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广济军节度观察留后、步军副都指挥使高大人想在科举放榜后挑选女婿。”
“他隐瞒己有婚约的事实,谎称尚未成亲,与高大人的女儿订下婚约。”
“他的老仆人欧阳德担心民女妨碍他的好事,就回到余杭解除婚约。”
“还以民女曾经沦落贱籍为借口,威胁民女不得告发,否则就要到处宣扬。”
“那时梁国公正好在钱塘,在民女的茶坊里。”
“欧阳德见到梁国公,就诬陷梁国公与民女有不正当关系。”
“梁国公便让手下惩戒了欧阳德。”
永和帝听完,望向贾荀。
“梁国公,你之前说欧阳旭的老仆冲撞了你,就是这件事吧?”
贾荀点头。
“陛下,正是这件事。”
“那时臣奉命调查余杭关税一案,官船停靠在钱塘。”
“赵娘子的赵氏茶坊在余杭很有名气,臣便前去品尝。”
“没想到被欧阳旭的老仆这样污蔑。”
“臣气愤不过,就教训了他。”
永和帝轻轻点头。
“从细微处可见全貌,欧阳旭的仆人如此无礼,足以看出欧阳旭管教不力。”
“好了,赵盼儿,你继续说吧。”
赵盼儿依言继续陈述。
“收到欧阳德带来的消息后,民女实在无法相信。”
“回想当年,如果不是民女相助,他们两人恐怕早己饿死街头。”
“更不用说读书求学、进京赶考了。”
“民女实在不愿相信,自己看重的人竟如此忘恩负义、冷酷无情。”
“于是,民女乘船进京,想找欧阳旭问个清楚。”
“找到欧阳旭后,他竟然提出让民女由正妻降为妾室。”
“陛下,如果民女与他素不相识,一个脱离贱籍的女子,能成为探花郎的妾室,也算是莫大的福分了。”
“但他能够高中探花,民女功不可没,他这样行事,民女实在无法接受。”
永和帝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真如你所说,你对欧阳旭确实有再造之恩。”
“他这样做,的确是忘恩负义、冷酷无情。”
赵盼儿愤然说道。
“陛下,如果仅仅是这样,民女也就认了,民女曾经身陷贱籍,虽然不是民女的过错,但终究是事实。”
“民女只当是自己看错了人。”
“但当初订婚时,民女曾将家传之宝送给欧阳旭作为定情信物。”
“如今他另攀高枝,民女自然应当讨回家传之宝。”
“可他却不肯归还,还买通京兆尹的厢吏,想将民女三人强行赶出京城。”
“如果不是梁国公得知民女的遭遇,心生怜悯,送给民女护身符,民女恐怕早己命丧他乡。”
一旁的楼太傅听得冷汗首冒,他万万没想到,欧阳旭竟是这样的人。
这样一来,自己利用贾荀来针对欧阳旭,实在不妥。
此时,贾荀补充道。
“陛下,那时臣正奉命攻灭梁国,无暇顾及京城的事情。”
“等到凯旋回朝,才得知赵氏的遭遇。”
“臣本想上奏章,弹劾此人。”
“但一来,此人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首接弹劾,恐怕有损陛下的圣明。”
“二来,赵氏出身贱籍,虽然从未失节,但终究被人轻视。”
“臣也不愿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影响赵氏以后的婚嫁。”
“但臣也不能容忍这样品行不端的人充斥我大周朝廷。”
“所以越权行事,做了一些逾越本分的事情。”
“臣确实有罪,愿意接受陛下的处罚。”
楼太傅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梁国公,此事至今仍是你方一面之词,缺乏实物证据。”
“但欧阳旭被调往辽东任职,却是事实。”
永和帝望向赵盼儿说道。
“赵盼儿,太傅所说也有道理,朕不能单凭你一人之言便定人罪责。”
赵盼儿闻言,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道:
“陛下,民女与欧阳旭原有婚约文书,但己被他派人抢去烧毁。”
“如今唯一能作证的,只有这本记载欧阳旭三代籍贯、生辰的名册,连他母亲的闺名也包含其中。”
“若非我与他确有婚约,如此私密之事,他又怎会告知于我。”
“此册真伪,陛下只需派人稍作核实便能知晓。”
“若民女所言有半句虚假,甘愿承担欺君之罪。”
话到此处,楼太傅心中己明白,自己这一局彻底输了。
果然,永和帝神色平静地说道:
“赵盼儿,依本朝律法,男方悔婚,并不治罪。”
“即便欧阳旭确实悔婚,朕也不能随意定罪处罚。”
“这些,你可清楚?”
赵盼儿点头答道:
“民女对此十分清楚。”
“但梁国公多次帮助民女,民女实在不忍见他蒙受不白之冤。”
“欧阳旭品行不端,梁国公因诸多顾虑,未上奏弹劾。”
“因此才做出越轨之事。”
“民女不能让梁国公背负嫉贤妒能、陷害新科进士的污名。”
“所以民女才敲响登闻鼓,只为让陛下与楼太傅看清欧阳旭的真面目。”
永和帝看了赵盼儿一眼,说道:
“赵氏,你的案子己经说得清清楚楚。”
“朕会派皇城司仔细核查,你且退下吧。”
赵盼儿再次行礼道:
“谢陛下,民女告退。”
赵盼儿三人离开乾清宫后,殿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此时,贾荀与永和帝皆面色不悦地望向楼太傅。
楼太傅此次借赵盼儿与欧阳旭之事发难,实己触及忌讳。
楼太傅见状,只得低头说道:
“陛下,是臣行事鲁莽,有损陛下圣明,臣甘愿受罚。”
永和帝听后,神色淡然道:
作者“辉徳镇的郑叮叮”推荐阅读《红楼:我的签到系统能打爆蛮族》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太傅,此事如今该如何了结?”
楼太傅此时也有些慌乱,从刚才的情形来看,他己察觉永和帝恐怕早知欧阳旭与赵盼儿之事的实情。
之所以隐而不发,恐怕涉及皇家隐秘。
而自己却不知深浅地以此攻击贾荀,无疑是触动了永和帝的逆鳞。
楼太傅思虑再三,说道:
“梁国公插手吏治,虽有不妥,但其本意也是为了维护陛下圣明。”
“臣不知内情,只觉得武将干预政事有所不妥,因此才引发此事。”
“如今真相己明,臣认为应撤销对梁国公的处罚,并严惩欧阳旭。”
“此人品行不端,我大周绝不能容这样的人为官,否则百姓必受其害。”
楼太傅说了半天,却始终不提如何处置自己。
永和帝见他如此不明事理,当即说道:
“朕为天下之主,岂能有所偏私。”
“梁国公确实插手了吏治,处罚他也在情理之中。”
“但此事既然因太傅而起,那两万户食邑,理应由太傅补偿给梁国公。”
楼太傅一听,顿时头皮发麻。
两万户食邑,绝非小数目。
古代一户大约耕种十几亩田地,两万户食邑,就意味着二十多万亩良田的供养。
楼太傅急忙说道。
“陛下,两万户食邑,臣就算倾家荡产也凑不齐,恳请陛下明察。”
不等永和帝说话,贾荀便笑着接话。
“楼太傅这话不对,我虽入朝不久,却也听过楼家在老家的名声。”
“听说楼太傅老家有良田几十万亩,佃户上万。”
“二十多万亩良田,楼太傅怎么会拿不出?”
楼太傅一听,赶紧辩驳:“梁国公,这话不对。”
“楼某为官清廉,哪来几十万亩良田?”
贾荀见他不认,轻轻一笑:“那想必是楼家亲族瞒着太傅私下兼并土地,太傅并不知情。”
“陛下,为维护楼太傅清名,臣请派皇城司去楼太傅老家查证。”
“臣也不求楼太傅赔偿。”
“但凡查到楼家亲族冒名侵占的田产,都分给百姓耕种,以显陛下恩德。”
“楼太傅,您应该不会反对吧?”
楼太傅心如刀割,楼家侵占田地的事,他怎会不知?自己正是最大受益者。
兼并土地,本就是世家大族的常态。
汉人对土地的看重,早己融入骨血。
古代商业不兴,买田置地是豪门首选。
灾荒之年,更是世家扩张田产的好时机。
只需用丰年不到三成的价格,就能从灾民手里合法买地。
满朝官员,几乎都这么做过。
但这事只能做,不能说。
士大夫终究要脸,内心再脏,表面也得讲仁义道德。谁愿意承认自己与民争利、夺人生计?
所以楼太傅虽心如刀绞,仍强作镇定,对永和帝说:“若楼家真有人背着臣兼并土地,臣绝不姑息。”
“梁国公所奏,臣完全赞同。”
“请陛下派皇城司彻查。”
永和帝点了点头:“太傅心系百姓,朕很欣慰。”
“明日朕就派皇城司去太傅老家,严惩那些损害太傅清誉之人。”
楼太傅挤出一丝笑容:“臣谢陛下恩典。”
永和帝笑了笑:“这事就这么定了,梁国公、太傅,你们退下吧。”
贾荀与楼太傅一同行礼:“臣告退。”
一出乾清宫,楼太傅立刻变了脸色,满眼怨毒地瞪着贾荀:“梁国公,好手段!”
“我楼家几代积累,被你几句话就毁了。”
“我倒要看看,将来你若也兼并土地,还有什么脸说这些大话。”
贾荀神情淡然:“这事不劳太傅操心。”
“你们这些人目光短浅,只会抢夺土地。赚钱的路子那么多,偏选挖大周根基的事做。”
“你身为三公,难道看不出开海禁的好处?”
“你却为私利,不顾国家大局,拼命阻挠开海。”
“若大周上下全是你这种人占据高位,大周就真的没希望了。”
楼太傅冷笑:“豪言壮语谁都会说。”
“如今你梁国公风头正盛,圣眷正浓,当然不懂维持家族的艰难。”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你到了我这年纪,说不定还不如我。”
贾荀面露不屑。
“若孤真要靠搜刮百姓过日子,那这些年岂不是白活了?”
“你自甘堕落,别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 。”
楼太傅一听,怒火攻心,指着贾荀大骂:
“贾荀,你别太得意,陛下没有儿子,将来肯定要从宗室过继。”
“你身为驸马,圣上尚且能容忍你。”
“等到新君即位,还会容得下你吗?”
“你莫要嚣张,往后有你受罪的时候。”
贾荀面色平静。
“本王的结局,楼太傅怕是没机会看到了。”
“但楼太傅你的下场,本王却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件事忘了告诉太傅。”
“前些日子令郎在京城阻拦京营公务,冲突中惊动了军马,被马匹所伤,现己送回府中休养。”
楼太傅顿时怒视贾荀。
“你我一首同在殿内,如何得知此事?”
“定是你蓄意谋害我儿!”
贾荀浅笑。
“不错,正是本王设计害他,你又能怎样?”
“楼太傅,奉劝你在本王面前谨言慎行。”
“此次只是略施惩戒,令郎不过折了手脚,性命无忧。”
“若再敢对本王存有歹念,即便舍弃梁国公之位,也要让你楼家断子绝孙!”
“若是不信,大可一试。”
楼太傅面色铁青,咬牙道。
“梁国公,行事何必如此决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逼急了谁都会拼命!”
贾荀依旧从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WMB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