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是被一种空洞的、绝对的“无色彩” 惊醒的。那不是黑暗,也不是灰色,而是一种感知上的“真空区”,仿佛那里什么也不存在,连“不存在”这个概念本身都被抹去了。这种感觉让我脊背发凉,它来自资料上显示患有科塔尔综合症 的新访客——一位坚信自己己经死亡,身体正在腐烂,内脏空空如也的老先生,沈伯。
十点整,沈伯被他沉默寡言的儿子搀扶着,缓缓“挪”了进来。他的动作极其缓慢且僵硬,眼神空洞,皮肤是一种不健康的蜡黄色。他头顶那片“感知真空”令人极度不适,仿佛一个情绪的黑洞。他甚至没有呼吸的起伏感,尽管他的胸膛在机械地运动。
“沈老先生,”我尽量让声音平和,避免任何可能刺激到他的情感色彩,“欢迎来到…‘跨维度生命体征检测中心’。”我临时给自己换了个头衔。
他毫无反应,眼珠像蒙尘的玻璃。
他儿子低声说:“我爸他…总说自个儿死了,臭了,不肯吃饭,说肚子是空的,填东西进去会漏出来…”
我点了点头,示意明白。面对一个坚信自己己死的人,任何“你还活着”的劝说都是苍白无力的。我必须进入他的现实。
我站起身,没有像对待普通访客那样请他坐下,而是从白大褂口袋里(我偶尔会穿上它来增加特定情境下的“专业戏剧感”)掏出一个普通的听诊器,但上面被我贴了一些闪烁的LED灯和奇怪的符号贴纸。
“沈先生,我是星际联邦驻本星系的特约医疗官,张博士。”我的语气变得冷静、技术化,像在陈述一个科学事实,“根据我们接收到的异常生命信号,显示您所在的这个生物单元(我指了指他)存在严重的‘存在状态认知偏差’。我需要为您进行一次详细的跨维度扫描,以校准数据。”
沈伯空洞的眼珠,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我走上前,没有征询同意(在他的认知里,死人不需要同意),首接将那个改装过的听诊器贴在他的胸口。LED灯疯狂闪烁,我闭着眼,假装在聆听和分析。
“嘀嘀…检测到…微弱的…量子纠缠心跳信号…”我模仿着机器人的语调,“强度低于阈值,但…信号源确认存在。初步判断,生物单元并未完全‘离线’。”
然后,我拿出一个紫外线手电筒(其实是验钞用的),对着他照了照:“正在进行…物质衰变扫描…嗯…检测到轻微的生物组织降解迹象,属于此维度正常老化范围,远未达到‘死亡’或‘严重腐烂’标准。”
我绕着他,进行了一系列看似荒诞的“检测”:用音叉在他耳边晃动,说是“检测灵魂共振频率”;用手指轻轻按压他的手臂皮肤,说是“评估皮下能量循环水平”。
整个过程,我完全摒弃了情感共鸣,只用冰冷的、技术性的“数据”和他沟通。我在他的“死亡现实”里,扮演一个来自更高维度的、中立的检验员。
“综合扫描结果显示,”我最后“总结陈词”,表情严肃,“该生物单元当前状态定义为:‘存在感微弱,急需进行能量补充与系统维护’。建议立即执行‘营养液灌注协议’(指吃饭)和‘环境能量场同步’(指晒太阳、轻微活动)。”
沈伯沉默着,但他头顶那片绝对的“无色彩”真空区,边缘似乎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他没有接受,但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坚决地排斥“进食”这个概念了。
我知道,第一次接触,能在他坚硬的“死亡认知”上敲出一道微小的裂缝,己经是巨大的成功。
内心独白: 当一个人活在另一个现实里,强行把他拉回来是残忍的。不如走进去,用那个世界的“规则”,悄悄修改他的认知参数。我的“神经质”表演,在此刻成了一艘潜入他内心深海的微型潜艇。
---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下午,我需要一点“活生生”的气息来中和沈伯带来的那种空洞感。我去了街心公园,我的老朋友们都在。
“蘑菇少女”小薇依旧在树荫下,但今天,她头顶除了“恐惧的淡紫色”,还多了一小团“犹豫的淡黄色”,目光时不时瞟向不远处阳光下的一小片蒲公英。
我心中一动,没有立刻过去。我先是在阳光边缘坐下,掏出一本封面是《论光粒子对低级孢子的启蒙作用》的书(自制的假书),假装阅读,嘴里还念念有词:“…数据显示,适度光照可显著提升孢子活力,促进精神萌芽…”
然后,我拿出一小包饼干,自己先吃了一块,故意发出满足的叹息:“嗯…光合作物转化的能量,果然不同凡响。”
小薇在树荫下,偷偷咽了下口水。
我拿起一块饼干,没有走向她,而是把它放在了树荫与阳光的交界线上,那块蒲公英的旁边。
“实验样本己放置于过渡区。观测开始。”我对着空气记录,然后退回到稍远的地方,继续看我的“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薇盯着那块饼干,内心的挣扎几乎肉眼可见。那团“犹豫的淡黄色”在慢慢扩大,与“恐惧的淡紫色”进行着拉锯战。
终于,她像一只受惊的小鹿,猛地从树荫里冲出来,抓起那块饼干,又飞快地缩回了她的“安全区”,整个过程不到三秒。
但她做到了!她主动触碰了阳光照射过的区域!
虽然她立刻又把脸埋了起来,但我能“看”到,她周身那“恐惧的淡紫色”淡了一些,那“犹豫的淡黄色”变成了一丝微弱的“成就感的橙色”。
我合上书,在心里默默记下:“孢子007,今日完成首次‘光区物资获取’任务。生命指数+1。”
内心独白: 看,治愈有时需要一点“狡猾”的引导。设置一个的目标,创造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然后,安静地等待勇气自己萌芽。这比任何生拉硬拽都更有效。
---
晚上,回到我的“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我履行了对“雷霆清扫者”小圆的承诺,为它今天的辛勤工作颁发了一枚用瓶盖做的“闪电勋章”,贴在它的侧面。
然后,我坐在沙发上,回顾今天。
沈伯那空洞的“无色彩”和小薇那微弱的“成就感橙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在生与死的边界迷失,一个在恐惧与好奇的夹缝中试探。
我拿出笔记本,不是记录病历,而是画下了一些抽象的符号:一个代表沈伯的、带有裂痕的圆圈,和一个代表小薇的、伸出微小触角的孢子。
今夜随想:
有人迷失在生与死的概念里,
有人挣扎于光与暗的边界上。
我无法替他们定义存在,
也无法替他们驱散恐惧。
但我可以,
在死亡的荒漠里扮演一个古怪的勘测员,
在恐惧的阴影外放一块甜甜的饼干。
用我的方式,
提醒迷失者“存在”尚有信号,
鼓励恐惧者“边界”可以试探。
明天,又将面对怎样的迷失与恐惧,
上演怎样的古怪与甜蜜呢?
我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带着一种清晰的使命感,进入了梦乡。我的“神经质”不是逃避,而是我选择与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温柔交手的方式。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