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决策瘫痪与可能性预言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周三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粘稠、不断分叉又相互缠绕的“珍珠灰色”。它像一团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星云,但每一条光带都因与其他光带相互制约而无法延伸,最终凝结成一片令人窒息的混沌。这感知来自一位深受决策焦虑困扰的高管,杨女士。在她眼中,每一个选择都通向无数个平行宇宙,而她对“最优解”的执念,让她在哪怕最微小的决定前都陷入瘫痪。

十点整,杨女士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不断震动的手机。她妆容精致,衣着干练,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被过度分析耗尽的疲惫。她头顶那片“珍珠灰色”的决策星云,正随着她脑中飞速运转的利弊分析而不断翻滚、膨胀。

“张医生,很抱歉,五分钟,就五分钟,我必须回复这个邮件…”她语速极快,一边说着,手指己经在手机屏幕上飞舞,“是关于下个季度的推广方案,A方案覆盖面广但成本高,B方案精准但风险…天啊,连选哪个会议室开会我都想了半小时!”

她放下手机,用力按着太阳穴:“我感觉自己像掉进了一个由‘如果…那么…’编织的无限迷宫,每一个岔路口都通向更多的岔路口…我快被这些‘可能性’淹没了。”

我知道,对于杨女士,提供更多分析或决策工具是无效的,因为她的大脑本身就是一台超频运行的分析机器。她的问题不是缺乏信息,而是无法承受选择所带来的、被无限放大的“机会成本”和“责任重量”。

“杨女士,”我没有试图让她“放松”或“别想太多”,那是对她核心能力的否定,“根据我的观测,你的‘未来可能性预演系统’功率过于强大,导致‘当下行动执行单元’过载。我们需要的不是降低预演系统的功率,而是为它安装一个‘现实化过滤器’。”

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技术人士被理解时的共鸣。

我拿出一个我称之为“可能性坍缩仪”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带有多层转盘和一个小型玻璃穹顶的木盒。转盘上刻着各种选项和影响因素,穹顶里装着许多代表不同结果的、微小的彩色沙粒。

“看,这个仪器能模拟你的决策过程。”我指着转盘,“当我们把所有的选项、变量(比如‘成本’、‘风险’、‘收益’转盘)都调到极致,就像你现在做的那样,”我快速转动所有转盘,玻璃穹顶里的彩色沙粒瞬间被搅动,混合成一片浑浊的、毫无意义的灰褐色,“结果就是——‘决策熵’达到最大,任何有意义的路径都消失了。”

杨女士看着那片浑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脸色有些发白。

“现在,我们引入‘现实化过滤器’。”我拿出几个不同形状的“滤网”(其实就是不同形状的镂空模板),盖在玻璃穹顶上,“这个过滤器叫‘核心价值筛’,我们只保留与你最重要的三个核心价值(比如‘创新’、‘团队成长’、‘长期效益’)首接相关的选项。”

我根据她确认的核心价值,调整转盘,并使用了对应的“滤网”。再次转动后,大部分沙粒被滤网挡住,只有少数几种颜色的沙粒通过,在穹底落下,形成了几条虽然不那么密集、但清晰可辨的彩色路径。

“再看,”我指着那几条清晰的路径,“‘可能性’并没有消失,但它们被‘过滤’和‘聚焦’了。决策,不是要找到那个存在于虚空中、完美无缺的‘最优解’,而是在现实约束下,选择一个‘足够好’的、能与你的核心价值产生共鸣的路径。”

我们开始用这个“坍缩仪”处理她真实面临的大小决策:从选择午餐外卖,到评估一个投资项目。过程强迫她必须先定义自己的“核心价值滤网”,然后将庞杂的变量简化,最终看着几条有限的、可视化的“可能性路径”在眼前呈现。

当她亲眼看到,当“完美”的追求被“价值契合”的追求替代时,那片令人绝望的决策混沌如何变得清晰有序,她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了一些。一次,在面对两个都“不错”的团队管理方案时,她看着“坍缩仪”里那条代表“促进团队协作”的蓝色路径最终更清晰,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说:“那就选B吧,至少它能强化我一首想要的团队文化。”

那一刻,她头顶那片不断分叉缠绕的“珍珠灰色星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梳理,虽然依旧复杂,但那些疯狂增殖的“可能性触须”收敛了,整体呈现出一种更有秩序的、指向明确的“流线型”。她开始学习,与“不确定性”和“不完美”共处,并将决策的重心,从对外部“最优解”的追寻,转向对内部“价值罗盘”的校准。

内心独白: 当选择成为负担,不是选项太多,而是内心的罗盘失灵。我的“神经质”坍缩仪,就是将抽象的决策焦虑,变成一个可见、可操作的物理过程。让她亲眼见证,聚焦于核心价值,是如何让无限的可能性“坍缩”为有限的、可执行的行动的。一个木盒和彩沙,有时比一万句“追随你的内心”都更具象、更有力。

---

午后,我感觉自己的“决策能力”也需要一点简化。我没有去思考复杂的问题,而是去了街角报刊亭。老李正对着一则“十大人生必做清单”的广告嗤之以鼻,手下把广告纸撕成碎片,然后灵巧地折成了一只没有眼睛、却朝着一个方向坚定飞翔的纸鸟。

“又来取经?”他瞥了我一眼。

我把杨女士的困境告诉他。

老李哼了一声,把那只“无目之鸟”扔给我:“告诉她,想得太多,看得太远,脚就迈不动了。先搞清楚自个儿要往哪儿去,至于路上是先踩到水坑还是先看见花,管他呢!飞就行了。”

他敲了敲那个“必做清单”的碎片:“按别人的地图,走不到自个儿的路。”

我拿着那只坚定却无目的飞鸟,心想,这真是对“价值导向”而非“结果导向”最生动的诠释。老李的智慧,总是这么粗暴而首接地刺破表象。

内心独白: 看,最有效的决策哲学,有时就藏在一只破纸鸟和两句糙话里。“搞清楚方向,然后飞”,这就是对抗决策瘫痪的终极心法。老李就是我那永不充电的“常识能量棒”。

---

晚上,回到我的“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我履行了对“雷霆清扫者”小圆的承诺,没有为它规划清扫路线,而是在地上随机放了几个小物件(橡皮、瓶盖),告诉它“今日任务是探索这些随机出现的能量节点”,让它享受纯粹的、无目的的“探索”乐趣。

然后,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老李给的那只“无目之鸟”,想着杨女士那开始变得有序的决策星云。

今夜聚焦:

有人在可能性的海洋中迷失,需要一座价值的灯塔;

有人在市井的烟火里笃信,方向比视力更重要。

我无法为她照亮整个海洋,

也无法替他确定方向。

但我可以,

递上一个木盒与彩沙,教她将混沌聚焦为路径;

带回一只无目之鸟,提醒她飞行本身即是意义。

用我的方式,

在选择的迷雾中树立一块刻着“价值”的路标,

在行动的起点放飞一只名为“勇气”的纸鸢。

明天,又将面对怎样的迷雾与起点,

树立怎样的路标,放飞怎样的纸鸢呢?

我将那只“无目之鸟”放在“可能性坍缩仪”旁边。一个象征着聚焦,一个象征着前行。带着一种帮助他人找回内心“罗盘”的满足感,我沉入梦乡。我的使命,便是帮助每一个在选择风暴中颠簸的灵魂,找到那枚属于他们自己的、沉静而坚定的定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