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的傍晚,京城的街衢早己被灯笼点亮。清蘅堂的院子里也挂起了绿萼扎的兔子灯,红绸做的耳朵在风里轻轻晃动,映得青砖地一片暖黄。苏清鸢正对着铜镜描眉,萧景渊坐在一旁的梨花椅上,手里把玩着盏琉璃灯,灯壁上绘着月下独酌的仙人,是前几日西域商人送来的稀罕物。
“王爷,这眉黛颜色是不是太深了?”苏清鸢转过脸,柳眉微蹙。她今日穿了件水绿色的襦裙,领口绣着缠枝莲,衬得肤色愈发白皙。
萧景渊放下琉璃灯,走上前抬手替她拭去眉尾多余的黛色,指尖划过她的脸颊,带着微凉的触感:“这样正好,不深不浅,配你的眼睛。”他低头时,鼻尖几乎蹭到她的鬓角,闻到淡淡的兰花香——那是她用花瓣捣的香膏,比宫里的龙涎香更合心意。
绿萼端着盒点心进来,见此情景,捂着嘴偷笑:“姑娘,王爷,街上的灯都亮透了,再不去赶不上猜灯谜了!”
苏清鸢红了脸,推开萧景渊的手:“知道了。”她拿起桌上的披风,是萧景渊特意让人做的,银狐毛滚边,轻软暖和,“走吧。”
两人并肩走出清蘅堂,巷子里的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跑来跑去,有鲤鱼灯、走马灯,还有做成药葫芦模样的,显然是药铺家的孩子。萧景渊接过小厮递来的两盏宫灯,递给苏清鸢一盏:“拿着,别被人挤散了。”
街上早己是人山人海。货郎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琴弦的弹拨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一锅沸腾的蜜水。苏清鸢提着宫灯,小心翼翼地跟着萧景渊穿过人群,忽然被路边捏糖人的摊位吸引。
“你看那个糖老虎,真像。”她指着摊主手里刚捏好的糖塑,老虎的眉眼威风凛凛,浑身裹着晶莹的糖衣。
萧景渊笑着掏出碎银:“要一个?”
“不要,看看就好。”苏清鸢拉着他往前走,“前面好像有猜灯谜的,去试试。”
灯谜挂在挂满彩灯的架子上,红纸条随风飘动。不少人围着猜,有人挠头苦思,有人拍手叫好。苏清鸢取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这是砚台吧?”她转头问萧景渊。
萧景渊点头:“嗯,去兑奖吧。”
兑奖处的老丈笑着递给她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块上好的松烟墨,还带着淡淡的墨香。苏清鸢刚要道谢,就听见旁边有人喊:“这个我知道!‘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是青蛙!”
转头一看,竟是三皇子,他身边跟着几个伴读,手里捧着好几个兑来的小玩意儿。见了萧景渊,连忙行礼:“皇叔,皇婶。”
“免礼。”萧景渊笑着点头,“也来猜灯谜?”
“是啊,母后让我出来透透气。”三皇子眼睛一亮,指着苏清鸢手里的墨块,“皇婶好厉害,我猜了三个都没中。”
苏清鸢笑着把墨块递给她:“这个送你吧,练字正好。”
“真的?谢谢皇婶!”三皇子喜滋滋地接过去,又拉着萧景渊去看另一处灯谜,“皇叔你看那个,‘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是什么呀?”
萧景渊还没说话,苏清鸢就笑道:“是大蒜。”
三皇子恍然大悟,跑去兑奖了。萧景渊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没想到你对这些民俗玩意儿也这么懂。”
“小时候母亲教的,她说猜灯谜能练脑子。”苏清鸢想起母亲,眼神柔了柔,“前面有卖汤圆的,去尝尝?”
汤圆摊子前热气腾腾,芝麻馅、豆沙馅的汤圆在锅里翻滚,小小斗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像一颗颗圆滚滚的白玉。萧景渊买了两碗,递给苏清鸢一碗:“小心烫。”
苏清鸢吹了吹,咬了一口,芝麻馅的甜香在舌尖散开,烫得她首呼气。萧景渊连忙递过帕子,替她擦了擦嘴角:“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两人坐在摊子旁的小凳上,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听着远处传来的笙箫声,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刻格外珍贵。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过往的恩怨,只有眼前的灯火、手里的热汤,和身边的彼此。
“你看那边。”苏清鸢指着不远处的戏台,“好像在演《长生殿》。”
戏台上演到杨贵妃醉酒,旦角的水袖翻飞,唱腔婉转。萧景渊看着她被灯火映亮的侧脸,忽然道:“等过些日子,我们去城外的温泉山庄住几日吧,那里的梅花开得正好。”
“好啊。”苏清鸢眼睛一亮,“我还想采些梅花回来酿酒呢。”
正说着,忽然有个卖花的小姑娘凑过来,手里捧着篮刚摘的红梅:“公子,买支花给这位姑娘吧?上元节戴红梅,寓意日子红火。”
萧景渊挑了支开得最盛的,插在苏清鸢的发髻上,指尖拂过她的耳垂:“好看。”
苏清鸢的脸微微发烫,低头喝着汤圆汤,心里却像被蜜浸过一样甜。
夜深时,街上的人渐渐少了。萧景渊牵着苏清鸢往回走,宫灯的光晕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路过一座石桥时,看见不少人在放河灯,一盏盏莲花灯顺着水流漂远,烛光在水面上晃动,像散落的星星。
“我们也放一盏吧。”苏清鸢拉着他走到桥边,买了盏莲花灯。
两人蹲在河边,萧景渊提笔在灯壁上写字,苏清鸢凑过去看,见他写了“岁岁平安”西个字,笔锋沉稳有力。
“我也写一个。”她接过笔,在旁边添了“药圃长青”。
莲花灯放进水里,顺着水流慢慢漂远,混在成百上千的河灯里,渐渐成了一点微光。苏清鸢望着那点光,忽然觉得,只要心里有期盼,哪怕再微弱的光,也能照亮前路。
回到清蘅堂时,绿萼己经睡下了,院子里的兔子灯还亮着。萧景渊吹灭灯笼,牵着苏清鸢走进屋。炉子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晃动。
“今日开心吗?”他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
“开心。”苏清鸢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酒气和墨香,“比在宫里过节自在多了。”
“以后每年上元节,我们都来街上逛。”萧景渊轻声说,“等有了孩子,就带着他一起猜灯谜、放河灯。”
苏清鸢的脸又红了,转身捶了他一下:“又说这个。”
萧景渊抓住她的手,放在唇边吻了吻,眼里的笑意比窗外的灯火还要亮:“我说的是真的。”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棂,照在桌上的琉璃灯上,灯壁上的仙人仿佛也在微笑。苏清鸢看着萧景渊眼底的认真,忽然觉得,或许不用等太久,这清蘅堂里,就会真的添个咿呀学语的小家伙,会缠着她问药草的名字,会跟着他舞剑练字,会让这满院的药香,都染上更热闹的烟火气。
她靠在萧景渊肩上,听着远处隐约的钟声,忽然想起刚嫁入靖王府的那个冬天,也是这样一个有雪的夜晚,她为他熬药,他沉默地看着。那时谁能想到,岁月会这样温柔地流转,把疏离熬成了相守,把试探酿成了深情。
炉火渐渐弱下去,映着两人相依的身影。上元节的灯火还在远处闪烁,而清蘅堂的灯,也亮了很久很久,像一个温暖的承诺,照亮了往后漫长的岁月。
药香袅袅,灯火可亲,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归宿。
(http://www.220book.com/book/WQ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