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西市,从来没像今日这般热闹。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坊墙,西市的青石板路上就挤满了人——
穿胡服的粟特商人举着波斯锦叫卖,戴幞头的汉商捧着于阗玉比划,连卖胡饼的摊子前,都围了一圈穿翻领袍的突厥人。
最显眼的是街中央的“献宝台”,上面摆着于阗王的贡玉、大宛进贡的汗血马。
还有波斯商人带来的琉璃灯,灯身流转着彩虹般的光,引得孩子们拍着手欢呼。
李世民穿着便服,踩着马凳登上献宝台,指尖轻轻抚过一块羊脂玉。
玉质温润,像凝了一汪泉水,他用袖口擦了擦,对着阳光看——
玉里有天然的“云纹”,像极了长安南山的云。
“这玉,是伊布拉音送的?”他转头问身边的虾仁。
虾仁点头:“于阗的羊脂玉,每年只产百斤,伊布拉音说,这是给陛下的‘定情礼’。”
“定情礼?”李世民笑出声:
“是给大唐的诚意。”他转身看向台下的人群,胡商们见皇帝来了,纷纷跪下行礼,他却摆了摆手:
“都起来,朕就是来看看西市的烟火气。”
人群里爆发出欢呼,一个卖波斯锦的少女怯生生地捧着锦缎上前:
“陛下,这是我们波斯的‘联珠纹锦’,您看看……”
李世民接过锦缎,展开来——
金线织成的联珠纹里,绣着凤凰和骆驼,色彩艳丽却不俗气。
他用指尖着锦面:“比朕的龙袍还密实,这手艺,得多少工匠织?”
“要三个织工,织三个月。”少女红着脸笑:
“以前走丝路要三个月,现在有了互市司的护符,二十天就能到长安。”
李世民点头,把锦缎递还给她:“告诉你们国王,下次多送些这样的好东西。”
午后,虾仁跟着李世民进了勤政殿。
殿内飘着龙涎香,案头堆着西域的文书,李世民坐下后,指了指案上的“商队台账”:
“朕看了,今年西域商队有一千二百支,贸易额破了两千万贯——虾仁,你这互市司,比朕的内帑还管用。”
虾仁躬身:“是陛下给了好底子。要是没有屯田的粮食、护符的安全,商队不敢来;
没有互市司的规矩,贸易乱了,也留不住人。”
李世民站起来,走到殿中央的地图前——
地图上,西域的绿洲被标注成绿色,丝路像一条金线,从长安连到波斯湾。
“你知道朕为什么让你经略西域?”他指着地图上的高昌:
“不是为了抢地盘,是要让大唐的文明,走到更远的地方。”
虾仁抬头,看见皇帝的眼睛里有光——
那是属于帝王的、对天下的野心。
“朕年轻时,跟着太宗皇帝打突厥,”李世民的声音沉下来:
“那时朕就想,要是能把西域变成大唐的‘后花园’,该多好。现在,你做到了。”
他从袖中取出一块鎏金匾额,上面刻着“经略西域,虾仁第一”,字体是颜真卿的楷书,刚劲有力。
“这匾,挂在都护府的正厅。”他说:
“让所有西域的官员都知道,大唐的经略使,是能干事的。”
虾仁的奏报,用了整整一个时辰。
他从“屯田戍边”说起——五千士兵开的荒地,今年收了八万石小麦。
不仅够都护府的军粮,还运了三万石去长安,缓解了内地的灾荒;
然后是“商队护符”——一年多来,护符商队被劫的次数为零,商队的规模扩大了五倍;
最后是“互市司”——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调解了三百多起纠纷!
西域的商人都说“大唐的规矩,比突厥的可汗还公道”。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