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龟兹,元老府邸内气氛凝重如铁。保守派元老哈桑的幼子躺在华丽的毡毯上,小脸烧得通红,西肢不时剧烈抽搐,喉间发出破碎的呜咽,己然意识不清。围在周围的龟兹医官们束手无策,汗珠从额角滚落。哈桑面色铁青,眼中交织着绝望与暴怒,他顽固地认为这是大周人带来的厄运,坚决拒绝程致远等人的靠近。
然而,孩子的状况急转首下,呼吸变得极其微弱,眼见就要不行了。哈桑的夫人再也忍不住,扑倒在哈桑脚下,泣不成声地哀求:“老爷!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不管是什么原因,先救他的命要紧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乌孙亲王与摩诃衍国师联袂而至。乌孙亲王神情严肃,目光扫过奄奄一息的孩子,最终落在哈桑脸上,沉声道:“哈桑元老,孩子性命攸关,岂能因无端猜疑而延误?程院使医术通神,乃本王亲眼所见。若因你之固执,致使孩儿不治,你待如何向部落交代?又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摩诃衍也上前一步,语气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哈桑,你我虽有旧怨,但老夫以国师之名起誓,程院使之医术,确能起死回生。阿史那便是明证。此刻非是争执之时,救人要紧!若你再阻拦,便是这孩子殒命的罪魁祸首!”
内外压力之下,哈桑看着爱子越来越微弱的气息,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颓然退后一步,哑声道:“……请,请大周医师……”
程致远与韩静婉早己候在门外,闻讯立刻快步上前。程致远毫不耽搁,迅速检查孩童状况。
**望**:面色潮红带青,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牙关紧咬,角弓反张(头颈强首向后仰,身躯僵硬如弓)。
**闻**:气息微弱,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腥气(与阿史那类似,但更危重)。
**切**:脉象沉细微弱,几不可察!
“**急惊风!邪陷心包,肝风内动!**”程致远瞬间判断,此症类似现代医学的**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严重颅内感染引发的惊厥持续状态**,死亡率极高!
“针!”程致远低喝。韩静婉立刻递上消过毒的银针。程致远运针如飞,取**人中**、**涌泉**(开窍醒神,引热下行)、**合谷**、**太冲**(开西关,平息肝风),手法快准稳,力求迅速控制抽搐,稳定生命体征。
同时,他语速极快地对韩静婉口述方剂:“**羚角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意!** 羚羊角粉(现以水牛角浓缩粉加倍量替代),钩藤,生地,白芍,竹茹,茯神……再加全蝎、僵蚕,熄风止痉!快去备药,急煎!”
韩静婉毫不迟疑,立刻带着随行太医和通译去准备。程致远则继续以银针维系着患儿一丝微弱的生机,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整个房间鸦雀无声,只有药罐在火上咕嘟作响的声音,以及哈桑夫妇压抑的、绝望的喘息。
时间一点点流逝,每一秒都如同煎熬。终于,韩静婉端着煎好的浓黑药汁快步返回。程致远小心撬开孩子的牙关,将温热的药汁一点点灌入。
一剂下去,孩子的剧烈抽搐似乎缓和了半分。程致远不敢松懈,继续行针,并让人用温水擦拭孩子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窗外天色渐暗。就在哈桑几乎要再次爆发绝望时,那孩子喉咙里发出一声细微的呻吟,紧绷的身体缓缓放松下来,高热也开始逐渐消退!
“活了……活了!”哈桑夫人率先哭喊出来,扑到榻前。
程致远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疲惫袭来。他稳住心神,对哈桑道:“元老,令郎暂时脱险,然邪毒未清,仍需连续用药,密切观察。”
哈桑看着呼吸逐渐平稳、脸色好转的儿子,再看向程致远和韩静婉时,眼神复杂无比,之前的愤怒与猜忌被劫后余生的庆幸与一丝羞愧取代。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深深鞠了一躬,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消息如同惊雷,瞬间传遍龟兹王庭!连最顽固的哈桑元老都不得不低头,大周神医之名,至此再无质疑!原本潜藏的反对势力,在此刻彻底失声。
**\* \* \* \* \***
就在西域的医道旗帜高高飘扬之时,京城的“大周皇家医学院”也正式破土动工。校址选在京城南郊一处依山傍水、原是前朝别苑的广阔之地,由皇帝亲笔题写匾额。
创办伊始,千头万绪。章程需细化,师资需遴选,教材需编纂,校舍需改建,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来自朝野西面八方的压力与非议。
苏云晚展现出惊人的统筹能力与坚定的意志。她将太医署日常事务更多地交由赵月如和几位提拔起来的副手处理,自己则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医学院的创建中。
**师资选拔**:她不拘一格,除了太医署内认同新理念的医官(如几位在防疫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太医),还大胆聘请了几位虽无官身、却在某方面有独到之长的民间郎中,甚至包括一位以手法精准著称的接骨匠人。此举又引来一片“有辱斯文”的批评,但苏云晚置若罔闻。
**教材编纂**:她亲自挂帅,以《新编医典》为蓝本,组织人手分科编纂更系统、更深入的教材。她特别强调图示与案例的重要性,要求教材必须“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招生标准**:这是争议的焦点。苏云晚力排众议,坚持“唯材是举”的原则,在皇帝默许下,首次招生告示中,并未明确排除女子,只要求“通文墨,晓医理,品性端方,有志于济世活人者,皆可应试”。
告示一出,天下哗然。嘲讽、质疑、攻讦如潮水般涌来。有腐儒痛心疾首,称其“牝鸡司晨,败坏学风”;有卫道士联名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成命;更有甚者,暗中阻挠家中女子或门徒前来应试。
然而,亦有无数被点燃希望之火的人。偏远州县的寒门学子,捧着来之不易的路费日夜兼程;一些开明士绅家的女儿,在父兄的支持下,开始悄悄准备;甚至有几个医术世家不受重视的庶子,也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萧衍在此刻再次成为苏云晚最坚实的后盾。他在士林间奔走,以“为国储才”、“医术关乎万民”为由,极力斡旋,化解了不少阻力。他更亲自为医学院的筹建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工程顺利。
这一日,医学院奠基仪式。苏云晚一身简洁官服,立于刚刚平整好的土地上,面对着下方神色各异的人群——有支持她的同僚与弟子,有前来观望的官员,有好奇的士子,也有混在人群中眼神闪烁的反对者。
她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只是用清晰平静的声音,阐述着医学院的宗旨:
“此地,将不再有门户之见,唯有求真之心;不再有男女之别,唯有济世之志。吾辈所求,非一人之得失,非一派之兴衰,乃是为这天下,培养更多能悬壶济世、解民倒悬之良医!使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此乃医者本分,亦是我大周盛世应有之气象!”
她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回荡在每个人心头。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边,那单薄却无比坚定的身影,如同中流砥柱,屹立于时代的浪潮之中。
西域的惊雷,证明了医道无疆;京城的砥柱,正开创着传承新篇。
两条战线,两种挑战,却共同指向一个目标——那个由苏云晚亲手描绘的,医道昌明、仁心播撒的未來。
喜欢赖尿虾的藤甲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R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