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月光勾勒出李安宁惊慌却坚定的脸庞。她穿着一身深色的宫人服饰,发髻有些散乱,显然是一路躲藏奔波而来。见到沈墨,她立刻将一件冰凉的东西塞进他手里,语速极快地说道:“沈公子,我在父皇书房外偷听到的!三皇兄……不,是晋王!他和王公公密谈,说要趁北境局势紧张,坐实你的罪名!他们还提到什么‘野狼谷’、‘龙雀’,说必须尽快得手,否则……否则恐生大变!”
沈墨低头一看,手中是一块质地温润、雕刻着蟠龙纹样的羊脂白玉玦,这是皇室成员的身份象征之一。
“这是……”沈墨不解。
“这是我的信物!”李安宁急声道,“父皇虽然暂时信你,但压力太大,王公公又在旁煽风点火……我怕……我怕他们真的会对你不利!你拿着这个,或许……或许关键时刻能有点用。我不能久留,你……你一定要小心!”
她说完,不等沈墨回应,便如同受惊的小鹿般,迅速消失在窗外的夜色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属于少女的馨香。
沈墨握紧手中尚带余温的玉玦,心中波涛汹涌。长乐公主李安宁,这个天真烂漫、被他故事和诗词吸引的少女,竟在如此危难时刻,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他送来了如此关键的情报和信物!
这份情谊,沉重而珍贵。
更重要的是,她证实了沈墨的推断!晋王与王振果然在密谋,目标首指“野狼谷”和“大夏龙雀”!他们想借北境紧张和副使遇刺案,将自己彻底打入深渊,同时加速他们的计划!
不能再等了!“天时”未至,但他必须主动创造时机!
“铁柱!”沈墨低喝一声。
赵铁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门口:“先生?”
“立刻想办法,将这块玉玦和一句话,秘密送给定国公府秦老将军!”沈墨将玉玦递出,眼神锐利如刀,“就說:‘北风欲摧玉门关,龙雀或在狼谷眠。金鳞非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前两句点明北境危机和“大夏龙雀”的关键线索,后两句既是表明自己的心迹与能力,也是一种隐晦的求助与结盟信号。加上长乐公主这块代表皇室血脉的玉玦,分量足以引起定国公的极度重视!
“是!”赵铁柱虽不解诗中深意,但毫不迟疑,接过玉玦领命而去。
沈墨知道,这是一步险棋。将如此重要的线索和推断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军方,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他别无选择,皇帝被蒙蔽,朝堂被渗透,他必须借助外力破局!而定国公府,是目前最可能也最有能力打破僵局的盟友。
消息送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沈墨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继续推演各种可能,完善燧发枪的图纸,思考琉璃更多的应用可能。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必须准备好迎接可能出现的转机。
萧玉若的伤势恢复得很快,她似乎完全没把受伤当回事,依旧每天活力满满地在府内“巡逻”,偶尔跑来书房,好奇地看看沈墨在写画什么,或者缠着他讲些“海外”的奇闻异事。她的存在,像一团跳跃的火焰,驱散了不少府中压抑沉闷的气氛。
“喂,书呆子,你整天关在屋里,不闷吗?”萧玉若拿起桌上一个琉璃镇纸对着光看,七彩的光晕在她脸上流转,“等我伤好了,带你出去打架……不,是行侠仗义!保证比待在这里有意思多了!”
沈墨看着她充满活力的侧脸,心中微动,刚想说什么,赵铁柱却带着一身夜露和急促的气息冲了进来!
“先生!定国公府有回信了!”
沈墨精神一振,立刻接过赵铁柱递来的一个小小的、密封的铜管。拧开铜管,里面是一张卷起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只有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两个字:
“己悉,待动。”
己悉,待动!
简单的西个字,却让沈墨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定国公明白了他的意思,并且己经有所准备,在等待行动的时机!这无疑是黑暗中最有力的一线曙光!
“另外,”赵铁柱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潮红,“边境传来最新军情!北莽一支千人骑兵队试图偷袭我边境哨所,被定国公麾下大将,也就是秦风将军,率兵设伏,迎头痛击!斩首数百,俘获数十人!北莽气焰受挫,边境局势暂时稳住了一些!”
好消息接踵而至!
沈墨眼中爆发出璀璨的光芒!秦风的胜利,来得太是时候了!这不仅挫败了北莽的挑衅,更证明了边军的战斗力,极大地缓解了朝廷因为北莽副使遇刺而承受的压力!也间接削弱了那些要求严惩他“以平息北莽怒火”的荒谬言论的根基!
时机!这就是王振所说的“天时”,或者说,是“天时”的开始!
“好!太好了!”沈墨忍不住击节赞叹。定国公府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一记漂亮的边境反击,既是捍卫国土,也是用实力在为他在朝堂上争取空间!
可以想象,此刻的紫禁城内,皇帝的心情必定复杂无比。一方面边境告捷,扬我国威;另一方面,沈墨的案子,以及背后可能牵扯的晋王通敌大案,又该如何处置?
“先生,我们接下来……”赵铁柱询问道。
沈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按兵不动,继续等待。同时,让我们的人,全力搜集所有与晋王、王振、孙家、暗影楼、夜枭令牌,以及大佛寺、野狼谷相关的蛛丝马迹!我们要在关键时刻,给出致命一击!”
“明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边境捷报传来,沈墨这边稍感轻松之际,第二天上午,一队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在一个面色冷峻的千户带领下,来到了沈府门外!
“奉旨查案!开门!”锦衣卫千户声音冰冷,不容置疑。
府门打开,锦衣卫鱼贯而入,迅速控制了前院。那千户目光扫过闻讯赶来的沈墨,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沈郎中,得罪了。北莽副使一案,有了些新线索,需要请沈郎中回北镇抚司,协助调查。”
回北镇抚司!那可是锦衣卫诏狱所在!进去容易,出来难!
赵铁柱和周围的墨卫瞬间握紧了兵器,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沈墨心中一沉。边境刚刚告捷,锦衣卫就上门拿人?是皇帝改变了主意?还是晋王和王振狗急跳墙,要强行将他下狱?
他面上却不动声色,平静地看着那锦衣卫千户:“不知是何新线索,需要劳动千户大人亲自来请本官?”
那千户冷笑一声:“沈郎中到了北镇抚司,自然知晓。来人,请沈郎中上路!”
几名锦衣卫校尉上前,就要动手。
“我看谁敢!”萧玉若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响起!只见她红衣如火,从后院疾掠而至,短剑己然出鞘半寸,挡在沈墨身前,怒视着锦衣卫众人,“谁敢动他,先问过我手中的剑!”
她虽然伤未痊愈,但此刻气势勃发,竟让那些锦衣卫校尉一时不敢上前。
那千户脸色一沉:“大胆!竟敢阻挠锦衣卫办案!你想造反吗?!”
沈墨轻轻按住萧玉若持剑的手,对她摇了摇头。与锦衣卫正面冲突,是下下之策。
他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千户:“千户大人,协助调查,本官自当配合。不过,在离开之前,本官需得知会顾尚书一声,这是陛下之前的旨意。另外,”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确保周围的人都听得见,“本官近日潜心研究,于‘琉璃’工艺上又有突破,可制‘千里镜’,于军中斥侯瞭望有大用,正欲禀明陛下。若因此耽搁了军国大事,不知千户大人,可能担待?”
他这话,半是提醒,半是威胁。抬出顾言,是表明自己并非毫无根基;提及“千里镜”(望远镜)这等军国利器,则是暗示自己的价值,若锦衣卫胡乱抓人,影响了边防,这个责任他们担不起!
那千户脸色变幻不定,显然没料到沈墨如此镇定,且抛出这样一个理由。他接到的命令是带人回去,但若真因此影响了边境……他不由得犹豫起来。
就在这时,府门外又是一阵喧哗!
一名太监尖细的声音高喊道:“圣旨到——!工部郎中沈墨接旨——!”
所有人都是一愣!
锦衣卫千户也皱起了眉头。
沈墨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到院中跪下:“臣沈墨接旨。”
那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北境将士用命,力挫敌锋,扬我国威。工部郎中沈墨,此前献琉璃有功,今又闻于军器亦有巧思,朕心甚慰。着即解除禁足,仍领舆图司事,专心研制军器,以备国用。北莽副使一案,另有专查,沈墨需随时听候质询。钦此——!”
圣旨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解除禁足!官复原职!甚至还有褒奖!只是要求随时听候质询!
这突如其来的转折,让那锦衣卫千户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无比。
沈墨心中却是雪亮。定国公府的边境捷报,加上他刚才抛出的“千里镜”构想,以及可能存在的、来自顾言甚至王振(出于某种平衡考虑)的暗中运作,共同促成了这道旨意!
皇帝在权衡之后,选择了暂时稳住他,利用他的“巧思”为国出力,同时也没有放弃对案件的调查。
“臣,领旨谢恩!”沈墨叩首,接过圣旨,缓缓站起身。
他看向那面色铁青的锦衣卫千户,淡淡道:“千户大人,看来,本官暂时不能随你去北镇抚司了。”
锦衣卫千户咬了咬牙,冷哼一声,带着人悻悻而去。
危机,暂时解除。
沈墨站在院中,手握圣旨,感受着阳光重新洒在身上的暖意。他看了一眼身旁因为激动而脸颊微红的萧玉若,又望向皇宫的方向。
他知道,这并非胜利,只是赢得了喘息之机,以及一个在明面上行动的身份。
暗处的较量,远未结束。
野狼谷,“大夏龙雀”,晋王,王振,暗影楼,夜枭……这些谜团,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深邃。
既然回到了棋盘上,那么,下一步,该他落子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逍遥大夏:我在古代开图书馆(http://www.220book.com/book/WX8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