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张逸辰的诊所厨房还亮着灯。他系着沾满不明污渍的围裙,正对着一锅冒着诡异绿泡的汤汁发呆。灶台上摆着二十几个小碟,每碟都装着不同状态的鸡蛋——从近乎液态到焦黑如炭。
“第37次尝试...”他在实验记录本上疯狂涂写,“加入0.3克肉豆蔻后苦味阈值明显提升,但回甘消失了...”
这时,诊所门铃响了。张逸辰皱眉看了看墙上的钟,这个时间不该有访客。他打开门,看见一个消瘦的年轻人站在雨中,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便当盒。
“您是张医生吗?”年轻人的声音在发抖,“我...我叫周宇,是陈阿姨介绍来的。她说您能治...治奇怪的病。”
张逸辰注意到周宇的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但食指和中指有明显的烫伤痕迹。他让开身:“进来吧,正好我在做实验。”
周宇小心翼翼地走进诊所,当闻到厨房飘来的气味时,他的脸色突然变得惨白。
“怎么了?”张逸辰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反应。
“那个味道...”周宇捂住嘴,“让我想起...不好的事情。”
在诊疗室里,周宇讲述了他的困扰。三个月前开始,他莫名失去了大部分味觉,只能尝出极端的味道——过甜、过咸、或者像今天这样的怪味。作为一位正在备考厨师证的学徒,这无疑是毁灭性打击。
“我去过五家医院,”周宇苦笑,“检查结果都说我的味蕾没问题。心理科医生说这是心因性味觉障碍,但治疗都没有效果。”
张逸辰若有所思地转着手中的温度计:“在症状出现前,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吗?”
周宇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没什么...就是正常的学厨。”
张逸辰没有追问,而是带他回到厨房。他指着那二十几碟鸡蛋:“尝尝看,告诉我哪个最能引起你的反应。”
周宇勉强尝了几口,突然在尝到一碟半熟炒蛋时剧烈咳嗽起来:“这个...有铁锈的味道。”
“有趣。”张逸辰眼睛发亮,“这份确实多加了0.1克铁质补充剂,正常人是尝不出来的。”
接下来的治疗更加诡异。张逸辰让周宇戴上特制的眼罩和耳塞,只靠触觉和嗅觉来“品尝”食物。他用不同材质的勺子喂周宇吃东西,从冰冷的金属到温润的木勺。
“当排除其他感官干扰时,你的味觉敏感度会异常提升。”张逸辰记录着数据,“这说明问题不在味蕾,在大脑的味觉处理中枢。”
第三次治疗时,转机出现了。周宇在尝一道普通的番茄汤时突然僵住,眼泪无声滑落。
“这个味道...”他哽咽道,“是奶奶做的味道。”
张逸辰悄悄关掉了厨房的换气扇,让食物的香气更浓郁:“说说你的奶奶。”
周宇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他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是传统宴席厨师,他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和奶奶一起在厨房忙碌。三个月前奶奶突然去世,而那天他正在参加最重要的厨艺考试,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我不配做厨师...”周宇泣不成声,“奶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在追求那些虚名。”
张逸辰默默递过一张纸巾,然后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他打开周宇带来的便当盒,取出里面己经冷掉的饭菜,倒进锅里重新加热。
“这是你为奶奶准备的最后一份便当,对吧?”张逸辰轻声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它。”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张逸辰用他神经质的方式指导周宇重新烹饪这份便当。他要求周宇用左手搅拌(“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在每次调味时大声说出心中的想法(“让味觉与情感重新连接”),甚至在翻炒时要按照特定节奏呼吸。
当便当终于完成时,周宇己经满头大汗,但眼神明显明亮了许多。
“尝尝看。”张逸辰递过勺子。
周宇颤抖着尝了一口,愣住了:“味道...回来了。”
不仅如此,他还准确说出了每样调料的比例和火候的细微差别。失去的味觉以更敏锐的方式回归了。
但张逸辰知道,治疗还差最后一步。他带着周宇来到一家养老院的厨房,那里有一位老人正在教志愿者们做传统菜肴。
“这位是刘师傅,”张逸辰介绍,“他需要人帮忙复原一些即将失传的菜谱。”
周宇在看到刘师傅切菜的姿势时再次愣住——那和奶奶的习惯一模一样。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周宇每天下班后都来养老院帮忙。渐渐地,他不再只是机械地复刻菜谱,开始加入自己的创新。有一天,他甚至完美还原了奶奶的独门酱料,让刘师傅都赞叹不己。
最后一次治疗,周宇在张逸辰的诊所厨房做了一桌完整的宴席。每道菜都精致美味,更特别的是,每道菜都对应着一段与奶奶的美好回忆。
“这道糖醋排骨,”周宇微笑着介绍,“是奶奶教我做的第一道菜。她说过,酸甜平衡就像人生。”
张逸辰品尝着菜肴,注意到周宇手上的烫伤己经结痂脱落,长出了新的皮肤。
“你知道吗,”张逸辰放下筷子,“你奶奶最想传承的,可能不是那些菜谱,而是她对烹饪的热爱。现在,这份热爱在你手里重生了。”
周宇看着自己的双手,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第二天,张逸辰在诊所收到一个保温盒,里面装着精心制作的便当。附着的卡片上写着:
“张医生,今天我通过了厨师考试。考官说我的菜品有‘记忆的温度’。谢谢您让我明白,最好的调味料,永远是那些我们不敢面对的回忆。”
张逸辰尝了一口便当,露出满意的微笑。然后在诊疗笔记上写道:
“味觉是记忆最忠实的保管员。当心灵受伤时,它会替我们封存那些太过美好的味道,首到我们准备好再次品尝。治愈,就是学会与过去和解,让回忆成为滋养,而非枷锁。”
他合上笔记,开始准备下一个病例的实验器材。窗台上,周宇送来的小盆栽在晨光中舒展着新叶,仿佛在诉说着生命永不停止的更新与成长。
作者“万物自然”推荐阅读《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