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章:章台问策

小说: 秦风楚月   作者:玲薇阁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秦风楚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WXI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兰芷阁的日子如涓涓细流,平静却充满生机地向前流淌。芈姝巧妙经营下,这方小天地愈发显得温馨有序。那片小花圃里,楚兰与秦卉相依相偎,竟也开出了别样的风情。宫人们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连走路办事都透着一股子轻快劲儿。芈姝这位来自楚国的公主,用她的仁厚与智慧,不知不觉间,己在这森严的秦宫中,为自己赢得了一方坚实的立足之地。

这日,芈姝终于将嬴政所赐的那些关于秦国律法、地理的竹简细细研读了一遍。竹简沉重,文字古奥,但她读得津津有味。这对于一个专业历史学者而言,无异于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是触摸这个时代真实脉搏的最佳途径。

合上最后一卷竹简,她长长舒了口气,心中对秦国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史书上的冰冷结论,而是有了更为立体、复杂的感知。其法度之严明,组织之高效,野心之磅礴,确实令人惊叹。然而,那字里行间透出的严苛与急迫,也让她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阿蘅,”她起身,理了理衣裙,“备步辇,我们去章台宫。”

阿蘅眼睛一亮,立刻应下。大王亲口准许公主去章台宫问询,这可是天大的脸面!

章台宫依旧巍峨肃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权气息。通传之后,内侍恭敬地将芈姝引入偏殿。这里依旧是书卷林立,墨香弥漫,只是今日,嬴政并非独自一人。

他的下首,坐着一位身着锦袍、气质略显文弱,眼神却透着精明的中年男子。见芈姝进来,那男子立刻起身,目光中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行礼道:“臣,李斯,参见公主。”

李斯!未来的大秦丞相,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芈姝心中微震,面上却不动声色,优雅还礼:“李先生不必多礼。” 她感觉到李斯的目光如同细密的针,在她身上悄然扫过,带着评估与淡淡的敌意。一个深受大王关注的楚国公主,对于他这样的客卿而言,恐怕并非什么好消息。

嬴政坐于主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珩,见芈姝到来,只抬了抬眼,淡淡道:“来了。竹简看完了?”

“是,谢大王赐简,芈姝获益良多。” 芈姝在指定的席位上跪坐好,姿态端庄。

“哦?有何获益,不妨说说。” 嬴政似乎来了兴致,将玉珩放下,目光落在她身上。李斯也重新落座,一副洗耳恭听,却又带着些许看好戏的姿态。

芈姝心知这是考校,亦是她在秦国核心权力人物面前第一次正式亮相。她略一沉吟,并未首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芈姝愚钝,读简时有一处不明,敢问大王与李先生。秦法以耕战立国,奖励军功,此乃强国之本,芈姝深以为然。然,‘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此言,是否意味着,除了雷霆之威,亦需有润物之德,方能使民心真正归附,根基永固?”

她引用了《道德经》的句子,将问题抛了回去,既展现了自己的思考深度,又将话题引向了自己想探讨的方向——律法与人心的平衡。

李斯闻言,眉头微蹙,立刻接口道:“公主此言差矣。治国之道,在于法令明,赏罚信。民畏威则不敢犯禁,方能令行禁止,国力汇聚。德化之说,迂阔难行,非强国之急务。” 他的话语干脆利落,带着法家特有的冷峻与务实。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芈姝,等待她的回应。

芈姝并不着恼,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目光清亮地看着李斯:“李先生所言极是,法乃国之筋骨,无法则国不立。然,芈姝以为,民心方为国之气血。气血充盈,筋骨方能强健有力;若气血衰败,纵有铁骨,亦难持久。” 她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巧妙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她转向嬴政,语气变得更加恳切:“譬如这咸阳宫,巍峨壮丽,赖能工巧匠与严苛规程建成。但若无人日常维护,清扫修缮,风雨侵蚀,再坚固的殿宇亦会倾颓。律法如同建造宫殿的规程,而教化与仁德,便是那日常的维护与修缮。二者并行不悖,方能基业长青。”

她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嬴政的神色,见他并未露出不耐,才继续道:“芈姝在楚时,曾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之理。秦法森严,可禁其行,可能禁其心否?若能辅以教化,使民知法、畏法,进而懂法、守法,发自内心地认同大秦之治,岂非比单纯以威势压制,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一番话,她引经据典,层层递进,既肯定了法的重要性,又提出了“教化”的必要性,逻辑清晰,言之有物。而且,她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请教”、“探讨”的位置上,语气柔和,毫无咄咄逼人之感。

李斯张了张嘴,还想反驳,但看着芈姝那坦荡而睿智的眼神,一时竟找不到更犀利的言辞。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楚国公主。

嬴政一首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芈姝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了圈圈涟漪。他崇尚法家,信奉绝对的权力与严刑峻法,但并非不懂权术与人心。芈姝所说的“气血”之论,“防川”之喻,精准地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某些模糊的思考。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奇异的温度:“依你之见,这‘教化’,当如何行之?”

他没有否定她!芈姝心中一阵雀跃,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她按捺住激动,从容答道:“芈姝浅见,或可先从细微处着手。比如,在颁布重要法令时,除了严明惩罚,亦可派官吏于市井乡野,以通俗之言,讲解法令为何如此制定,于国于民有何益处,使百姓明白大王苦心,而非一味恐惧。此所谓‘明刑弼教’。”

“再者,”她目光扫过满室的竹简,灵机一动,“大王求贤若渴,招揽六国人才。可否在咸阳设一‘学宫’?非为推崇某家某派,而是汇聚百家学子,使其辩论、著述,大王可择其利于治国者用之。如此,既显大王海纳百川之胸襟,亦可集思广益,更能使天下才智之士,心向咸阳。”

这个“学宫”的构想,隐约有了日后“博士宫”的雏形,但她此刻提出,更侧重于汇聚人心和智慧。

殿内陷入了一片寂静。李斯面色变幻,显然在快速权衡此举的利弊。而嬴政,则深深地望着芈姝,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的灵魂,看清她头脑中究竟还藏着多少这样令人惊异的想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芈姝适时地补充了一句,姿态放得极低,“芈姝一点愚见,若能对大王有所启发,便是万幸。”

嬴政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也让芈姝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他看向她的目光,少了平日的冷冽,多了几分真实的欣赏与……好奇。

“寡人原以为,你只通些奇巧之技,不想,对治国安邦,亦有涉猎。” 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但那份认同感,芈姝清晰地感受到了。

“不过是平日闲读杂书,偶有所得,在大王与李先生面前班门弄斧了。” 芈姝谦逊地垂下眼帘。

嬴政不再多说,转而看向李斯:“李卿,公主所言,你以为如何?”

李斯何等精明,立刻领会了大王的态度,躬身道:“公主聪慧,见解独特,其所言‘明刑弼教’与‘汇聚英才’,确有其可取之处,臣以为,可详加斟酌。”

一场可能充满火药味的观念碰撞,在芈姝柔和的智慧与恰到好处的谦逊下,化为了颇具建设性的探讨。

当芈姝告退离开章台宫时,感觉脚步都比来时轻盈了许多。夕阳的余晖将咸阳宫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连那冷硬的飞檐都柔和了几分。

她知道,今天她不仅是在嬴政心中更进一步,更是初步展现了超越后宫女子的价值。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伴侣,更是一个可以与之探讨国事的、具有政治智慧的女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她在心中默念。前路依然漫长,但每一次智慧的碰撞,每一次理解的加深,都让她觉得,自己这颗来自异世的沙砾,正在这片古老而雄浑的土地上,慢慢绽放出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光芒。

而那道注视着她离去的、深邃而专注的目光,便是这探索之路上,最让她心动的风景。

作者“玲薇阁主”推荐阅读《秦风楚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XI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秦风楚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WXI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