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蜀丝求合作:混纺创思与损耗难题

小说: 穿宋当首富   作者:丁泽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宋当首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WVN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尚衣局的合作文书刚在苏家作坊门口贴稳,一群带着蜀地风尘的客人就掀帘而入,为首的汉子穿件洗得发亮的蜀锦短打,皮肤是常年晒桑园的深褐色,双手布满织机磨出的厚茧,自报家门是蜀地织户首领刘山。

他身后两个年轻织工,小心翼翼捧着匹亮红色蜀锦,锦面上的凤凰纹样虽立体,尾羽处却透着几分僵硬,像被冻住的火焰。

“苏姑娘,早听说您改良的织机是汴京一绝,可咱蜀锦的‘绒经’技法,苏丝织机实在兼容不了。”

刘山双手把蜀锦递到林晚面前,指腹还蹭着锦面的绒线,语气里藏不住急切,“宫里要给吐蕃赞普做贺礼锦,既得有苏丝的柔滑,又得有蜀锦的艳色,要是做不出来,咱蜀地百来户织工今年的嚼谷就没着落了。”

林晚指尖抚过蜀锦的绒经,传统蜀锦靠双经轴织绒,而苏丝织机只有单经轴,确实像“硬让绵羊学飞”。

她忽然想起现代面料课上的混纺原理,眼睛一亮:“刘大哥,咱们试试‘经轴并置’如何?把苏丝经轴和蜀锦绒经轴装在同一台织机上,用改良后的齿轮控转速,让两种经线一慢一快交替开合,说不定能织出‘柔里裹艳’的新锦。”

刘山愣得首眨眼睛,显然没听过这种“拆东补西”的法子。

韩婶凑过来,指尖捏着蜀锦的绒线:“可绒经比苏丝粗三倍,转速快了准断。”林晚转身走到改良织机旁,捡块木炭在地上画了个“双齿轮联动图”。

“在绒经轴旁加个小齿轮,转速比苏丝轴慢三成,再垫上马师傅之前做的铜片减摩擦 ,现成的零件,刚好不用再开模。”

正说着,钱二抱着账本慌慌张张跑进来,脸色白得像刚浸过冷水,怀里的账本都攥皱了:“瑾姑娘!刚盘完库房,苏州运来的染料损耗了两成!都是木桶漏水,靛蓝染了一路,剩下的都浑得像泥水!”

他举着个漏底的木桶,作者“丁泽雨”推荐阅读《穿宋当首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桶壁上干结的染料块还在往下掉,这是他管库房后遇的头个坎,说话时声音都发颤。

林晚接过木桶,目光忽然落在作坊墙角堆的竹筒上,那是周强用来装凉水解渴的,塞着软木塞,密封性极好。

“有了!”她指着竹筒,“把染料装竹筒里,用松脂封死口,再把竹筒塞进垫干草的木箱,就算木桶漏了,染料也撒不了。”

钱二眼睛瞬间亮了,抱着木桶就往库房跑,刘山看着他的背影,笑着对林晚说:“苏姑娘不仅会改织机,连运货的小门道都这么巧,难怪能把作坊做这么兴旺。”

当天下午,马师傅就带着木工坊的伙计赶来,给改良织机加装双经轴和小齿轮。

刘山带来的蜀地织工试着织了几寸,苏丝的水绿裹着蜀锦的绯红,绒经在阳光下泛着柔润的光,比单独的苏丝或蜀锦更显精致。

刘山激动得拍着大腿:“成了!这新锦就叫‘苏蜀合璧’!咱蜀地织户愿跟您长期合作,以后苏丝的原料,咱蜀地的桑园也能供!”

傍晚时分,周强从码头回来,手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码头吴伙计画的漕运路线图:“瑾姑娘,吴兄弟说,从蜀地运桑苗到汴京,走漕运比陆路快十天,还能省一半运费。就是漕运码头的陶管事黑,要收‘过闸费’,每船五贯,少一文都不让过。”

林晚展开路线图,手指在 “泗水闸”处画了个圈:“陶管事要过闸费,咱们就跟他谈长远合作,以后蜀地的桑苗、苏丝都走他的码头,让他降三成费,再帮咱们看管货物,损耗少了,他能赚长期的钱,比收一次性过闸费划算。”

周强一拍大腿,转身就往码头跑,他知道,林晚的“双赢”主意,从来没失过手。

作坊的灯亮到深夜,刘山和韩婶在调试新织机,钱二带着织工们用松脂封竹筒,许伯则在整理桑苗册子,陈锦的旧册子里,刚好记着蜀地桑苗耐旱的特性。

林晚站在窗前,看着满院忙碌的身影,心里清楚:苏丝与蜀锦的合作只是起点,要让织业真正兴旺,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http://www.220book.com/book/WVN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宋当首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WVN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