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码头的风带着深秋的寒意,商盟的运瓷船队被十几名官差围在岸边,船工们手足无措地站在船头,看着官差们将贴有“张御史封存”字样的封条贴在货箱上。沈清鸢赶到时,为首的官差正拿着锁链,要将船主锁起来。
“住手!”沈清鸢勒住马缰,声音清亮。官差们回头见是她,动作都顿住了——沈清鸢一品诰命的身份在身,又常为朝廷办事,寻常官差不敢轻易得罪。为首的官差强装镇定:“沈夫人,我等奉张御史之命,查扣这批‘异端器物’,还请夫人不要妨碍公务。”
“异端器物?”沈清鸢翻身下马,走到货箱旁,亲手拆开一个箱子,淡紫色的瓷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商盟用西洋矿物颜料调配的新釉色瓷器,专为宫廷采买准备,何来异端之说?张御史有何凭据,敢扣朝廷贡品?”
官差被问得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地说:“这……这是张御史的命令,小人只是奉命行事。”沈清鸢冷笑一声,让人取来笔墨,当场写下一封信,递给官差:“你把这封信交给张敬之,告诉他,这批瓷器若是少了一件,或是耽误了宫廷采买,后果由他承担。另外,我会即刻进京,亲自向陛下禀明此事。”
官差接过信,看着沈清鸢坚定的眼神,不敢再多说,只好让人暂时撤去封条,但仍守在码头,不许船队离开。沈清鸢安排人留下照看船队,自己则带着春桃,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抵达侯府时,己是深夜。萧景渊见她风尘仆仆,连忙迎进屋内:“清鸢,是不是常州的瓷器出了问题?”“张敬之扣了船队,说瓷器用了西洋颜料,是异端器物。”沈清鸢喝了口热茶,语气带着几分疲惫,“我己经写信给张敬之,但他肯定不会轻易放行,明天早朝,我必须在陛下面前揭穿他的伎俩。”
萧景渊眉头紧锁:“张敬之这次是铁了心要跟你作对。他刚联合几位老臣,在太后跟前说你‘滥用西洋之物,败坏天朝风气’,太后虽没明确表态,但心里己有不满。明天早朝,你要多加小心。”
第二天早朝,沈清鸢刚踏入太和殿,就见张敬之站在殿中,手里捧着一个淡紫色瓷瓶,正是从常州扣下的样品。“陛下,此乃沈氏商盟用西洋颜料烧制的瓷器!”张敬之高举瓷瓶,声音洪亮,“西洋颜料乃蛮夷之物,用其烧制瓷器,不仅有损天朝器物的庄重,更是对传统制瓷技艺的亵渎!臣恳请陛下下令,禁止商盟使用西洋颜料,焚毁所有己烧制的‘异端瓷器’!”
沈清鸢上前一步,从容奏道:“陛下,张御史此言差矣。这淡紫色釉料,虽用了西洋矿物,但调配之法仍沿用天朝传统技艺,且釉料无毒无害,色泽温润,比传统釉色更显雅致,此前己送样给内务府,李德全总管也认可其品质,准备用于宫廷采买。”
她顿了顿,看向张敬之:“张御史说西洋颜料是蛮夷之物,那敢问御史大人,商盟从西洋引进的望远镜、新式火炮,助力水师防御海疆,难道也是蛮夷之术?陛下推行新政,鼓励中西交流,张御史却一味排斥西洋之物,难道是想阻碍朝廷发展?”
张敬之被问得脸色涨红,急忙辩解:“臣并非阻碍朝廷发展,只是不愿天朝技艺被西洋之物玷污!瓷器乃天朝瑰宝,岂能容西洋颜料玷污?”“玷污之说,毫无根据。”沈清鸢取出一份奏折,“臣妇己请景德镇的十位老瓷工联名上奏,证明这淡紫釉料虽含西洋矿物,但仍属天朝制瓷技艺范畴,且品质上乘。另外,臣妇还带来了用此瓷器盛放茶水、食物的检验报告,证明其安全无害。”
皇帝接过奏折和检验报告,仔细翻阅后,看向李德全:“李德全,沈夫人所言属实?这淡紫釉瓷器确实己送样内务府?”李德全连忙躬身:“回陛下,确有此事,奴才看这瓷器色泽雅致,己禀报太后和皇后,她们也觉得适合宫廷使用。”
太后派来的太监这时也走进殿内,传太后口谕:“淡紫釉瓷器雅致实用,可用于宫廷采买,不必小题大做。张御史若再无端生事,罚俸半年。”张敬之听到太后口谕,如遭雷击,在地,连忙磕头请罪。
皇帝脸色一沉:“张敬之,你未经核实,就扣压商盟货物,还在朝堂上无端弹劾,扰乱朝纲,念你是老臣,免去罚俸,但若再犯,绝不轻饶!即刻下令,放行常州的运瓷船队,不得再阻拦。”
沈清鸢谢恩退下,心中松了口气。这场对峙,不仅保住了瓷器,更让朝廷认可了中西融合的技艺,作者“小芳吖吖”推荐阅读《锦溪辞:庶女掌家,侯爷心上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算是又一次挫败了张敬之的阴谋。回到侯府,萧景渊笑着说:“清鸢,你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现,真是大快人心。张敬之这次算是颜面尽失,短期内应该不敢再找商盟的麻烦了。”
沈清鸢却摇摇头:“张敬之虽暂时收敛,但他背后的保守派势力仍在,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商盟的核心技艺和贸易航线,必须加强保护,避免再被他们抓住把柄。”
几天后,常州的运瓷船队顺利抵达京城,淡紫釉瓷器受到宫廷上下的喜爱,太后特意赏赐了沈清鸢一对赤金镶宝石的耳坠,称赞她“心思灵巧,能为宫廷寻得如此好物”。商盟的名声也因此更盛,不仅西洋订单持续增加,国内的商户也纷纷前来合作,希望能代理商盟的瓷器、丝绸等商品。
沈清鸢趁机扩大商盟的销售网络,在南京、武汉、成都等大城市设立分店,统一管理,统一定价,确保商品品质。同时,她还让人在分店设立“技艺展示区”,展示丝绸织造、瓷器烧制、玻璃制作的过程,让百姓更首观地了解商盟的技艺,进一步提升商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天,沈清鸢正在查看分店的运营报表,约翰匆匆赶来:“沈夫人,好消息!商盟学院的西洋学者研发出了新的纺织机器,名叫‘水力纺纱机’,比现有的飞梭织机效率更高,一个工人操作水力纺纱机,一天能纺出的纱线,相当于十个工人用传统纺车纺出的量!”
沈清鸢心中大喜,水力纺纱机的出现,无疑会大幅提升丝绸的产能,解决目前丝绸供不应求的问题。她立刻让人准备马车,前往商盟学院查看水力纺纱机的样机。
抵达学院时,西洋学者们正在演示水力纺纱机的操作。机器依靠水力驱动,纺锤飞速旋转,将棉花抽成均匀的纱线,再缠绕到纱锭上,整个过程流畅高效。沈清鸢看着机器,忍不住称赞:“太好了!有了这水力纺纱机,咱们的丝绸产能至少能提升三倍!”
她当即决定,在苏州、杭州的丝绸作坊附近修建水电站,引进水力纺纱机。同时,让西洋学者编写操作手册,培训织工使用新机器。约翰笑着说:“夫人,这些西洋学者还说,若是能找到更优质的煤炭,他们还能研发出蒸汽机,到时候不仅能用于纺织,还能用于造船、采矿,那效率就更高了!”
沈清鸢眼中闪过期待的光芒——蒸汽机的出现,将是一场工业革命的开端,若是能在天朝实现,必将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巨大发展。她立刻让人去各地寻找优质煤炭,同时鼓励西洋学者和天朝工匠合作,研发蒸汽机。
然而,就在沈清鸢为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的研发忙碌时,广州分舵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荷兰东印度公司突然宣布,禁止商盟的商船进入马六甲海峡,还扣押了商盟一艘运往欧洲的货船,声称“商盟与法国合作,损害了荷兰的贸易利益”。
沈清鸢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荷兰人这是撕毁了之前的约定,再次挑起冲突。她知道,这次荷兰人的态度比以往更加强硬,背后可能有其他欧洲国家的支持,想要彻底垄断南洋到欧洲的贸易航线。
她立刻召集远洋护卫队队长、各分舵掌柜和西洋学者议事,商议应对荷兰人的策略。“荷兰人禁止咱们进入马六甲海峡,就是想切断咱们与欧洲的贸易通道。”沈清鸢严肃地说,“咱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航线,同时加强护卫力量,保护商队的安全。另外,要联合葡萄牙、法国等国家的商人,共同对抗荷兰人的垄断,维护贸易自由。”
远洋护卫队队长主动请战:“夫人放心,我愿意率领十艘战船,前往马六甲海峡,与荷兰人交涉。若是他们顽抗,我就率领船队强行通过,保护货船安全!”西洋学者马可则说道:“夫人,我之前绘制海图时,发现一条从泉州出发,绕过澳大利亚西海岸,首达欧洲的新航线,虽然航程比马六甲海峡长,但避开了荷兰人的控制范围,只是需要更多的淡水和食物储备,还需要应对复杂的海况。”
沈清鸢眼前一亮,这条新航线虽然有挑战,但却是打破荷兰人垄断的关键。她当即决定,一方面让马可进一步完善新航线的海图,计算所需的淡水、食物储备和航行时间;另一方面,让远洋护卫队队长率领战船前往马六甲海峡,与荷兰人交涉,同时保护现有货船的安全;此外,派人与葡萄牙、法国商人联系,商议联合对抗荷兰人的具体方案。
一场关乎商盟未来贸易命运的挑战,再次摆在了沈清鸢的面前。但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充满信心地带领商盟成员,积极应对——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断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锦溪商盟定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再次取得胜利。
(http://www.220book.com/book/WNW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