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家眷被流放岭南那天,虾仁亲自去送行。
他看着那些妇孺老幼,心中五味杂陈。
一个老妇人抱着孩子,跪在他脚边:“军师大人,谢谢您……”
虾仁扶起她,轻声说:“回去好好过日子。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孩子的手里,攥着一块从薛府带出来的玉佩——
那是薛万彻当年随李渊征战时,高祖赐给他的。
虾仁望着远去的马车,心中明白:
有些仇恨,就像昭陵地宫里的壁画,虽然被篡改过,但只要有人愿意放下,就能重新绘上新的色彩。
庆功宴设在太极殿外的含元殿。
李世民端着酒盏,走到虾仁面前:
“虾仁,朕今日高兴。不仅是因为薛氏一案告破,更是因为,你让朕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治国’。”
虾仁拱手:“臣不敢居功。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不。”李世民摇头,目光灼灼:
“你让朕知道,法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要守护人心。朕决定,命你总纂《贞观律》。”
虾仁一愣:“陛下?”
“朕要一部律典,既能约束百官,又能保护百姓。”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期待:
“要废除残酷的肉刑,要强调‘疑罪从无’,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唐的法律,是仁的法,是公的法。”
虾仁接过圣旨,指尖触到绢帛上的龙纹,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想起贞观以来的每一桩案子——
鬼案、和亲案、皇陵案,每一桩都在告诉他:法治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守护。
含元殿的宴会上,歌舞升平。
虾仁却独自走到殿外,望着太极殿的飞檐。
飞檐上的脊兽,在月光下静静伫立。
它们见证过高祖的开国,太宗的贞观,也将见证这部《贞观律》的诞生。
虾仁翻开怀里的染血密诏——
那是李渊的遗愿,是薛万峰的赎罪,是大唐两代帝王的反思。
他知道,《贞观律》不是一部简单的法典。
它是法治与仁心的融合,是历史的教训,是大唐的未来。
三个月后,《贞观律》初稿完成。
虾仁将初稿呈给李世民时,李世民翻看着那些条文,频频点头:
“‘诸疑狱,法官需五听’——好!‘废除车裂、枭首’——善!‘百姓有冤,可越级上诉’——妙!”
他抬头看着虾仁,眼中满是赞许:
“卿之功,不在破案,而在立典。这部律典,会让大唐的江山,更稳更牢。”
虾仁躬身:“臣愿为陛下守此山河,让法治仁心,成为大唐的根基。”
当晚,虾仁回到府邸。
明月端来一碗银耳羹,笑着说:“恭喜大人,完成了这件大事。”
虾仁接过羹,望着窗外的月亮: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李渊的遗愿,是薛万峰的赎罪,是陛下的反思,是所有大唐人的共同努力。”
明月坐在他对面,轻声说:“可你是那个牵头的人。没有你,就没有这部律典。”
虾仁笑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就像破案一样,我只是把真相找出来,把道理讲清楚。”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
虾仁知道,从今以后,大唐的子民,再也不用害怕莫须有的罪名,再也不用担心仇恨的链条会牵连到无辜的人。
因为,这部《贞观律》,会守护他们。
就像他说的:“法治仁心,方为长治久安之本。”
虾仁站在太极殿的飞檐下,望着远方的天空。
风里传来含元殿的歌舞声,传来长安百姓的欢笑声。
他知道,这部律典,会成为大唐的基石。
而他,会永远记得,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