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0章 西域的震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顺着山坡挖渠道,把泉水引到地里。”虾仁画了张简易的图纸:

“用竹管接起来,再铺层石板防漏。”

工匠们犯了难:“竹管容易裂,石板又重……”

“那就用陶管。”虾仁拍了拍腰间的令牌:

“我让长安的窑厂烧陶管,十日之内送到。”

十日后,一万根陶管运到了工地。

士兵们沿着山坡挖了条三尺深的渠道,把陶管埋进去,再把泉水引进来。

当第一股泉水顺着渠道流进地里时,周大壮蹲在田埂上,用手捧起泉水喝了一口:“甜!”

没过多久,地里冒出了嫩绿的麦苗。

士兵们蹲在田边,看着麦苗从土里钻出来,眼睛都首了——

这是他们在西域见过的第一抹绿色。

为了管好屯田,虾仁设立了“军屯司”,任命曲智盛的亲信、原高昌农官阿史那忠为司丞。

“军屯司的规矩要活,”虾仁对阿史那忠说:

“不能像内地那样死板。士兵们白天耕种,晚上操练,农忙时少练,农闲时多练;

收成好的,多给赏钱;偷懒的,罚去修渠道。”

阿史那忠挠了挠头:“可他们是士兵,不是农民……”

“士兵也是人,”虾仁笑了:

“要让他们知道,屯田不是惩罚,是为了自己能吃饱饭,能让家人安心。”

军屯司的效率很高。

他们把五千士兵分成五十个屯,每个屯一百人,设屯长管理。

每个屯都有自己的田亩、农具、水源,甚至连种子都是按季节分的——

春种小麦,夏种苜蓿,秋种粟米。

士兵们的变化,连周大壮都感到惊讶。以前训练时,总有士兵偷懒;

现在,天没亮就有人扛着犁去地里,晚上还有人留在田边浇水管。

“大人,你看!”周大壮指着远处的田地:

“那片麦苗长得比我去年种的还壮!”

半年后,高昌周边的荒漠,变成了一片金黄的麦海。

虾仁站在田埂上,看着士兵们挥舞着镰刀收割,麦秆在阳光下闪着光。

阿史那忠捧着账本来报:“大人,今年夏收,一共收了三万石小麦,两万石苜蓿!军粮自给率,达到了七成!”

周大壮凑过来,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嘴巴张得老大:“七成?!咱们刚来的时候,还得靠内地运粮……”

“这只是开始。”虾仁捡起一粒麦子,放在手心:

“明年,我们可以种更多,不仅能自给,还能运到内地,换些丝绸、茶叶。”

士兵们围过来,看着手里的麦子,脸上全是笑。

有的士兵把麦子塞进嘴里嚼,有的把麦穗编成小辫子挂在腰间——

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屯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域。

于阗国王派使者来,看着高昌周边的麦田,惊叹道:

“大唐的士兵,居然能把荒漠变成粮仓!这要是传回去,我们于阗的百姓,都要羡慕死了!”

曲智盛站在田边,摸着麦穗,眼里全是骄傲:“我爹要是看见,肯定会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唐。”

李世民收到捷报,龙颜大悦。

他下旨,赏赐虾仁黄金千两,丝绸百匹,并亲笔题写“屯田戍边,功在千秋”的匾额,挂在都护府的议事厅。

虾仁站在匾额下,望着远处的麦田。

风卷着麦浪,发出沙沙的响,像在唱一首胜利的歌。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大唐在西域的根基——

有了自己的粮仓,就不用再怕突厥的封锁,不用再依赖内地的补给。

而这,只是他“经略西域”的第一步。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