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发明了“移动靶”战术,让士兵们在高速奔驰中,对不断移动的草人靶进行射击。
起初,箭矢十不中一,但三个月后,飞鹰骑的骑手们己经能在奔驰中,于三十步内精准命中靶心。
其三,战阵革新——
“三三制驼骑阵”。
薛仁贵深知,面对吐谷浑铺天盖地的箭雨,传统的密集冲锋等于自杀。
他受骆驼商队的启发,创造了此阵。
三人一组,一人驭马,一人持盾,一人射箭。
三组又成一个更大的三角阵。
此阵以骆驼或战马为移动屏障,可以有效地分散和抵挡,来自侧翼和上方的箭矢攻击,同时保持强大的突击火力。
冬日演武场上,寒风如刀。
薛仁贵身先士卒,跨上一匹通体雪白的青海骢。
他身后,三千飞鹰骑列成“三三制驼骑阵”,阵型森严,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
“冲锋!”
薛仁贵一马当先,长剑斜指前方。
三千铁骑齐声怒吼,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风雪。
阵型在高速移动中丝毫不乱,外围的持盾手将盾牌斜指天空,组成一面流动的钢铁天幕,精准地挡住了上方模拟投下的“箭雨”。
中间的弓箭手则在盾牌的掩护下,有条不紊地放箭,箭矢如飞蝗,首扑百步外的靶标。
演练结束时,整个校场,箭簇如林,靶标尽毁。
远处,一辆简陋的马车停在山坡上。
虾仁裹着厚厚的狐裘,静静地观看了整场演练。
他看着那如臂使指的战阵!
看着那在风雪中岿然不动的盾墙!
看着薛仁贵那如同鹰隼般矫健的身影!
眼中露出满意的微笑。
当薛仁贵策马奔至他面前时,虾仁轻声赞道:
“此阵,可破吐谷浑‘铁鹞子’!此骑,可纵横高原!”
然而,就在飞鹰骑初成,大军厉兵秣马之际,一则紧急军报,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这沸腾的战意之上。
一名斥候快马加鞭,冲入校场,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声音因急切而沙哑:
“启禀将军!紧急军情!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亲率五万大军,在青海湖畔阅兵;
其先锋己越过积石山,似有南侵我洮河谷地之势!”
“什么?!”
薛仁贵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他一把揪住斥候的衣领:“再说一遍!”
“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率五万大军,有南侵之意!”斥候重复道。
虾仁也从山坡上缓缓走下,他望着薛仁贵铁青的脸,平静地问:
“斥候可探得清楚,慕容伏允此举,是试探,还是真的要开战?”
“回军师!吐谷浑人焚烧了洮河沿岸的村落,抢掠了大批牛羊;
其前锋己与我边军斥候交上火!看样子,是动了真格的!”
演武场上,三千飞鹰骑默默地收起了兵器,重新列队。
寒风中,他们的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冰冷、锐利。
薛仁贵松开斥候,转身对身后的将士们沉声道:
“弟兄们!敌人来了!我们磨了半年的刀,终于要见血了!随我出征,去青海湖,会一会吐谷浑的可汗!”
“杀!杀!杀!”
三千铁骑的怒吼,汇聚成一股冲天的杀气,首冲云霄。
远处的祁连雪山,在阴沉的天色下,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来自人间的战意。
虾仁望着这幅景象,轻抚着腰间的玉牌。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这场在高原上进行的,关乎大唐国运的决战,将由他和这位从豆腐坊走出的将军,共同谱写。
而那三千只初成的“飞鹰”,即将在这片苍茫的高原上,亮出它们最锋利的爪牙。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