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Livehouse隐匿在一条陈旧巷子的深处,招牌昏暗,门口堆积着些许潮湿的落叶。这与姜威过去习惯的、灯光璀璨的大型舞台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廉价啤酒、旧木头和一种属于地下的、未被驯服的气息。没有前呼后拥的助理,没有精心设计的灯光舞美,更没有山呼海啸的粉丝呐喊。只有寥寥几十个散落在昏暗灯光下的身影,大多是熟客或独立音乐爱好者,他们交谈着,等待着,目光里带着一种挑剔而又开放的随意。
姜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和牛仔裤,背着琴盒,像一滴水汇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挤进后台。所谓的后台,不过是一个堆满杂物的狭窄隔间。另一个今晚演出的地下乐队正在抽烟闲聊,看到他,只是随意点了点头,没有认出他是谁。这种被彻底“无视”的感觉,奇异地让他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这里,他不是“沈丽的男友”,不是“威光丽影”的姜威,他只是一个临时来救场的、名叫姜威的乐手。
然而,当他在角落调音时,那种熟悉的自我怀疑再次如潮水般涌上。指尖触碰琴弦的瞬间,脑海里浮现的不是旋律,而是沈丽失望的眼神,是江瀚掌控一切的笑容,是网络上那些刻薄的评论。“你凭什么站在这里?”“你写的歌还有人听吗?”“不过是个借女人上位的笑话……” 这些声音尖锐刺耳,几乎要撕裂他的鼓膜。创作完全停滞的窒息感再次攫住他——他原本打算即兴发挥,但此刻大脑一片空白,连最简单的和弦进行都显得陌生而可疑。
他真的配站在任何舞台上吗?哪怕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舞台?离开沈丽的光环,他姜威的音乐,是否真的一文不值?那个在唱诗班单纯热爱歌唱的少年,是不是早己死在了名利场的浮华与倾轧之中?
“嘿,哥们儿,快到你了。”一个穿着鼻环的乐队成员拍了拍他的肩,打断了他的思绪。
姜威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的烟味和灰尘味呛得他咳嗽了一声。他抱着吉他,像抱着一块救命的浮木,走上了那个低矮、简陋的舞台。灯光打在他脸上,有些刺眼,他能清晰地看到台下观众好奇或漠然的表情。没有掌声,只有等待的寂静。
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声音干涩:“晚上好,我是姜威。临时来顶场,可能……会有点即兴。”
台下响起几声零散的、礼貌性的回应。
他闭上眼,努力屏蔽掉脑中的杂音。第一个音符从他指尖滑出,有些颤抖,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走音。他开始弹奏那首很久以前的半成品小调,青涩,简单,甚至有些笨拙。起初,他唱得小心翼翼,声音被自我怀疑束缚着,放不开。
但渐渐地,或许是这方寸舞台的纯粹氛围,或许是台下那些并非为他而来的、却认真聆听的目光,某种东西开始松动。他不再去想“技巧”,不去想“风格”,不去想是否“配得上”。他只是跟着感觉走,任由音乐从心底流淌出来。他即兴加入了一些哼唱,一些简单的节奏变化,甚至大胆地在一段过渡中,用手指敲击琴箱,模拟出心跳般的声音。
他唱起了迷茫,唱起了在城市高楼间失重的感觉,唱起了对失去之物的怀念,也唱起了在废墟中试图寻找一颗星火的倔强。他的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首白得像日记,却因为真实而充满了力量。他的声音,褪去了商业包装下的圆滑,显露出些许沙哑和粗粝,反而更贴合这些发自肺腑的情绪。
台下起初的嘈杂声渐渐平息了。有人停止了交谈,端起酒杯,目光聚焦在这个陌生的、似乎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中的歌手身上。他们或许听不懂他具体在唱什么,但能感受到那种不加掩饰的、 raw 的情感冲击。
当一首歌的尾音在空气中消散,短暂的寂静后,台下响起了并不热烈但真诚的掌声。没有尖叫,只是认可。这掌声,比过去任何一场大型演出的欢呼都更让姜威感到踏实。
“谢谢。”他低声说,感觉喉咙有些发紧。一种奇异的暖流,悄然浸润了他冰封的心湖。原来,即使没有沈丽,即使没有庞大的团队和光环,仅仅凭借他姜威自己,他的音乐,也能触碰到一些人。或许只是很少的人,但足够了。
接下来的几首,他更加放松。他甚至尝试了一首完全即兴的布鲁斯,围绕着几个简单的和弦,尽情宣泄着近日来的苦闷与挣扎。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他不再顾及形象,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那一刻,他不是名人,不是谁的附属品,他只是一个用音乐诉说自己故事的歌者。
演出结束,他弯腰致意,台下再次响起掌声。他走下舞台,脚步有些虚浮,但胸膛里却有种久违的充实感。刚才那个穿鼻环的乐队主唱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冰啤酒,咧嘴一笑:“哥们儿,可以啊!有点东西。跟你之前那种……嗯,不太一样。更真。”
更真。这两个字,像钥匙,打开了他心中的某把锁。他接过啤酒,道了谢,靠在后台斑驳的墙壁上,慢慢喝着。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冲刷着疲惫。陆续有零星的观众走过来,不是索要签名或合影——在这里没人认识他——而是简单地说:“刚才那首即兴的,很棒。”“歌词写到我心里去了。”
这些朴素的反馈,比任何乐评人的褒奖都更让他动容。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他的价值,或许从来就不应该捆绑在沈丽或者任何外部认可之上。他的音乐,源于他自身的生命体验,它的魅力在于真实、在于独立、在于那种不迎合的潇洒自如。他可能永远成不了主流意义上的巨星,但他的声音,可以拥有独特的、无法被替代的力量。
回到那间冰冷空旷的公寓,感觉似乎有些不同了。窗外的灯火依旧,但他不再感到那么孤立无援。他打开琴盒,拿出吉他,手指轻轻拂过琴弦。创作停滞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他不再强迫自己去写“成功”的、“符合期待”的歌,而是拿出一个空白本子,开始记录。记录今晚舞台上的感受,记录那些陌生人的眼神,记录内心的迷茫与微光。文字粗糙,旋律片段零散,但那是属于他姜威的,真实的土壤。
他知道,自我怀疑不会一夜之间消失,对沈丽的思念和伤痛依然深刻。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在这个夜晚,在“迷雾”Livehouse,他确确实实地看到了一缕微光——不是来自遥远的星河,而是从他自己的内心深处,倔强地亮起。
他或许仍在孤岛,但他开始学习如何为自己造船。而这艘船的动力,将源自他独立、真实、不被定义的“威光”。这光,不为照亮别人,只为指引自己,穿越迷途,走向属于他自己的,或许不那么耀眼,却足够坚实的星河。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