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药局风波以苏云晚的全面胜利告终,京城的医改步伐得以继续稳健推进。然而,万里之外的西域,程致远与韩静婉面临的挑战却刚刚开始。
阿史那的康复如同一个活生生的招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龟兹民众前来求医。大周医使团设立的临时诊疗区前,每日都排起长队,不仅有寻常牧民、工匠,甚至开始有一些低阶贵族和富商慕名而来。程致远与韩静婉带领着几名年轻太医和龟兹学徒,从清晨忙到日暮,应对着各种疑难杂症,从常见的风寒暑湿,到复杂的外伤感染、寄生虫病,乃至一些因独特饮食和生活习惯引发的怪病。
韩静婉负责的妇孺区尤为繁忙。她不仅治病,更将苏云晚所授的卫生观念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她教妇女们辨认几种常见的、具有消炎止血作用的本地草药,示范如何清洁产褥,如何为婴幼儿制作易消化的辅食。她的耐心与仁心,使得“韩医师”的名声甚至传到了深居简出的贵族女眷耳中。
这一日,一位衣着华贵、面覆轻纱的贵族妇人,在侍女的簇拥下悄然来到韩静婉的诊区。她是龟兹一位实权部落首领的正妻,因婚后多年无子而备受压力,听闻韩静婉擅治妇人科,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前来。
韩静婉屏退旁人,仔细为她诊脉问询。发现其并非不能受孕,而是因长期情志郁结,加之早年受过寒湿,导致冲任失调,胞宫虚寒。她温言安抚,开了温经散寒、调和冲任的方子,并辅以艾灸,更重要的,是耐心开解其心结,鼓励其放宽心怀。
“夫人之疾,非药石不能治,然心境开阔,亦是良药。”韩静婉的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天地造化,各有其时,强求反损。安心调养,顺其自然,或有转机。”
那贵妇闻言,怔忡良久,眼中竟落下泪来。她久居深闺,饱尝冷眼与压力,何曾有人如此温言关怀,首指其心?她紧紧握住韩静婉的手,哽咽难言。
此事虽未张扬,却在龟兹上层女眷中悄然传开,韩静婉的地位变得更加超然。
***************
然而,大周医使团的成功,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龟兹本地并非铁板一块,一些与旧有巫医势力、或是依靠垄断某些珍稀药材或疗法的贵族关系密切的保守派医官,开始感到不安。他们无法在医术上正面抗衡,便转而使用阴损手段。
先是医使团存放药材的帐篷夜间莫名进水,损失了一批珍贵的黄连与黄芩。接着,便有人在市井散布谣言,说大周医术虽有效,但所用之药性烈,会损伤人体根本,甚至暗指阿史那的康复只是回光返照,不久必将暴毙。
更棘手的是,一位与摩诃衍国师有些龃龉的贵族元老,其幼子突发急症,高热抽搐,本地医官束手无策。此人竟拒绝请大周医使团诊治,反而指责是因大周人带来了“不祥”,冲撞了神灵,才导致其子患病。他集结了一批保守势力,向乌孙亲王施压,要求限制甚至驱逐大周医使团。
程致远面临两难。若强行救治,恐激化矛盾,若置之不理,一旦那孩童真的不治,所有罪名都将扣到医使团头上,之前的所有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程院判,此事需慎重。”一位龟兹学徒忧心忡忡地提醒,“那元老在部落中势力颇大,连大亲王也要让他三分。”
程致远眉头紧锁,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医者父母心,岂能因惧祸而见死不救?但亦不可鲁莽。”他转向韩静婉,“韩先生,你心思缜密,且与几位贵族女眷有旧,可否设法探听那孩童具体症状?我们需知己知彼。”
韩静婉点头:“我尽力而为。”
同时,程致远亲自求见摩诃衍国师,不卑不亢地陈明利害:“国师,医者之责在于救人,无论贵贱。若因政见之争而罔顾人命,非仁者所为,亦非龟兹之福。贵国元老之子若因延误诊治而有不测,恐非其所愿见。我等愿尽力一试,成败与否,但求无愧于心。”
摩诃衍看着程致远坦荡的眼神,想起他救治阿史那的神奇手段,再思及与那元老的旧怨,心中天平己然倾斜。他叹了口气:“程院使仁心,老夫佩服。此事……老夫会向大亲王进言,你们……做好准备吧。”
***************
就在西域局势暗流涌动之际,京城的苏云晚,正在开启医改的下一篇章。
官药局风波让她意识到,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和有限的几个亲信弟子,难以支撑起覆盖全国的医改宏图。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具备新式医疗理念、愿意扎根地方的医官,是最大的瓶颈。
这一日,她向皇帝上了一道长长的奏疏,提出了一项石破天惊的构想——**创办“大周皇家医学院”**。
在这份奏疏中,她详细阐述了创办医学院的必要性:
其一,系统培养具备新医道理念、精通理论与实践的医官,为太医署及地方医政输送稳定人才。
其二,打破家传师承的壁垒,广纳天下有志于医道之才,无论出身,唯才是举。
其三,设立不同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人科、小儿科、防疫科等,鼓励专科深入,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其西,医学院兼有研究与编纂职能,可继续完善《新编医典》,并研究各地特有疾病与疗法。
其五,可招收部分资质上佳的平民甚至女子入学,真正将医术传播于天下。
奏疏之中,她还附上了详细的章程草案,包括学制、课程设置、师资选拔、考核标准等,考虑周详,令人叹服。
这道奏疏在朝堂上引起了比官药局更大的争议!招收平民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招收女子入学?!这简首是要颠覆千百年的礼教纲常!
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就连一些原本支持医改的官员,对此也持保留态度。
皇帝将奏疏留中数日,未曾表态。所有人都明白,陛下在权衡。
苏云晚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若能成功,医道革新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新血,根基才能真正稳固。她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没有在朝堂上硬碰硬,而是私下求见了太后。
她将对太后陈述的重点,放在了“仁政”与“国力”上。
“太后娘娘,医者活人,乃是大仁政。若能使更多良医遍布州县,则百姓安康,国库因疫病损耗减少,此乃固本培元之策。且女子心细,于妇人科、小儿科别有天赋,若能加以培养,于国于家,皆有益处。昔日静婉在江南、如今在龟兹,皆以其医术仁心,为朝廷赢得赞誉,便是明证。”
太后久居深宫,对前朝争斗不甚了了,但于“仁政”与“国力”却听得明白。尤其是韩静婉的例子摆在眼前,让她深感与有荣焉。她拉着苏云晚的手,缓声道:“你这孩子,总想着为朝廷、为百姓做好事。此事虽有些惊世骇俗,然其心可嘉。哀家瞧着,是件好事。皇帝那边,哀家会替你说几句话。”
有了太后的支持,皇帝的决心似乎也坚定了下来。
数日后,圣旨颁下:**准苏云晚所奏,创办“大周皇家医学院”,由其兼任首任院正,统筹一切创办事宜!**
旨意中虽未明确提及招收女子之事,却给予了苏云晚极大的自主权,这无疑是一种默许。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无数寒门学子、乃至一些被困于闺阁却心怀济世之志的女子,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
苏云晚站在太医署的阁楼上,望着下方开始忙碌规划医学院址的官吏,心中澎湃。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创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学院,其艰难不亚于推行任何一项改革。
但她目光坚定,毫无畏惧。
西域的波澜,交由致远与静婉。而京华的新章,将由她亲手开启。
医道之传承,将由此步入一个全新的纪元。
作者“喜欢赖尿虾的藤甲卫”推荐阅读《医手倾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R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