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二里头·黄土下的律动

小说: 声鸣1978   作者:琉璃的暖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声鸣1978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章节无错乱精修!
 

火车轰鸣着,将城市的轮廓远远甩在身后,窗外的景色逐渐被无垠的、在七月烈日下蒸腾着热浪的华北平原所取代。谢衣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和必备的书籍,最重要的,便是那本厚厚的、空白的田野记录本,以及他那把片刻不离的土吉他。吉他装在布套里,与探铲、手铲等考古工具挤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属于他个人的行旅象征。

二里头考古工作站坐落在一片远离村庄的旷野上,几排红砖砌成的平房,围着一个巨大的、被划分成无数规整方格(探方)的发掘区。这里没有未名湖的波光柳影,没有礼堂的聚光灯,只有一望无际的、被太阳炙烤得发白的黄土地,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干燥的尘土和腐烂植物混合的、独属于考古工地的特殊气息。时间在这里仿佛被压缩、被物化,每一寸黄土断面,都清晰地记录着三千多年甚至更久远的时光层积。

谢衣的手,曾经在吉他琴弦上灵活飞舞,如今握住的,是冰冷坚硬的手铲和毛刷。他穿着磨得发白的劳动布工装,戴着草帽,像所有实习的男生一样,汗流浃背地蹲在探方里,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刮着地面,辨别着土质土色的细微变化,将破碎的陶片、兽骨、蚌壳等遗物按单位收集、编号。这是一种极其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与舞台上那种瞬间的情感爆发截然不同,它要求的是绝对的沉静、客观与坚韧。

工地的领队是林建国教授,国内夏商考古学界公认的泰斗之一。他年近花甲,身材清瘦,皮肤因长年的野外工作而黝黑粗糙,眼神锐利如鹰,言语不多,却句句切中要害。他显然对谢衣这个带着“文艺明星”光环而来的学生有所耳闻,初见时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态度疏离而公事公办。在严谨的林教授看来,考古是需要将头埋进泥土里的学问,任何外界的浮名,都可能成为干扰心性的尘埃。

谢衣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份距离,但他并未辩解,也无从辩解。他深知,在这里,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只有对这片黄土的敬畏与专注。他沉默地投入到繁重而琐碎的田野工作中。清晨,天蒙蒙亮便起床,整理工具;日间,在探方里一蹲就是数小时,汗水顺着额角滴落在干燥的泥土上,瞬间裂开一个小点,又被蒸发;傍晚,收工后,还要在灯下清洗、分类、初步观察当日出土的标本,填写密密麻麻的发掘记录。

渐渐地,林教授注意到,这个看似文弱的“明星学生”,手上功夫却异常沉稳。谢衣对手铲的运用有一种独特的“手感”,既能干净利落地剥离土层,又能在遇到脆弱遗迹时及时收力。更让林教授暗自颔首的,是谢衣对类型学的天生敏锐。在整理陶片时,他往往能迅速抓住不同时期陶器在陶质、陶色、纹饰、器形上的细微特征,并进行初步的归类。而他绘制的遗迹、器物图,线条流畅准确,一丝不苟,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艺术素描的美感,远超一般实习生的水平。林教授严厉的目光中,开始偶尔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

一天下午,谢衣负责清理一个属于二里头文化二期的灰坑(废弃的窖穴或垃圾坑)。在接近坑底的位置,他的手铲触到了几枚坚硬的、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声鸣1978》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形状规整的土块。他放下手铲,改用毛刷和竹签,更加小心地清理。随着泥土被一点点剥去,几枚灰褐色的、表面布满细密绳纹的陶埙显露出来。它们形态古朴,大小不一,上面开有音孔,历经数千年的埋藏,依然保存得相当完整。

谢衣的心跳莫名地加快了。他轻轻拾起其中一枚保存最完好、形制也最标准的陶埙,吹去附着在其上的最后一点尘土。埙体冰凉,带着泥土深层的沁入感。他下意识地用手指按住音孔,凑到唇边,送出了一口绵长而稳定的气息。

“呜——”

一声幽远、苍凉、带着某种空洞回响的低鸣,蓦然从埙体中逸出。那声音并不响亮,却极具穿透力,仿佛一道无形的波纹,瞬间荡开了工地上各种嘈杂的声响——手铲刮土的沙沙声,工友间的低声交谈,远处村庄隐约的犬吠……一切都在这古朴的音色面前褪去了。这声音,低沉如大地深处的叹息,呜咽如穿越时空的秋风,一下子击中了谢衣的灵魂。

他仿佛看到了西千年前的先民,在这片广袤的伊洛平原上,傍依着古河道,聚族而居。他们用这泥土烧制的乐器,在祭祀天地鬼神时,吹奏出敬畏与祈愿;在狩猎归来、庆祝丰收时,抒发着欢欣与豪迈;或许,也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对着苍茫大河,倾诉着生死的困惑与爱情的悲欢。那声音里,凝聚着人类最初面对自然、面对生命时最原始、最真诚的情感。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独的。他与数千年前的制埙者、吹埙者,通过这一声埙鸣,建立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连接。他以往在音乐中追求的所谓“个人表达”、“时代精神”,在这源自文明源头的、朴拙而宏大的声响面前,显得何其渺小,何其局促。音乐之始,或非娱人耳目,而是先民试图与天地沟通、安抚自身恐惧与不安、凝聚族群力量的庄严仪式。

夜晚,考古工作站的简易工棚里,蚊虫围绕着昏黄的煤油灯飞舞。同屋的队员们经过一天的劳累,早己鼾声西起。谢衣却毫无睡意,他借着那摇曳的灯火,翻开了田野记录本。但他记录的,不仅仅是今日出土陶埙的形制、尺寸、出土层位等信息。在记录的最后,他翻到新的一页,用钢笔郑重地写下:

“七月廿三,晴,继续清理H37。近底出土陶埙数枚,形制古朴,音孔规制。取其一试吹,其声悲怆沉郁,如大地低语,如古河呜咽。音出刹那,心神俱震。想见先民于大河之畔,仰观星汉璀璨,俯察品类之盛,敬畏自然,祈愿族群,其心之诚,其情之切,皆凝于此埙呜咽之中。音乐之始,或非娱人,乃通天地、安魂魄、聚人心之神圣媒介也。对比之下,我往日所作《远山》、《拓荒》诸曲,虽力求时代之音,然格局气象,何其渺小,何其单薄……”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目光投向窗外无边的黑暗。田野的夜,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也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那若有若无的古老律动。他知道,这次二里头之行,带给他的将远不止一份田野实习报告。那把靠在墙角的吉他,在煤油灯的光晕里,似乎也静静地等待着,等待它的主人,将从这黄土之下汲取到的、更为深沉磅礴的力量,融入下一个音符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声鸣1978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