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雨夜,诊所里的挂钟指向十一点。张逸辰正在整理一柜子形状各异的沙漏,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后,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女子踉跄着跌进来,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己经湿透的素描本。
“它们又来了...”林晓雯颤抖着声音,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地板上,“这次的梦更清晰了...”
张逸辰注意到她左手腕上系着一根红绳,绳子上串着七颗不同颜色的珠子——这是上次治疗时他给她的“梦境锚点”。他轻轻扶她坐下,递过一杯温热的洋甘菊茶。
“这次梦见了什么?”他打开一个特制的记录本,本子的纸张带着淡淡的薰衣草香气。
“一座桥...”林晓雯的瞳孔微微放大,“桥断了,有个穿黄色雨衣的孩子站在断口处...”
这己经是林晓雯第十次因为预言梦来访。三个月前开始,她的梦境开始以惊人的准确度在现实中重现。起初是小事——梦见同事打翻咖啡,第二天就真实发生。但最近,梦境越来越具有灾难性。
“上周的梦成真了。”她哽咽着说,“我梦见地铁站漏水,第二天早高峰时真的发生了管道破裂...”
张逸辰的右眼轻微抽动,这是他对特殊案例产生兴趣时的标志性反应。他取来一套特制的“梦境映射仪”——实际上是一个连接着脑波监测设备的沙盘。
“让我们重建那个梦境。”他引导林晓雯将不同颜色的沙子洒在沙盘上,“用你感觉对的颜色。”
林晓雯的手指在沙子上方犹豫地移动,最终选择了深蓝色描绘河流,灰色勾勒桥梁,再用一抹刺眼的黄色代表那个孩子的雨衣。
“这里,”她的手指停在桥梁中断处,“就是在这里断裂的。”
张逸辰调整着监测设备,突然发现一个异常现象:当林晓雯描述梦境时,她的θ脑波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同步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只在深度冥想者身上出现。
“有趣...”他喃喃自语,随即开始实施他设计的“梦境重构疗法”。
他让林晓雯躺在特制的悬浮椅上,周围布置了能发出特定频率声波的音箱。在轻柔的声波中,他引导她重新进入那个梦境,但这次要求她尝试改变结局。
“想象你及时拉住了那个孩子,”他的声音如同耳语,“或者,桥根本没有断裂...”
治疗进行到一半时,意外发生了。林晓雯突然惊醒,脸色惨白:
“我想起来了!这座桥...是我童年时常去的公园里的桥!”
这个发现成了突破口。张逸辰立即带着她驱车前往那个己经废弃的公园。在雨中,他们果然找到了一座与梦中极为相似的桥,只是这座桥完好无损。
“不对...”林晓雯困惑地摇头,“梦里的桥要更宽一些...”
就在这时,张逸辰在桥墩上发现了一块生锈的铭牌,上面刻着桥梁建于2003年。而林晓雯童年时经常来这里玩耍,应该是1998年之前的事。
“也就是说,”张逸辰的眼睛亮了起来,“你记忆中的桥和这座桥不是同一座。”
他们走访了附近的老人,终于得知真相:原来这里确实曾有一座更宽的木桥,但在2000年的一次洪水中被冲毁了。当时确实有个穿黄色雨衣的孩子险些落水,被路人所救——而那个路人,正是林晓雯己经去世的父亲。
“所以你不是在预言未来,”回程的车上,张逸辰轻声说,“你是在重新经历被遗忘的创伤记忆。”
更深层的治疗开始了。张逸辰发明了一种“时空编织法”,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线索。他们一起梳理每一条线索,将混乱的时间线重新归位。
“看,”在一次治疗中,张逸辰指着编织成网的丝线,“当你把过去的记忆误认为未来的预言,就会产生这样的结点。”
突破发生在第十次治疗时。林晓雯带来了一本旧相册,里面有一张她父亲穿着黄色雨衣的照片——正是她梦中孩子的雨衣颜色。
“我一首在寻找父亲留下的讯息...”她泪如雨下,“潜意识里,我以为如果我能预知灾难,就能挽回他的离开...”
张逸辰沉默地递给她一杯特调的花草茶,茶水里漂浮着几片银蓝色的花瓣——这是他研发的“记忆安抚剂”。
最后阶段,张逸辰设计了一个特别的仪式。他们在诊所的花园里建造了一座迷你木桥,然后让林晓雯亲手将它拆解,再用新的材料重建。
“每一次重建,都是与过去的和解。”张逸辰在指导时说。
当新桥建成的那天,林晓雯做了三个月来第一个平静的梦。梦中,父亲微笑着对她挥手,转身走过一座完整的桥。
次日清晨,她给张逸辰发来信息:“桥的对面,是新的开始。”
张逸辰在诊疗记录上写道:
“预言从来不是未来的警示,而是过去未完成的心事在叩门。当我们有勇气打开那扇门,与门后的记忆对话,预言就会变成普通的故事,失去它的魔力。”
窗外,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恰好架在两栋高楼之间,宛如一座通往新生活的桥梁。张逸辰端起己经凉掉的茶,轻轻抿了一口,嘴角泛起一丝理解的微笑。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