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仁站在一旁,看着俟利可汗接过圣旨——
这个草原枭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曾是颉利的部下,却因颉利的压迫而心怀怨恨;
如今,大唐给了他“复仇”的机会,也给了他“地位”,他自然会拼尽全力。
俟利可汗回到漠北,立刻召集部落会议。
“大唐给了我们铁器、战马,还封我为瀚海都督!”他在篝火旁挥舞着弯刀:
“突厥余孽抢了我们的牧场,杀了我们的族人,现在,是时候报仇了!”
薛延陀的勇士们欢呼起来,他们早就憋着一股劲,要向颉利的余部讨还血债。
三天后,薛延陀的骑兵出发了。
他们沿着杭爱山的峡谷前进,绕到突厥余部的后方,突然发动袭击。
突厥人做梦也没想到,薛延陀会这么快动手——
他们以为,薛延陀还在等着大唐的“指令”。
战斗只持续了半个时辰。
薛延陀的骑兵用大唐赐的铁器,砍破了突厥人的皮甲;
用大唐送的战马,追上了突厥人的骆驼队;
突厥余部三千余人,要么被杀,要么被俘,剩下的几百人,连夜逃进了沙漠。
俟利可汗派人给虾仁送信:“突厥余孽己灭,漠北安定。臣愿率部落,永远做大唐的屏障!”
北疆安宁:百姓的歌颂。
消息传回长安时,李世民正在批阅文书。
他放下笔,笑着对虾仁说:“薛延陀这步棋,下得好。朕不用派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突厥的余患。”
虾仁躬身:“是陛下给了薛延陀机会。他们想要的,不是大唐的怜悯,是承认和尊严。我们给了,他们自然会回报。”
几个月后,虾仁再次来到阴山南麓的烽燧。
站在台上,他望着远处的草原——
薛延陀的牧民正在放牧,他们的帐篷上飘着大唐的旗帜;
突厥的废墟里,己经长出了新的草芽。
一个牧民看见他,立刻跑过来,递上一碗马奶酒:
“军师大人,多亏了你,我们再也不怕突厥人了!”
牧民的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远处,传来薛延陀勇士的歌声:
“大唐的天可汗,给了我们铁器和战马;薛延陀的俟利可汗,守住了我们的草原……”
虾仁接过马奶酒,喝了一口——酒里带着草原的甘冽,还有百姓的感激。
他知道,这杯酒,不是敬他,是敬大唐的“以夷制夷”,敬那些愿意放下仇恨、共同守护家园的人。
年末,俟利可汗带着薛延陀的部落首领,再次来到长安。
他们在含元殿外,对着李世民和虾仁跪下:“臣等,愿永远做大唐的子民,守好瀚海以北的每一寸土地!”
李世民扶起他们,笑着说:“好。朕封薛延陀为‘瀚海郡王’,世袭罔替。你们的部落,永远是大唐的‘北门锁钥’。”
虾仁站在一旁,望着这群草原汉子——他们曾经是敌人,如今是大唐的盟友。
这一切,都源于“以夷制夷”的智慧,源于大唐的包容与自信。
风卷着草原的草香,吹过含元殿的檐角。
虾仁知道,北方的草原,从此安宁了。
爱看书的雪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