好几个洞,风裹着沙粒灌进去,发出“沙沙”的响。院门没关,虚掩着,李卫东轻轻推开,一股混杂着霉味和草药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比他家之前的味道还难闻。
“王叔?您在家吗?”李卫东喊了一声,没人回应。他走到屋门口,门是敞着的,他探头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鼻子一酸。
老王头躺在炕席上,身上盖着一块又薄又破的旧棉袄,棉袄上满是补丁,连棉花都露出来了。他的脸比之前更瘦了,颧骨高高凸起,皮肤皱得像树皮,嘴唇干裂得翻起了皮,连呼吸都变得微弱,胸口起伏得像片随时会掉的枯叶。炕边的空粮缸敞着盖,里面连一粒米都没有,只有几粒发霉的玉米芯,灶台上的铁锅是凉的,连一点水痕都没有。
“王叔!”李卫东快步走过去,蹲在炕边,轻轻碰了碰老王头的胳膊。老王头的胳膊冰凉的,像块石头,他慢慢睁开眼睛,眼神浑浊得像蒙了一层灰,看了李卫东半天,才认出他来,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王叔,您是不是饿了?我带了点米和饼干,给您煮点粥。”李卫东赶紧把怀里的布包打开,露出雪白的米粒和银色的饼干袋。
老王头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张了张嘴,终于挤出几个细弱的字:“粮……有粮了?”他这几天只喝了点观音土熬的稀水,早就饿得没力气了,昨天还想着要是撑不下去,就去找老伴,没想到李卫东会带粮来。
“有,王叔,您等着,我这就给您煮粥。”李卫东扶着老王头慢慢坐起来,让他靠在墙上,又找了个破枕头垫在他背后,然后快步走到灶台边。
老王头家的柴火早就用完了,李卫东只能从自家抱了几根枯树枝过来,生了火,往铁锅里加了点水,等水烧开,把带来的两斤米倒了一半进去。米粒在热水里慢慢舒展,淡淡的米香很快飘满了屋子,老王头坐在炕上,眼睛一首盯着灶台,喉咙里的口水咽了一次又一次。
粥煮好后,李卫东舀了一碗,吹凉了,端到老王头面前:“王叔,慢点喝,别烫着。”他怕老王头没力气,还找了个小勺,小心翼翼地喂到老王头嘴边。
第一口粥下肚,老王头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浑浊的眼神里透出点光。他慢慢嚼着米粒,嘴角忍不住颤了颤,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掉,滴在碗沿上。“香……真甜……”他活了六十多年,从没喝过这么香的粥,尤其是在快饿死的时候,这碗粥比什么都珍贵。
李卫东喂了小半碗粥,又把压缩饼干拆开,掰了一小块,泡在粥里,等饼干变软了,再喂给老王头吃。“王叔,这饼干扛饿,吃了能顶半天。”
老王头吃了饼干,精神好了不少,能自己拿着碗喝粥了。他喝了一碗粥,又吃了小半块饼干,才放下碗,看着李卫东,双手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力气大得不像个刚缓过来的人。
“卫东,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老王头的声音沙哑,却带着股说不出的激动,眼泪掉得更凶了,“我老伴走了,我以为我也撑不过去了,没想到你还想着我,还带粮来给我……你这孩子,心善啊!”
“王叔,您别这么说,以前您也帮过我们家。”李卫东赶紧说,“去年秋收,您帮我家运玉米;我娘咳嗽,您还送过甘草,这些我都记着呢。现在我家有粮了,帮您是应该的。”
老王头摇了摇头,哽咽着说:“那都是小事,哪能跟你现在救我的命比?现在这年月,粮比命还金贵,你能分给我,就是我的恩人!”他拉着李卫东的手,久久没松开,像是在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李卫东又叮嘱老王头好好休息,把剩下的米和那包压缩饼干放在炕边:“王叔,这些您留着,饿了就煮点粥,别舍不得吃。要是不够,再跟我说。”
老王头点了点头,看着炕边的米和饼干,心里满是感激。李卫东走后,他坐在炕上,看着那袋雪白的米,又看了看墙上老伴的遗像,小声说:“老婆子,我能活下去了,是卫东救了我,咱们没白帮这孩子……”
可李卫东没想到,消息会传得这么快。
他刚回到家,就看见张婶站在院坝里,手里抱着张强,脸上带着点犹豫。“卫东,我听说……你给老王头送粮了?”张婶的声音有点小,眼神里满是期待,“张强这几天还是没力气,能不能……能不能也分点粮给我们家?就一点,够张强喝碗粥就行。”
李卫东心里一软。张婶之前还把家里最后一点米糠水给了小红,现在她家有困难,他不能不帮。他从米袋里舀了一斤米,又拿了半块压缩饼干,递给张婶:“张婶,这些您拿着,给张强煮点粥,饼干泡软了喂他,能补点营养。”
张婶接过米和饼干,激动得眼泪都掉了:“卫东,谢谢你!真是太谢谢你了!以后你家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帮忙!”
张婶刚走,村西头的王二就来了。王二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之前饿晕过一次。他站在院坝门口,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卫东,我听说……你找着粮了?能不能分点给我家?我家小的快撑不住了,就想喝点米汤……”
李卫东叹了口气,他知道村里还有很多人家像王二家一样困难,可他带回来的粮只有五十斤,分一点就少一点,要是都分了,他家也撑不了多久。可看着王二焦急的样子,他还是舀了一斤米递给王二:“王二哥,这些您拿着,省着点吃,我家的粮也不多,只能帮您这么多了。”
王二接过米,连连道谢:“谢谢卫东!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
接下来的半天,村里不少人家都来了,有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妇女,都是来求粮的。李卫东看着他们憔悴的脸,心里很不好受,可他只能硬着头皮说:“大伙对不起,我找着的粮不多,是个老猎户留下的仓库,里面没多少粮,只能分点给最困难的人家。要是我再找着粮,肯定给大伙分。”
他只能继续用“老猎户仓库”的说法,怕暴露穿越的秘密。村民们虽然有点失望,却也没多说什么——能有粮分就不错了,总比没有强。
李老实和王秀兰看着李卫东分粮,心里有点心疼,却也没阻止。他们知道李卫东心善,也知道村里的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傍晚的时候,李卫东坐在门槛上,看着手里的米袋——五十斤米,己经分出去了十多斤,剩下的只够他家吃一个多月了。他摸了摸怀里的金色玉米种,又摸了摸手指上的黑戒指,心里暗暗盘算:光靠分粮不是办法,得想长远的法子。他要把这粒玉米种种下去,试试能不能种出高产的玉米;还要把从2025年学到的农业技术教给村民,让他们自己能种出更多的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荒。
老王头拄着拐杖,慢慢走到李卫东家的院坝里,手里拿着一个破布包,里面装着几根晒干的甘草。“卫东,这是我之前晒的甘草,你娘咳嗽,煮水喝能止咳,你拿着。”他知道自己没什么能报答李卫东的,只能把家里仅存的甘草送过来。
李卫东接过甘草,心里暖暖的:“王叔,谢谢您。您快回去歇着,别累着。”
老王头点了点头,走的时候还回头说:“卫东,以后有什么事,跟王叔说,王叔虽然老了,却还能帮你搭把手。”
看着老王头的背影,李卫东心里更坚定了。他知道,只要村民们团结起来,只要他能把带回的技术和种子用好,柳树沟一定能熬过这场饥荒,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夕阳落在土坯房上,把院坝里的老槐树映得金黄。李卫东握着手里的甘草,又摸了摸怀里的玉米种,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难走,可他不再害怕——他有家人的支持,有村民的信任,还有从未来带回的希望,他一定能带领柳树沟的人,走出饥荒,走向好日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六零求生:我的时空打工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KE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