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纠缠的烦恼丝
清晨六点,我按约定来到人民公园,看见一个穿着绿色工作服的大叔正对着一棵柳树喃喃自语。
"你这边的头发都打结了,昨晚又没睡好吧?"他轻柔地梳理着柳条,动作熟练得像在给女儿编辫子。
公园主任无奈地对我摇头:"老陈这样快半年了,说要把整个城市的'头发'都梳通顺。"
我走近时,老陈正好完成工作,满意地拍拍树干:"好了,现在清爽多了。"
"陈师傅您好,我是张逸晨。"
老陈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张医生啊,你来晚了!我刚给梧桐大道做完发型,今天给它梳了个大背头!"
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梧桐树的枝叶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确实像个帅气的大背头。
张逸晨的内心独白:
老陈给树木梳头发的样子,让我想起呵护孩子的父亲。他把城市当成需要打理的人,这种奇特的联想背后,一定藏着动人的故事。
---
第二章:城市的发型史
老陈同意来咨询室,条件是要在室外。"在屋里待着,我会担心外面的树发型乱了。"
我们坐在公园长椅上,他带来一本厚厚的相册。
"这是1998年的梧桐大道,"他指着一张老照片,"那时候它还是个板寸头。"
翻过一页:"2005年给它留了中分,2010年梳成偏分..."
相册里记录着这座城市每条街道树木的"发型变迁史"。
"但是最近,"老陈的声音低沉下来,"城市的头发越来越乱了。施工让它们掉发,雾霾让它们干枯,电线缠得它们头疼。"
最让他难过的是上月砍伐老槐树的事:"我给它梳了二十年的辫子,说没就没了。"
说着,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抹起了眼泪。
张逸晨的内心独白:
老陈的相册让我震撼。在他眼中,每棵树都是老朋友,城市的变迁就是老朋友们容颜的改变。这份执着,是对快速城市化的一种温柔抗议。
---
第三章:发型改造计划
我决定配合老陈的"癖好",和他一起给城市做发型。
周一,我们给新栽的香樟树修剪"刘海"。
周三,帮老松树设计"爆炸头"。
周五,给护城河边的垂柳编辫子。
路过的市民都觉得有趣,有人拍照,有人帮忙。一个小女孩天天来看我们工作,还给自己梳了和柳树同款的辫子。
"张医生,你看!"某天老陈兴奋地指着一棵枯木,"我给它做了个鸟窝发型,今天真的有小鸟来安家了!"
渐渐地,老陈开始谈起往事:"我女儿小时候,最喜欢我给她梳头。后来她去国外留学,这些树就成了我的女儿们。"
现在,他每周都和女儿视频,教她怎么给当地的树梳头发。
张逸晨的内心独白:
当老陈说起女儿时,眼神特别温柔。给树梳头,是他表达思念的方式。在照料树木的过程中,他也在照料自己对女儿的牵挂。
---
第西章:城市美发沙龙
现在,老陈的"城市美发沙龙"火了。市民们主动报名参加他的树木修剪课,小朋友叫他"树爷爷"。
上周,市政府邀请他参与城市绿化规划。他认真提议:"要在商业区给树梳商务头,在学校周围梳娃娃头,在医院附近梳温柔的发型。"
昨天我路过新建的儿童公园,看见老陈正带着一群孩子给新栽的小树苗梳"童花头"。阳光透过枝叶,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跃。
"张医生!"他朝我挥手,"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个小可爱的刘海要不要再修短点?"
他身旁的小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点头同意。
张逸晨的内心独白:
老陈让我看到,最特别的疗愈往往发生在与他人的联结中。他依然在给树梳头,但不再是因为孤独,而是为了分享美好。这座城市因为他的"神经质"而变得更加温柔,这何尝不是一种双向的治愈?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